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中考语文模拟冲刺卷(一)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07
中2017年江苏中考语文模拟冲刺卷(一)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
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7分)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标致 奥秘 深恶痛决
B.窒息 驱除 温声细雨
C.萧瑟D.凌驾 苍芒 通宵达旦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jī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hàn;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hàn,仍然遗hàn;见了大海的浩hàn没见过沙漠的广mào,依旧遗hàn。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们有不老的心情。
3.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1)(2)两题还需填写出处或作者。(12分)
(1)晓战随金鼓, 。 ( 《塞下曲》)
(2)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__。 (苏轼《 》)
(3)浮光跃金, 。 (范仲淹《岳阳楼记》)
(4)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 (《关雎》)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相见欢》)
(6)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7)鸢飞戾天者, ;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8)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校将举行“在阅读中成长”系列活动,请你参加。(9分)
(1)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请你写出两则反应气象物候的谚语。(2分)
(2)经典名著的阅读更能丰富我们的心灵。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两部不朽的文学名著,一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度过28年孤独时光的硬汉形象,他是 ;另一部描绘了“小人国”“大人国”“ ”以及“ ”等奇异幻境,作品中的主人公是 。(4分)
(3)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青年作家韩寒打电话,邀请他于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在阅读中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3分)
二(3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3分)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么人生态度?(1分)
6.赏析经典名句“也无风雨也无晴”。(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9分)
【甲】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怎么)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呢?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佣者笑而应曰 足肤皲裂而不知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欲自请击之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男儿当死于边野 又留蚊于素帐中
8.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
9.【甲】文中的陈胜和【乙】文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
神品质。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红心番薯
林清玄
①幼年时,一次我和大陆的小孩子吵架,他们骂:“番薯呀!番薯!”我们就回骂:“老芋呀!老芋!”对这两个名词我是疑惑的,回家询问了父亲。他打开一张老旧的地图,指着台湾说:“台湾的样子真是像极了红心的番薯,你们是这番薯的子弟呀!”我指着大陆说:“那,这大陆的形状就是一个大芋头了,所以大陆人是芋头的子弟?”父亲大笑起来,抚着我的头说:“憨囝仔,我们也是大陆来的,只是来得比较早而已。”
②然后他用笔从我们遥远的北方故乡有力地画下来,牵连到所居的台湾南部。我第一次认识到,芋头与番薯原来是极其相似的植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判然有别的;也第一次知道,原来在东北会落雪的故乡,也遍生着红心的番薯!
③在我居住的地方,巷口本来有一位卖糖番薯的老人,那些番薯长得很细小,却总像记录着什么心底的珍藏。有时我向老人买一个番薯,散步回来时吃,那蜜一样的滋味进了腹中,却有一点酸苦,因为老人的脸总使我想起在烽烟中奔走过的风霜。
④老人是离乱中幸存的老兵,家乡在山东偏远的小地方。有一回我们为了地瓜问题争辩起来,老人坚持台湾的红心番薯如何也比不上他家乡的红瓤地瓜,他的理由是:“台湾多雨水,地瓜哪有俺家乡的甜?俺家乡的地瓜真是甜得像蜜的!”老人说话的神情好像当时他已回到家乡,站在地瓜田里。看着他的神情,我才真正知道,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连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
⑤父亲种的番薯收成后送了一大袋给我,放了许久,我突然想起巷口卖糖番薯的老人,便提去巷口送他,没想到老人因少有人吃地瓜而改行卖牛肉面了。我无奈地提番薯回家,把袋子丢在地上,一个番薯从袋口跳出来,破了,露出其中的鲜红血肉。这些无知的番薯,为何经过三十年,心还是红的!不肯改一点颜色?
⑥老人和父亲生长在不同背景的同一个年代,他们在颠沛流离的大时代里,只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可能只有那破了皮的红心番薯才能记录他们心里的颜色;那颜色如清晨的番薯花,曾经以卑微的累累球根互相拥抱、互相温暖,他们之所以能卑微地活过人世的烽火,是因为在心底的深处有着故乡的骄傲。
⑦我十岁时,父亲首次带我到都市来,行经一片工地,父亲在堆置的砖块缝中,一眼就辨认出几片番薯叶子。我们循着叶子的茎络,终于找到一株几乎被完全掩埋的根,父亲说:“你看看这番薯,根上只要有土,它就可以长出来。”如今我细想起来,那一株被埋在建筑工地的番薯,是有着逃难的身世,由于它的脚在泥土上,苦难也无法掩埋它。比起我种在高楼阳台的花盆中的番薯,它有着另外的命运和不同的幸福,就像我们远离了百年的战乱,住在看起来隐密而安全的大楼里,却有了失去泥土的悲哀。
⑧星空夜静,我站在阳台上仔细端凝盆中的红心番薯,发现它吸收了夜的露水,在细瘦的叶片上,片片冒出了水珠,每一片叶都沉默地小心地呼吸着。那时,我几乎听到了一个有泥土的大时代,上一代人的狂歌与低吟都埋在那小小的花盆中,只有静夜的敏感才能听见。
10.联系全文内容,分别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说说题目“红心番薯”好在哪里。(4分)
11.品味第④段的画线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的妙处。(4分)
12.文中的“父亲”和“老人”有哪些共同点?(3分)
13.本文第①—⑥段,已经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了,为什么第⑦⑧段还要写工地上的番薯和阳台花盆中的番
薯呢?(4分)
(四)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回答后面小题。(12分)
“自然缺失症”离你有多远?
【“自然缺失症”正蔓延】
①“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由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
②《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显示,在我国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3小时的孩子达到48.5%。
③“宅”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儿童中蔓延。一方面,一些父母把孩子圈在狭小范围内,以保证安全和卫生。另一方面,父母正试图让孩子更早地接受教育。城市里的孩子往往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但由于被割裂了与自然的联系,会失去感知能力。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受不到花鸟鱼虫的细节之美,体会不到新发现的快乐,可能无法静下心来观察某个事物,之后就会出现缺乏注意力等问题。
④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更是给了孩子更多留在室内的“理由”。20⑤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不仅可能带来孩子的智力、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让孩子变得孤独、焦躁,对自然缺乏尊重。
⑥据《新闻晚报》报道,不少人开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自然缺失症”这一现象。一些环保、教育专业人士和家长⑦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还建议学校开设户外课程,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教学。教育学者陈建翔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虽对这种教育方式表示赞赏,但他却把解决问题的矛头指向了家长。他指出:“每一个孩子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潜能。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重视大自然的力量。在学习抽象知识之前,首先要让孩子的潜力和天性,在自然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显现。” [来源:Zxxk.Com]
【健康知识勤调查】
影响家长忽视孩子走进自然、参加锻炼的因素分析:
家长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调查统计表
项目 |
非常了解 |
很了解 |
一般 |
不了解 |
没必要了解 |
总人数 |
人数 |
12 |
23 |
93 |
23 |
15 |
166 |
百分比 |
7.23% |
13.86% |
56.#FormatImgID_6#02% |
13.86% |
9.03% |
家长对健康三维观的认识程度调查统计表
项目 |
人数 |
百分比 |
心理健康 |
12 |
7.24% |
生理健康 |
92 |
55.42% |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
9 |
5.42% |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 |
18 |
10.84% |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
10 |
6.02% |
生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
17 |
10.24% |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
8 |
4.82% |
【典型个案试剖析】
申甲是一名8岁的女孩,父亲是在长沙工作的一名会计师,一年前,申甲被父亲从邵阳农村的老家接到了长沙。为让女儿习惯城市生活,父亲给申甲报了培训班,其余时间就让她在家看电视。慢慢地,女儿的变化让父亲不知所措:“以前女儿很乖,到了城里后,慢慢地没以前听话了,她看电视的时候跟她说话,得说两遍她才会给你反应,甚14.【“自然缺失症”正蔓延】专栏,从哪些方面对“自然缺失症”进行了说明?(3分)
15.教16.请你根据阅读选文后获得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5分)
【典型个案试剖析】中的申先生带女儿去医院后,(1)申先生的烦恼能解决吗?为什么?(2)如果不能解决烦恼,那么申先生又该怎么办呢?
三(54分)
17.阅读下面学生习作,按要求修改。(4分)
①面对失败,你是就此放弃呢?还是重整旗鼓呢?②人生如牌局,只要我们能从输牌中找教训,找技巧,找突破口,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进而战胜对手。③勾践兵败被俘,忍辱负重,最终灭吴;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成为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居里夫人总(1)第①句中标点使用有误,修改后的句子应为: 。(1分)
(2)第②句中关联词使用有误,应将“ ”改成“ ”。(1分)
(3)第③句中 (填人名)的事例选用不当,应删去。(1分)
(4)第⑤句是个病句,应改为: 。(1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
请以“重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5)请认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