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17年山东中考模拟冲刺卷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4-12

  绝密★启用前|

  【学易密卷】2017年山东中考模拟冲刺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不要在本试卷上答题,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旁骛(wù) 灵柩(jiù) 抽噎(yē) 强聒 (guō)不舍

  B.诓(kuāng)骗 脚踝(luǒ) 滞(zhì)留 豁(huò)然贯通

  C.诘(jié)难 谀(yú)词 煞(shà)白 咬文嚼(jué)字

  D.傅(fù)彩 扶掖(yè) 陨(xǔn)落 廓(kuò)然无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诀别 晦暗 气充斗牛 苦心孤诣

  B.烦躁 藉贯 变幻多姿 相形见绌

  C.馈赠 饶恕 骇人听闻 穷困缭倒

  D.赃款 凌驾 无与伦比 诚惶诚恐

  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C.十三四岁的少年,恰如试飞的雏鹰,当有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日照作为宜居城市,少了其他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合理的城市规划,给市民以舒适和便利,让人们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惬意。

  B.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这一改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C.随着《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明星亲子节目的热播,童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追捧,但专家认为,孩子成长有其自身规律,不可急功近利。

  D.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特征决定了网络安全治理和网络违法犯罪之间的较量永远没有终点,网络安全意识的增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场对决的胜败。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包括赋、比、兴三部分。

  B.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叙写的是童趣;有的沉重,如《呐喊》中的《故乡》《孔乙己》,反映的则是社会的病态。

  C.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始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D.京剧脸谱中,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代表神妖。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完成后面小题。(6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

  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又何间焉

  (2)小信未孚

  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何以战?

  A.甚矣,汝之不惠! B.马之千里者

  C.战于长勺 D.时人莫之许也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6分)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秦策》)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特以强服之耳

  (2)孝公行之八年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11.从文中可以看出卫鞅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6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2.这首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3.请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随”“入”二字进行简要赏析。(3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诗文名句默写。(共7分,每小题1分)

  (1)____ ____,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江山如此多娇,_____ 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 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_____ 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______ __,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6)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 ___。(刘方平《月夜》)

  (7)簌簌衣巾落枣花,_______ _。(苏轼《浣溪沙》)

  三、(30分)

  (一)读书如“熬粥”

  赵畅

  ①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②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③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④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

  ⑤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16.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读书之法的?(3分)

  17.第③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18.为第④段补充一个恰如其分的论据。(3分)

  (二)高贵的慈善

  李良旭

  ①母亲在街头摆了个小摊卖茶叶蛋:一个小火炉,钢精锅里煮着热气腾腾的茶叶蛋,袅袅香味在街头弥散开来。路过的人们,常常被这清香扑鼻的气味吸引,情不自禁地走过来,买上一、两个茶叶蛋,呵着热气,吃着香喷喷的茶叶蛋,感到特别的温暖和舒坦。一块钱一个茶叶蛋,物美价廉,很受消费者青睐。

  ②母亲70多岁了,本该在家好好享受清福了,可母亲却闲不住,硬要到街头去卖茶叶蛋。母亲说,一个茶叶蛋赚不了几分钱,但看到人们喜滋滋地品尝她煮的茶叶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③看到母亲喜欢干这件事,我们做儿女的也只好由着她了。就这样,在街头卖茶叶蛋,成为母亲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

  ④每天收摊回来,母亲总是将一小袋硬币倒在桌子上,认真地清理着。不经意间,我发现母亲总是从一堆硬币中清理出几块放在旁边。我问母亲,这几块硬币为什么不和其他硬币放在一起?

  ⑤母亲笑了笑,说道,这是几块类似1元硬币的游戏机牌子,不是钱。

  ⑥我拿起一块仔细一看,还真是游戏机牌子呢。

  ⑦我说道,那您以后注意了,不要总收到这种游戏机牌子。母亲笑道,我早知道是什么人给的这种游戏机的牌子,不过我从没有说过他。

  ⑧我一愣,问道,您知道是谁给的,为什么不说呢?母亲说道,这是一个捡破烂老人给的。母亲慢慢向我讲述起发生在老人和她之间的故事。

  ⑨那老人每天佝偻着腰,花白的头发,手里拿着一个蛇皮袋,里面装的废纸、废塑料什么的。他每天从母亲摊位前经过,闻着香喷喷的茶叶蛋,流着鼻涕,眼睛里露出饥饿的神色。他犹豫了很长时间,然后从口袋里颤巍巍地掏出一枚硬币递了过来。老人的目光极力躲闪着,不敢和母亲眼睛对视。母亲接过硬币用手一摸,就知道这是一枚游戏机牌子。母亲知道,老人饿了,对他来说,要佝偻着身子走多远的路,拾多少破烂,才能卖到一块钱啊。母亲眼睛湿润了。什么也没说,母亲递给老人两个茶叶蛋,说道,一块钱两个茶叶蛋。老人双手接过茶叶蛋,眼睛里流出两行浑浊的泪水。就这样,老人每天经过母亲的小摊前,踟蹰一会儿,就会从口袋里颤巍巍地掏出这样一枚游戏机牌子来。母亲假装不识,接过这游戏机的牌子,热情地递上两个茶叶蛋。

  ⑩母亲说,如果我说送他两个茶叶蛋不要钱,他肯定不干,收下老人递过来的一块类似硬币的游戏机牌子,对老人来说,就是一种尊严。

  ⑪我不禁为母亲的慈善之心深深地感动着。对于母亲来说,施舍也是要顾及对方尊严的。

  (摘自《作文·初中版》2015年11期)

  19.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20.请分析第⑨段母亲“眼睛湿润”和老人流泪的原因。(6分)

  21.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简要分析。(4分)

  22.标题“高贵的慈善”中的“慈善”指什么事情?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高贵”一词的含义。(4分)

  四、(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一位养蜂的农人,每次收完蜜后,总是随手采摘几片“野笸箩菜”的叶子,蘸上蜜,送给围观的孩子们,孩子们就愉快地吮吸着绿叶上的蜜汁,当他们要将吮吸干净的绿叶扔掉时,农人便笑着说:“把叶子扔到羊圈去吧。”孩子们不解,农人用慈祥的目光看着他们说:“羊儿会从你们手中的叶子上品尝到甜蜜。”以后孩子们就不用农人提醒了,有的孩子还故意多留一些蜜汁,让羊儿与他们一起品尝蜜汁的甜美。农人走了,一片片“野笸箩菜”的叶子却成了孩子们心中抹不去的最亮丽的风景,那片片叶子,使人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要忘记送给别人一片爱的叶子,分享是一种美丽的行为!”

  请以“分享是美丽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