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20年上海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图片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7-01

  2020年上海中考语文作文题解析一一《有- 种甜》

  1.审题:

  2020年中考相较于其余年份,侧重于叙述过程中彰显考生的主观感受。有一种,一种,限定了次数的频率副词,在叙述过程中彰显的甜只能是- -种甜,这个字表明作文内容是积极向_上的,充满温情的。这个题目的题眼是落在“甜”这个字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甜的解释为:

  (1)像糖和蜜的味道(跟“苦”相对)。

  (2)形容舒适、愉快。

  也就是说,所写的文章要怎么才能够体现出甜味来,这是这篇文章的难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去提升我们作文的“甜度”:

  (1)事件+感受的夹心组合

  通过一件具体的温情事件,去感受事件里的温暖,抒发自己的舒适愉快之感

  (2)对比式写作

  我们常说,苦尽甘来,先苦后甜。那么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在这篇文章当中是适用的。

  (3)小标题式写作

  通过几组事件,集中表现文章想要突出的“甜”。考生注意,题眼“甜”- -定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如果我们不扣住“甜”这个字来安排事件,就会偏题,无法扣住“有-种”三个字。其次,小标题式的写作有些踩雷,中考作文要求叙事的流畅完整性。小标题主观割裂了叙事的完整性,行文呈现片段化。所以如果选择小标题式写作的考生,尽量能够选择社会题材,在事件中呈现由浅入深的层次性递进关系,彰显自己的思考力,也凸显自己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列举可知,选择“先苦后甜”的作文呈现方式来彰显自己对于题目“甜”的理解,相对来说,是打安全牌的写法,扣题也是准确的。

  2.中心与材料

  在选材上,如果要做到立意和选材比较新颖的话,那就肯定要在“甜”字上下功夫,那么我们可以选择的材料有哪些呢?

  我们把所有可选范围内的材料分为基础类:

  (1)成长和情感话题

  选择成长类话题的更加安全。在梦想的道路上,我们面对的每-次压力都是一 座小土丘, 挡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觉得它高不可攀,翻越后,才发现它其实只是一一个土丘,而人生中的小土丘千千万万个,每- -次的翻越我们都可以收获不- -样的人生经历,获得不-样的成长感悟。这种感悟 -定是甜的,这就是“甜”的点。

  且看情感类话题,包含父母之情,师生之情,同窗之情,陌生人的温情,甚至是一-枚小小的船票中所蕴含的乡...考生选择情感类话题的时候,可以通过叙述和情感对象之间的温情互动来抒情,表达感恩感激之情.考生需注意,责任义务和举手之劳不等于关心爱护。叙事不要过度渲染情感对象的职责,如医生如何救治病人等,也切忌过度疽染举手之劳,比如没带公交卡,身边的阿姨给了我- -元钱等来彰显“甜”字。当然,还可以叙述家庭矛盾的化解,让我明白了父母不易,这种选择体现了“先苦后甜”的话题。

  (2)社会和文化类

  除了基础类型的材料,我们也可以选择拔高文章立意的材料:社会和文化类。文化类,是近几年的中考作文热门。-类卷中层出不穷的文化类,中考题中多年均可适用文化类话题。可见文化类在上海中考中的“受宠程度”。

  写文化类话题的时候,考生注意,既可以选择城市风情类型,即上海弄堂,洋....也可以选择-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云梦睡虎地的秦简,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注意无论选取什么样的传统文化的材料,立足点都应当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叙述,懂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而这种内涵和精髓,才能彰显“甜”字。社会类话题,可以通过写身边的- -件小事来拔高文章的立意。将小事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比如写自己的母亲是一名护士, 疫情期间放弃了和家人共度除夕的机会,奔赴武汉;再以小见大,从个别现象放大到全员行动,千千万万个医护人员在小家和大家的抉择中,选择了大家。逆风而行的民族精神,就是我感受到的甜。

  或者通过身边垃圾分类处理的小事,引申出上海垃圾分类的政策,既写出了上海政府处理垃圾问题的决心,又彰显了民族复兴路上的斗志。而这些都能体现题眼中的“甜”字。一言以蔽之,无论考生选择哪- -种材料, 如何组合材料行文,都切记- -定要点题。 点题集中在文章的开篇,结尾,以及过渡句。点题既能帮助考生整理思路不至偏题,也能提示阅卷老师文章是扣题的。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