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吉林省通化市中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4-18

  二、组合列举题(15分,原创题)

  11、请写出下列内容所赞扬的军队名称(3分)

  1)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2)秋收起义毛泽东,闹得湘江遍地红——

  3)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12、近代中国是屈辱外交,但在屈辱中也有“成功的外交斗争”,请分别列举两例屈辱的史实和“成功的外交斗争”史实(4分)

  13、2008年是中外历史上改革或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周年纪念,请根据时间提示回答(4分)

  1)320周年—— 2)140周年——

  3)110周年—— 4)30周年——

  14、根据提示列出对应的事件或政策(4分)

  1)美国为摆脱殖民统治而进行的抗争——

  2)美国为解决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而进行的斗争——

  3)美国为缓解经济危机而实施的政策——

  4)美国为对付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而采取的政策——

  三、材料分析题(2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毛泽东应召来渝后之方针,决以诚挚待之。”——蒋介石(1945)

  材料(二)“……再次(北京)相会让我深深地感到虽然在过去的一年有很多阻挠、困难,但是因为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已经为两岸合作、互相协助,共融共立开启了一个机会之窗。”——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2006)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代在此事件中蒋介石并非“以诚挚待之”,请说出他的真实目的。(2分)

  (2)、你认为材料二中提及的“阻挠、困难”会是什么?西方某些势力干涉台湾问题的真实目的是什么?(3分)

  (3)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峡两岸的风雨历程,两岸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把心中对两岸关系最美好的祝愿写下来吧(3分)

  15(附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连。横批:已经过去

  ——1979年安徽某农舍的春联

  材料二: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现象

  材料三:八十年代学广东,九十年代学浦东。——20世纪末流行的民谣

  (1) 材料一中农民所流露出的心情是由党在农村实施了哪一项具体政策带来的?(2分)

  (2) 材料二中的现象说明党在农村已探索出的致富新路是什么?(2分)

  (3) 材料三中的“广东”与“浦东”在当时有何领先之处?(2分)

  (4) 今天,为了进一步促进城乡的持续发展,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孩子:“妈妈,为什么不起火?多冷呀!”妈妈:“因为咱家没有煤。”

  孩子:“为什么没有煤?”妈妈:“因为爸爸失业了。”

  孩子:“爸爸为什么失业?”妈妈:“因为矿上的煤太多了!”

  材料二:一只羊的售价是1美元,但运到市场的费用需要1.1美元。因此,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大批牲畜被活埋或杀死,牛奶和咖啡被倒进河流或大海。

  材料背景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

  (1) 母子二人的对话从侧面反映出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什么问题?(1分)

  (2) 材料二中为什么杨浦大量的商品被销毁?这说明了什么?(2分)

  (3) 面对当时的窘境,美国和德国政府是怎样应付的?你认为哪种做法比较明智?为什么?(4分)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