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文字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1-01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0分)

  21.“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沟通]

  材料一

  (1)图中“中华文明”通过什么通道与欧亚大陆连成一条“文明地带”?为这条通道开辟奠定基础的历史人物是谁?

  [当代开放]

  材料二 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开创一条出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据材料二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我国设计经济特区的目的又是什么?

  材料三“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3)对比材料二、三,分析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学史感悟]

  材料四 古代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东西方、亚非欧文明,而且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互渗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公和和推崇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

  (4)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精神的理解.

  【考点】材料解析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2)考查经济特区的知识点.

  (3)考查经济特区与“一带一路”的本质.

  (4)考查对丝绸之路精神的理解.

  【解答】(1)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形成了中国和欧亚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因此“中华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与欧亚大帝国连成一条“文明地带”.

  (2)所谓的经济特区,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划出的特定区域,采取比一般地区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用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和引进外国技术设备,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所以我国设计经济特区的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3)注意抓住经济特区与“一带一路”的本质解答.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美物廉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像世界提供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所以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一带一路”提出重在输出.

  (4)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

  故答案为:

  (1)丝绸之路,张骞.

  (2)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3)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一带一路”提出重在输出.

  (4)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

  22.古今中外的教育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大学,教授儒家经典;在地方设立官学,用儒家思想培训官员,教化百姓.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

  材料二 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2)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1898年7月,光绪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它的办学原则是: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一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

  (3)据材料三概括京师大学堂课程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材料四 日本明治政府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逃走.…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4)据材料四,概括日本明治政府领导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非凡的改革方案”中,教育改革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目光,请说出这个改革方案中的教育内容.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看法.

  【考点】材料解析题;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清末民初的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日本明治维新;历史开放性问题;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的具体措施及目的.

  (2)本题考查了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3)本题考查了京师大学堂的相关知识.

  (4)本题考查了日本明治政府领导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及教育改革的内容.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由材料一“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在地方设立官学,用儒家思想培训官员,教化百姓”可知,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的具体措施有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教授儒家经典.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2)由材料二“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可知,科举制下,考生可以自由报考,可以平等地参加公开考试.

  (3)由材料三“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一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可知,京师大学堂课程内容的特点是中西结合.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它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

  (4)由材料四“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逃走.…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可知,日本明治政府领导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他们仅仅学习其中能增加民族力量的部分,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明治维新时期,明治政府还按照欧美国家的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大力发展教育,建立起了近代教育体制.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教育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应重视教育.

  故答案为:

  (1)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2)考生可以自由报考,可以平等地参加公开考试.

  (3)中西结合;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它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4)学习其中能增加民族力量的部分,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大力发展教育,建立起了近代教育体制.

  (5)教育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应重视教育.(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23.近现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并据材料归纳这场运动的作用.

  材料二 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至1921年这八年中,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20世纪20年代,张謇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并分析推动张謇企业在1914年至1921年快速发展的外因.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3)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怎样的发展战略?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的诞生基地.

  材料四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一再证明,发达的制造业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根本目标就是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4)综上所述,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考点】材料解析题;洋务运动;张謇兴办实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五计划;历史开放性问题;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了张謇的实业救国主张.

  (3)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

  (4)本题是启示类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由时间“19世纪60年代”可知,材料一中“这场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由材料“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可知,洋务运动奠定了中国工业的初步基础.

  (2)由材料“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可知,张謇主张实业救国.由材料“1914至1921年这八年中,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可知,张謇企业在1914年至1921年快速发展的外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由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可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工业化采取的发展战略,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据所学知,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出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

  (4)本题是启示类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等.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奠定了中国工业的初步基础.

  (2)实业救国;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等.(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24.近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关于工业革命的三幅图片

  (1)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机器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机器的发明是从哪个行业开始的?为解决图三的问题,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 材料二 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尔《美国世纪》

  (2)写出材料二中美国在电的应用方面成就最为突出的科学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进行这次科技革命的政治条件.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3)据材料三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一项成就.

  材料四

  (4)材料四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工业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材料五 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

  【考点】材料解析题;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历史开放性问题;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与鸦片战争.

  (2)本题考查美国与第二次科技革命.

  (3)本题考查中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4)本题考查科技革命的负面影响.

  (5)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

  【解答】(1)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成功的制造出能同时纺出多根棉纱的纺纱车,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成为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棉纺织业机器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矛头指向中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2)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一生2000多项发明,其中包括电灯、留声机等,被称为发明大王.19世纪下半期,美国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渐趋于完善,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政治上的稳定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使人们有条件潜心研究科学、发展生产. (3)从材料三内容中直接可以获取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科学技术领域.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入太空.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4)通过材料四中的四幅图片《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矿》、《德国埃森史鲁勃钢公司》、《20世纪30年代美国汽车长龙》、《太空垃圾包围地球》,体现了环境污染现象严重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现象严重,资源过渡开采,交通堵塞现象加剧,太空垃圾威胁地球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影响了人类的发展进程.

  (5)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围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技,合理利用科技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棉纺织业;鸦片战争.

  (2)爱迪生;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

  (3)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东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4)环境问题、交通问题、资源问题等,即科技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

  (5)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负面影响.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