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中考面前如何和手机说再见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0-25

  在地铁上,总能看见孩子们拿着手机,刷着QQ空间,孩子的耳朵里总是塞着耳机,听着凤凰传奇,声音大的我都能跟着哼唱,抬起头来眼神总是呆滞,每次看见这一幕,我就叹了一口气,然后低下头继续看手机。

  其实高科技产品发展到现在,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数不尽的好处,我们不用再装一把溜溜球到处扔,也不用拿一个铁圈滚来滚去,更不用去捉蛐蛐然后来参加比赛。因为一台智能手机就能给你带来一切,但是老话说得好,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他给我们带来福利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孩子的成绩下降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放下手机,来具体谈一谈。

  孩子为什么会依赖手机?

  其实,经过我的多年观察,我发现孩子们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第一类是社交型依赖,也就是手机通讯录里有两百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三百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四千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实在难以割舍。

  第二类是游戏型依赖,孩子手机里面的游戏特别多,全部都是大型的网络游戏比如连连看、魂斗罗、超级玛丽等等,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不忍离去,更愿意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第三类是娱乐型依赖,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电子书。电影往往都是励志大片比如还珠格格这样的动辄就上百集的电视连续连续连续剧,歌曲从黄家驹的新歌到中世纪的法国民谣,再到大悲咒,什么都听,电子书往往不是世界名著,而是一些校园小清新类型的小说比如我是校花我怕谁,我是学渣又怎样等等。所以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我们还得先分析一下到底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咱们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家长们有哪些管束方式?

  我查阅了近十年的法制晚报,了解了一些有关管理孩子玩手机的新闻,这里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比如,武汉一中学为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老师发现后立即用铁锤砸毁,并设立"手机尸体展示台"。再比如,眼看着读高一的女儿沉迷于玩智能手机,心急如焚的妈妈怒砸3000多元的新手机。等等,大家也能看得出来,这些方式其实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你砸了孩子一个iPhone6,你很可能会在回心转意的时候给她买一个iPhone6plus,这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根据我多年的实地调查和胡乱猜想,我总结了家长们对孩子玩手机的管束办法,大体有四种方式,从弱到强排列如下:

  第一种:随便玩-给孩子买智能机,不限制孩子使用,只要孩子不在闯红灯的时候玩游戏,家长就听之任之,不闻不问。

  第二种:随性管-给孩子买智能机,根据场合、使用时间等等因素随性管,觉得像需要管的时候就管,觉得不需要管的时候就不管。比如听说隔壁王二毛同学因为玩手机成绩下降了,回家就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后来听说王二毛离家出走了,又赶紧把手机还给孩子。

  第三种:软隔离-给孩子买智能机,但是限制使用时间,时间到了即没收,或是不给钱买流量包。在非娱乐时间,孩子的智能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唯一还剩下的功能就是看时间。仅有的一个贪吃蛇游戏也被强制卸载。

  第四种:硬隔离-不给孩子买手机,或是给孩子买一台82年的黑白屏手机,比如买个原价199元,打完折195元的诺基亚大屏老人机。只是为了随时随地可以联系上孩子。

  我觉得如果能一直保持在第四种,当然会很有效果,但是实际上,许多家长是四个阶段都经历过的,基本上是从第一种慢慢变成第四种。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来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一下。

  家长管束效果越来越差

  ·0-3岁,家长会因为孩子会玩电子产品而高兴。看见宝宝切水果比自己还快,而同龄的小伙伴还处在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于是我们感觉孩子终于没有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仅不禁止,还会教孩子一些一刀切多个水果的技巧。

  ·3-6岁,家长会想,没时间陪他们玩,就让他们玩手机呗,反正孩子也没啥事干。孩子玩手机的时候,至少不会给我哭闹。这个时候孩子已经能排兵布阵用几个豌豆射手横扫一群僵尸了,家长忙着在群里抢红包,也没有心思去管孩子。

  ·6-12岁,家长会进行有条件的管制。我们会想,孩子这么辛苦,学习之余玩玩没问题。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只要开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偶尔看见网上说有孩子玩手机玩的倾家荡产,就会心里有些担忧,不过看着孩子这么听话,也就放心了,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12-18岁,开始进行高条件的管制。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孩子看见手机两眼发直,目瞪口呆,眼睛里的光比手机屏幕还亮。孩子在跟家长说话的时候越来越没有耐心,却愿意为了一件基本上没什么用的装备耐心刷机十几个小时。这个时候事情已经不可掌控了。有些家长于是放弃了,拿起自己的手机,刷朋友圈解闷。

  所以你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往往等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再去想办法,想着从源头上处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源头了。也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等到我们有时间或者有精力来处理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那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家长增强效果的十个办法

  为了使我的建议比较中肯,我首先翻墙去国外的网站,看看外国的家长和学校是怎么做的。我到了南非,发现大家根本不担心这个问题,因为孩子没有手机。于是我就去了发达国家。西班牙一篇研究报告指出,在重度手机成瘾者中,身体会出现莫名的痛苦,社会能力大大减弱,这些症状与因药物依赖或是引起的心理症状有多处重合,网瘾"已被列入"精神病"的范畴,以增加大众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在韩国,孩子进学校前有一个手机寄存处,手机必须放下,放学之后再来取。在日本,学校会开设形形色色的课外活动小组,让孩子们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跳高、跳远、跳骑马舞等等。

  不过,这些是在整个社会和学校撑腰和支持下才能做的事儿,现在很难在中国马上推行,除非咱们的听众里面有教育部长啥的。对于咱们每一个家庭,家长们能做什么事儿呢?我们来总结一下。

  一、尽可能晚的让孩子接触和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

  孩子上学前尽量不要给孩子玩太多的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当孩子上学后,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慢慢培养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特别是两三岁以前的孩子,一定不要给他们玩,因为屏幕的刺激对眼睛的发育影响很大。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抵抗力就像是磁铁的负极对正极的抵抗力,那是基本没有的。所以不要认为小孩子玩电子产品是在培养智力,我觉得用泥巴捏出一个球都比切水果要好。

  二、尽可能隐藏家中的电子产品,不让孩子知晓。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手机、ipad这些电子产品尽可能地放到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而且告诉他这是妈妈用来工作的,不是玩的,那么孩子的第一兴趣就会减弱很多,转去关注其他东西了。孩子对一切的东西都有浓厚的兴趣,只要你把手机收起来,他自然会找到另外一个他感兴趣的东西,比如iPad等等。当然iPad也是要收起来的。

  家长管束效果越来越差

  ·0-3岁,家长会因为孩子会玩电子产品而高兴。看见宝宝切水果比自己还快,而同龄的小伙伴还处在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于是我们感觉孩子终于没有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仅不禁止,还会教孩子一些一刀切多个水果的技巧。

  ·3-6岁,家长会想,没时间陪他们玩,就让他们玩手机呗,反正孩子也没啥事干。孩子玩手机的时候,至少不会给我哭闹。这个时候孩子已经能排兵布阵用几个豌豆射手横扫一群僵尸了,家长忙着在群里抢红包,也没有心思去管孩子。

  ·6-12岁,家长会进行有条件的管制。我们会想,孩子这么辛苦,学习之余玩玩没问题。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只要开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偶尔看见网上说有孩子玩手机玩的倾家荡产,就会心里有些担忧,不过看着孩子这么听话,也就放心了,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12-18岁,开始进行高条件的管制。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孩子看见手机两眼发直,目瞪口呆,眼睛里的光比手机屏幕还亮。孩子在跟家长说话的时候越来越没有耐心,却愿意为了一件基本上没什么用的装备耐心刷机十几个小时。这个时候事情已经不可掌控了。有些家长于是放弃了,拿起自己的手机,刷朋友圈解闷。

  所以你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往往等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再去想办法,想着从源头上处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源头了。也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等到我们有时间或者有精力来处理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那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家长增强效果的十个办法

  为了使我的建议比较中肯,我首先翻墙去国外的网站,看看外国的家长和学校是怎么做的。我到了南非,发现大家根本不担心这个问题,因为孩子没有手机。于是我就去了发达国家。西班牙一篇研究报告指出,在重度手机成瘾者中,身体会出现莫名的痛苦,社会能力大大减弱,这些症状与因药物依赖或是引起的心理症状有多处重合,网瘾"已被列入"精神病"的范畴,以增加大众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在韩国,孩子进学校前有一个手机寄存处,手机必须放下,放学之后再来取。在日本,学校会开设形形色色的课外活动小组,让孩子们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跳高、跳远、跳骑马舞等等。

  不过,这些是在整个社会和学校撑腰和支持下才能做的事儿,现在很难在中国马上推行,除非咱们的听众里面有教育部长啥的。对于咱们每一个家庭,家长们能做什么事儿呢?我们来总结一下。

  一、尽可能晚的让孩子接触和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

  孩子上学前尽量不要给孩子玩太多的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当孩子上学后,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慢慢培养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特别是两三岁以前的孩子,一定不要给他们玩,因为屏幕的刺激对眼睛的发育影响很大。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抵抗力就像是磁铁的负极对正极的抵抗力,那是基本没有的。所以不要认为小孩子玩电子产品是在培养智力,我觉得用泥巴捏出一个球都比切水果要好。

  二、尽可能隐藏家中的电子产品,不让孩子知晓。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手机、ipad这些电子产品尽可能地放到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而且告诉他这是妈妈用来工作的,不是玩的,那么孩子的第一兴趣就会减弱很多,转去关注其他东西了。孩子对一切的东西都有浓厚的兴趣,只要你把手机收起来,他自然会找到另外一个他感兴趣的东西,比如iPad等等。当然iPad也是要收起来的。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