中考

导航

2020年山西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3)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4-27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6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3.如图所示,拨打悬挂在广口瓶内的手机,听到手机发声,同时看到手机 指示灯亮.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根据 ▲ (填写对应的现象),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根据▲ (填写对应的现象);可以推断真空能够传播电磁波;将广口瓶换成密闭的 ▲ ,手机将难以接收到信号.

  14.如图所示,让一束阳光通过棱镜产生了七色光,A是 ▲ 光,如果我们把一支温度计放在 ▲ 点外侧,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比较明显,因为 ▲ 具有热效应。

  15.电影银幕和教室里的投影屏幕都是用粗糙白布制成的。表面粗糙,能使照射到它上面的光发生 ▲ ,而白色表面可以反射 ▲ 光。所以,处于屏幕前不同位置的观众都可以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16.如图所示,工人用250N的力F将重为4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提升2m,重物受到的拉力大小是 ▲ N,拉力F的功率是 ▲ W,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 .

  17.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蜡烛熔化的特点”的实验.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乙装置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  ▲ ;实验中,热只能自发的由酒精灯的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 ▲ 性.

  18.如图所示,某人在动物园内,用弹簧测力计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力,在称象过程中,他用到吊车、铁笼和一根很长的槽钢等辅助工具,操作步骤如下:

  a.如图甲所示,将铁笼系于槽钢上的B点,当吊车吊钩在槽钢上的悬吊点移至O点时,槽钢在水平位置平衡.

  b.将大象引入铁笼,保持吊钩悬吊点O点和铁笼悬挂点B点的位置不变.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竖直向下拉住槽钢的另一端,使之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测得OB=8cm,OA=9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0N.根据上述数据测出了大象的重力.

  (1)大象的重为 ▲ N. (2)设计步骤a的目的是 ▲ .

  (3)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200N,利用现有器材称一只重力更大一些的大象的做法是▲

  19.标有“6V 4.8W”的小灯泡L和标有“6V 3.6W”的定值电阻R,它们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现将它们连入图乙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其中一用电器正常工作,则电源电压为 ▲ V,灯泡L和电阻R的电功率之比为 ▲ 。om]若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灯L熄灭,两个电表只有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小,若故障只发生在灯泡L或电阻R上,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是 ▲ 。

  20.2014年7月,常州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真正的虾在水中__▲_ (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 拍照得 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__▲__(上/下).

  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

  A.2cm B.7cm C.9cm D.10cm

  ③要使像变 得更大,应将幕布向__▲_(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__▲_(左/右)移.

  三、解答题(共50分,解答22、23题时应写出解题过程)

  21.(6分)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所示,一间房子的墙壁上挂着一面平面镜MN,其对面的墙上有一窗户。A为人眼,

  试作出人眼A从镜子里所能看到的窗子外面的景物范围。

  (2) 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不要求作光路图)。

  (3)“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如图甲是用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时的情景,水龙头手柄看作是一个杠杆,请你在图乙所示的示意图中画出阻力臂L2,并画出施加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力臂L1.

  22.(4分)一列长400m的火车,以144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4km的隧道,

  求: (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s?

  (2)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s?

4.5L

额定电压

220V

保温功率

80W

加热功率

500W

  23. (6分)下图是一种煲汤用的电热锅工作原理图,其中温控器的作用是每当水沸腾后能自动断电一段时间.电热锅的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

  (1)插头上标着E的导线和用电器的 ▲ 相连,插座上与之相对应的导线和 ▲ 相连.

(2)调节切换开关可以使电热锅处于“关、高温、自动、保温”四种状态,则原理图中的切换开关连接触点“ ▲ _ ”时为自动档.小明发现,当电热锅处于保温档正常工作时,不论加热多长时间,都不能使锅内的汤水沸腾,原因可能是 ▲ .

  (3)该电热锅处于高温档正常工作时,使4.5L的水温度升高50℃需要42min,那么电热锅的效率为多少?[c水=4.2×103J/(kg·℃)] ▲

  24.小明用如图装置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___▲____(“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2)小明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 .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

  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___▲__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另一组的同学实验时发现在光屏上有蜡烛的像,出现这种错误情况的原因是___▲__(直接/透过玻璃)观察光屏。

  (5)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将对实验操作产生的影响是:_▲____。

  25. 在研究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示位置放置时,光屏上恰能呈现烛焰倒立、__▲ 的清晰实像,此时光在光屏上发生 ▲ 反射;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后,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 ▲ (选填“左”或“右”)移动。

  (2)小华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 ▲ 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华取一发光的小电灯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离光心距离为l处,在透镜另一侧将白纸沿主光轴远离透镜过程中,纸上的光斑大小将 ▲ 。

  26.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 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 ▲ g.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盐水的密度为 ▲ kg/m3.

  (3)小聪同学在实验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倒入盐水后测出其总质量m2.在将盐水倒入量筒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盐水较多,无法全部倒完,他及时停止了操作.同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仍可继续完成实验,于是小聪读出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又加了一个步骤,顺利得出了盐水的密度.你认为增加的步骤是: ▲ ,请帮小聪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 ▲ .

  27.(6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甲、乙两瓶中装有质量与初温都相同的煤油,甲瓶中镍铬合金丝的电阻比乙瓶中镍铬合金丝的电阻小,a、b为温度计。

  (1)实验中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2)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小明选用煤油而不用水做实验,是因为煤油的比热容  ▲  (选填“大于”或“小于”)水的比热容.

  (3)电阻丝甲与乙采用串联方式连接的目的是:  ▲  .

  (4)通电一定时间后,乙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快,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

  (5)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甲、乙两瓶内换用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不同液体,且换用阻值 ▲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阻丝,
若温度计a比温度计b温度升高得慢,则甲、乙两瓶内液体的比热容关系是c甲 ▲ c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图甲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灯泡额定电压U额=2.5V).

  (1)小明所接的实验电路存在连接错误,但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即可使电路连接正确,请你在应改动的导线上打“X”,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 ▲

  (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

  A.更换小灯泡 B.检查开关是否闭合

  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D.检查电压表是否断路

  (3)正确操作后,小灯泡发光,这时电压表的时数为2V,则应向 ▲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 ▲ 时为止,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 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W.

  (4)同组的小悦同学也设计了一个电路图(如图丙),测出了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其中定值电阻的阻值R=25Ω,正确操作过程如下:

  ①只闭合开关S和▲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I1= ▲ A;

  ②闭合开关s和 ▲ ,断开开关 ▲ ,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动,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2

  ③小灯泡额定功率表达式为P额= ▲ (用符号表示).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