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中考语文教材知识梳理(记承天寺夜游)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2-13
中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解衣欲睡 欲:__想要__
(2)欣然起行 欣然:__高兴的样子__
(3)念无与为乐者 念:__考虑,想到__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寻:__找__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__形容水的澄澈__
(6)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__交织纵横__
(7)盖竹柏影也 盖:__原来__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__清闲的人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就去承天寺寻找张怀民。__
(2)(2016达州中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__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__
3.(2016徐州中考)《记承天寺夜游》紧扣“夜游”结构全文。全篇从“夜”写起,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__缘由__;接着写寻找夜游同伴并说明夜游的地点,为写景作铺垫;之后集中笔墨描写景物,结尾部分__借景抒情__。
4.“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写法,将月光写得很有人情味。请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__月光似乎懂得作者的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写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情味。__
5.(2016徐州中考)文章篇末的议论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__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__
6.(2016舟山中考)本文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的语句中。
7.(2016舟山中考)文中没有直接写友情,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作简要说明。
__“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因为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此时张怀民果然也没睡,二人心意相通。随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赏月。这些都表明二人友情深厚。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文略)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①翠之工,山岚设色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①染:染成。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③夕舂:夕阳。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相与步于中庭 与:__和__
(2)盖竹柏影也 盖:__原来__
(3)月景尤不可言 尤:__更加__
9.下列加点字与“止午、未、申三时”中的“止”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A.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皆被绮绣
D.人恒过然后能改
10.翻译下列语句。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__
(2)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__湖水被染成绿色之美,山岚被笼上暮色之妙,都出现在朝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或湖水被染成绿色之美,暮烟凝聚在山间之妙,都出现在朝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__
11.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__①用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__
12.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__①苏轼借月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②袁宏道借月表达了独到的审美情趣,从而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③示例:生活中遇到困难、失意时要做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