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17学年江西省上饶市中考模拟生物试卷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3-27

  2017学年江西省上饶市中考模拟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给分)

  1.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

  A.都具有细胞结构 B.都能快速运动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能生长和繁殖

  【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共同特征.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共同特征切入.

  【解答】解: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选项D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能快速运动只是某些动物的特征,植物一般不能运动.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动物一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选项A、B、C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

  故选:D.

  2.“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 B.竞争 C.共生 D.捕食

  【考点】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

  故选:B.

  3.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染液是(  )

  A.清水 B.生理盐水 C.稀碘液 D.自来水

  【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分析】根据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分析解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解答】解:本题考查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方法步骤.一般包括:擦载玻片和盖玻片、滴生理盐水、刮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均匀、盖盖玻片、染色.染色时,滴加的染液是稀碘液.染色的目的是能够更清楚地观察细胞结构.

  故选:C.

  4.任何动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可以用流程图表示,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发育:受精卵→胎盘→脐带→婴儿

  B.家鸽的发育:受精卵→卵黄→系带→雏鸟

  C.家蚕的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D.青蛙的发育:受精卵→成蛙→幼蛙→蝌蚪

  【考点】胚胎发育过程;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A、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就是婴儿.

  B、家鸽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孵化,雏鸽破壳而出,经过育雏发育成成体家鸽.

  C、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D、青蛙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

  【解答】解:A、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就是婴儿,所以正确的顺序是: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不符合题意.

  B、家鸽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孵化,雏鸽破壳而出,经过育雏发育成成体家鸽.即:受精卵→雏鸽→成体家鸽.不符合题意.

  C、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符合题意.

  D、青蛙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稻花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是雄娃在(  )

  A.求偶 B.呼吸 C.报警 D.戏水

  【考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蛙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水中受精,属于卵生.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中下旬,在生殖过程中,雄蛙鸣叫,吸引雌蛙,属于繁殖行为,蛙类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抱对,需要说明的是,蛙类的抱对并不是在进行交配,只是生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研究表明,如果人为地把雌雄青蛙分开(即没有抱对的过程),那么即使是在青蛙的繁殖期里,雌蛙也不能排出卵细胞.可见抱对的生物学意义,主要是通过抱对,可以促使雌蛙排卵.一般蛙类都在水中产卵、受精,卵孵化后变成蝌蚪,在水中生活,然后变成幼蛙登陆活动.

  【解答】解: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在两栖类无尾类的许多种类的雄性中,使咽壁向外膨出形成膜状的球形囊.这个囊称为鸣囊,由很小的开口与咽头相连,鸣叫时膨胀,起共鸣器的作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有鸣囊,能鸣叫,这里的蛙声是雄蛙为了吸引雌蛙,属于求偶行为,也属于繁殖行为.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6.如图为缩手反射反射弧的模式图,若④处损伤,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  )

A.有感觉,且能缩手 B.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C.无感觉,但能缩手 D.无感觉,且不能缩手

  【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和②效应器.

  【解答】解: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被破坏,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即不能运动.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

  故选:B.

  7.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B.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人的双眼皮和单跟皮、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都属于相对性状

  C.经充足光照形成的小麦穗,粒大、饱满、产量高的性状是不可遗传的

  D.一只白羊和一只黑羊交配后生下一只白羊,则可确定羊的白毛是显性性状

  【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解答】解:A、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A正确;

  B、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都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B正确;

  C、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充足光照形成的小麦穗,粒大、饱满、产量高的性状是环境因素形成的变异,因此是不可遗传的,C正确;

  D、如果是两只白羊交配生下白羊和黑羊,可判断白为隐形.因为后代出现了双亲没有的性状;或者白羊和黑羊交配,后代全是白羊,也可判断黑是隐形性状,白是显性性状.因为后代消失了双亲的一种性状,即黑性状,所以判断黑为隐性性状,白是显性性状;而题干中一只白羊和一只黑羊交配后生下一只白羊,不能确定羊的白毛是显性性状.因为只生了一只羊,没有性状对比,D错误.

  故选:D.

  8.下列有关动植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受精的鸟卵中能够发育成胚胎的是胚盘

  B.植物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的繁殖方式都是无性生殖

  C.转基因超级鼠是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获得的

  D.杂交水稻是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培育的

  【考点】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及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植物的无性生殖的知识.思考解答.

  【解答】解:A、胚盘是鸟卵的主要结构,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故A正确.

  B、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故B正确.

  C、转基因超级鼠,是在普通鼠的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注射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再使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核结合,这样才能使其中携带着转入的基因.转基因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两到三倍,体积大一倍.转基因超级鼠与普通鼠对照,表明基因决定性状.因此,转基因超级鼠不是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获得的.故C错误.

  D、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量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是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培育的.故D正确.

  故选:C.

  9.关于人体生理活动或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患者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尿液形成应经过肾小囊过滤

  C.遇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能保护鼓膜

  D.膝跳反射是简单的反射

  【考点】输血的原则;尿液的形成;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耳的保健.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的一些生理活动或现象,逐一分析解答.

  【解答】解:A、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不符合题意.

  B、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符合题意.

  C、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不符合题意.

  D、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因此是简单反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如图中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活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考点】呼吸运动;呼气和吸气.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平静状态下吸气时,膈肌的舒缩状态、膈的运动方向、胸廓的变化、肺的活动与呼吸运动的关系.具分析解答.

  【解答】解:A、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表示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应该随着扩张而不是缩小,故不符合题意.

  B、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变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即表示的是吸气过程,故符合题意.

  C、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胸廓上下径变小,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变小,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肺,表示呼气状态,故不符合题意.

  D、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胸廓上下径变小,肺应该回缩而不是扩张,故符不合题意.

  故选:B

  11.当别人叫你名字时,你会不由自主地去注意,这是一种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反射弧 B.应激性 C.适应性 D.反射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解答时可以从反射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故选:D

  12.与如图坐标曲线变化不相符的叙述是(  )

A.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变化

  B.进餐后的一定时间内胰岛素含量变化

  C.由黑暗进入明亮环境时瞳孔大小变化

  D.原尿形成尿液的过程中尿素含量变化

  【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尿液的形成;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分析】此题考查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眼球的结构,胰岛素的作用,尿液的形成过程.

  【解答】解:A、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扩散到肺泡中,而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所以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氧含量上升,不符合题意;

  B、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餐后,人体内刚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血糖浓度会升高,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也随着增加,降低血糖的浓度.不符合题意;

  C、瞳孔的变化是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的,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是光线进出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以避免过强的光线刺伤了眼睛;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便于看清物体.据此可知,由黑暗进入明亮环境时,人眼睛的瞳孔将要变小.曲线应该下降.符合题意;

  D、因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所以,剩下的物质﹣﹣﹣﹣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增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完成屈肘动作的正确顺序是(  )

  ①骨骼肌收缩 ②骨受到肌肉牵拉绕着关节产生动作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考点】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分析】本题考查骨、骨骼肌和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的协调关系和动作产生的过程.

  【解答】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故选:A.

  14.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 物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65

5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生物进化的历程.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的学习行为与动物进化水平的关系以及分析能力.

  【解答】解: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乙最低等.

  故选:B

  15.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

  A.22条+X B.22对+XX C.22条+Y D.22对+XY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分析】人类体细胞内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就是对性别决定不起直接作用,除了性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人类正常染色体为46条(23对),其中22对称为常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第23对称为性染色体,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因此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X.

  【解答】解: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22对+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22对+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正常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X.

  故选D.

  二、填空(共15空、每小空1分)

  16.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学生均可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面包、牛奶等营养餐.如图表示某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据图回答:

(1)面包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此过程需要 唾液淀粉酶(或唾液) 的参与,麦芽糖及未消化的淀粉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为[a] 葡萄糖 .

  (2)图中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吸收 .此过程后,血液变成了营养丰富的 静脉 血.

  (3)物质a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 2 次流经心脏,才能到达下肢肌肉细胞.

  (4)肌肉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随血液流到肾脏,经过 肾小球 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 重吸收 作用,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血液循环的途径;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尿液的形成.

  【分析】图示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呼吸、血液循环、尿的形成等生理过程;图示中,a是葡萄糖,①表示消化,②表示吸收,③表示尿的形成.

  【解答】解:(1)淀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部位是口腔和小肠,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口腔,在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进入小肠,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2)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吸收,经小肠绒毛吸收营养物质后的血液,小肠的细胞大量消耗了血液中的氧气,因此流经小肠后变成了含氧低、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3)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最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需要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具体路线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下肢的毛细血管网→下肢肌肉细胞.可见,葡萄糖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2次流经心脏,才能到达下肢肌肉细胞.

  (4)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虑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故答案为:(1)唾液淀粉酶(或唾液);葡萄糖;(2)吸收;静脉;(3)2;(4)肾小球;重吸收.

  17.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示意图,B代表某结构,A、C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C的名称是 肺静脉 ,血管C中 氧气 (填二氧化碳或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

  (2)若A、C内均流动脉血,血液流经B处形成原尿,则在B处进行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过滤作用 .

  (3)若B代表的器官是胰岛,人进食后血管C内的 胰岛素 含量明显升高.

  (4)若A代表静脉血管,C代表动脉血管,B代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则B的名称是 心脏 .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结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血液流经某器官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或根据与之相连的血管或血液成分的变化,判断器官名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器官的功能.

  【解答】解:(1)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流方向是: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所以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C的名称是肺静脉,血管A是肺动脉.由于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至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所以血管C中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二氧化碳含量明显低于血管A.

  (2)若A、C内均流动脉血,血液流经B处形成原尿,则B为肾小球,A、C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血液流经B肾小球时,在B肾小球处进行的主要生理过程是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并没有进行气体交换,所以A、C内均流动脉血.

  (3)胰岛属于内分泌腺,能够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再汇集到静脉C流出.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浓度.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血管C内的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

  (4)静脉是把身体各部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动脉是把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管,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结合题干信息,可以判断B是心脏.

  故答案为:

  (1)肺静脉;氧气(或O2);

  (2)(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3)胰岛素

  (4)心脏.

  18.有无耳垂是人的一对相对性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部分家庭的耳垂遗传情况进行调查.其结果统计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组别

父母性状

调查的家庭数目

子女的性状

父亲

母亲

有耳垂

无耳垂

1

有耳垂

有耳垂

62

47

17

2

无耳垂

无耳垂

56

0

61

3

有耳垂

无耳垂

77

57

26

  (1)表中第1组家庭的父母都有耳垂,子女中却出现了无耳垂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 变异 .

  (2)父母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是以 生殖细胞 为“桥梁”传递给后代的.

  (3)根据表中第1组的调查结果,可以推断控制有耳垂性状的基因是 显性 基因.

  (4)若让第2组中某个家庭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有耳垂的可能性是 0

  (5)若用D表示显性基因,d表示隐性基因,则第3组父母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Dd 、 dd ;如果第3组家庭中的一对夫妇,第一个孩子无耳垂,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有耳垂的几率是 1/2(或50%) .

  【考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同种生物个体在性状上的差异就是变异.体细胞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解答】解:(1)父母都有耳垂,子女无耳垂,即子女的性状与父母不同,这就是变异.

  (2)人体细胞中的任何一对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精子与卵细胞所形成的受精卵,基因又成对存在.因此,生殖细胞是父母向子女传递基因的“桥梁”.

  (3)在第1组中,父母都有耳垂,假如有耳垂是隐性性状,子女中就不会出现有无耳垂的个体,这与事实不符.说明有耳垂是显性性状,控制有耳垂的基因是显性基因.

  (4)第2组中的父母都无耳垂,说明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子女成对的基因也只能是隐性基因,无耳垂.

  (5)第3组中的父亲有耳垂,母亲无耳垂,子女中无耳垂个体的基因型是dd,其中一个基因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说明父亲带有隐性基因d,父亲有耳垂,还带有显性基因D;这样父亲的基因型是Dd,母亲的基因型是dd.他们所生的每一个孩子有耳垂的几率是1/2(或50%).

  故答案为:

  (1)变异;(2)生殖细胞(或精子和卵细胞);(3)显性;(4)0;(5)Dd;dd;1/2(或50%).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