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中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与父母交往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5-05-15
中11.张茜在日记中写道,“初三这一年,每天晚上七点半爸爸都准时把家里电视关掉,妈妈每隔一小时都会走进我的书房提醒我学习、喝水......”对此,作为子女应该( )
A.多一份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B.对父母百依百顺
C.拒绝父母的关爱
D.对父母提出更高的生活要求
12.“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 )
A.说明儿子太小,出门时母亲不放心
B.说明母亲总是对儿女的事情不放心
C.表达了母亲对儿女的深深关爱之情
D.说明母亲太操心
13.今天,我放学较早,做完作业后决定帮父母做点事情。父母回家后,看见我不在做功课便训斥我。这时.我会( )
①告诉父母错怪自己了
②向父母解释,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③不理睬他们
④觉得父母不理解我而和他们大吵一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14.“孟母三迁”说的是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从孟母的身上,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
①母爱是无私的
②爷爷奶奶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③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我们需要什么就给什么
④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亲情呵护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漫画“如此孝心”说明了( )
A.子女对父母抚育之恩的回报
B.父母应承担监护子女的责任
C.子女没有真正尽到孝敬父母的义务
D.父母没有尽到对子女的抚育义务
16.下列语句体现了“有话好好说”的是:( )
①我已经长大了,少管我的事
②对不起,今天我值日,回来晚了
③我已是中学生了,请给我一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④妈妈,请你帮帮我,我的心情糟透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小林上初中后,就感觉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了很多,父母对自己很关心,自己也想对他们说说心里话,可话一出口,就变了味道,有时还会采取故意作对的方式,让父母很不高兴,为此小林很苦恼。对小林的行为你认为正确的看法是( )
A.小林的心理属于逆反心理,这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现象,没什么大不了
B.小林的心理属于逆反心理,它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我们应加以克服
C.小林与父母之间由于年龄的差距,存在代沟,这也是难免的
D.说明小林已有了自主的意识,这是很好的现象
18.“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福,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这首歌告诉我们:孝敬父母要努力做到( )
①顺从 ②关爱 ③赡养 ④照顾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关爱他人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而孝敬父母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句子不能反映出子女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的是( )
A.好饭先让爹娘吃,好衣先让爹娘穿
B.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C.现在只需搞好学习,其余的事等长大后再说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晖
20.小娟的父母经常私拆小娟的信件,为此,小娟感到非常苦恼。于是小娟采取了几种对策,你认为正确的有( )
①告诉父母这样做是违法的
②认真的和父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③寻求老师的帮助,做父母的思想工作
④不再和父母说话,以示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1.株洲攸县的5岁女孩刘桢用稚嫩的双肩撑起一个残破的家庭。她不仅要照料瘫痪的父亲,还要种菜做家务。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贫困的孩子才懂得孝敬父母
B.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未成年人不应当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D.刘桢的童年生活非常不幸,值得同情
2014年9月中旬,我校举行了“学《弟子规》,做中华孝子”活动。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这一活动的主题旨在( )
A.形成孝敬父母的社会风尚
B.为了提倡古文,废弃白话文
C.全盘继承传统文化
D.让父母承担起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
22.《弟子规》中说:“孝悌为本”、“入则孝,出则悌”,这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是( )
A.诚实守信 B.孝敬父母 C.宽容友善 D.自强不息
23.进入初中后,与父母讨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时便会顶起嘴来。妈妈常常说:“哎,长大了,脾气越来越犟,真拿你没有办法!”这告诉我们( )
①青春期心理矛盾若解决不好,会使人受到不应有的伤害
②进入青春期的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③应虚心听取父母的意见
④他们是我们的生身父母,我们可以把烦恼肆意发泄到他们身上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4.台湾的生命教育课有一个“体验生命的孕育,珍惜生命的不易”的体验课程,让学生胸前负重10公斤,不用双手撑持上楼、下楼,体验孕妇的艰辛。进行这个活动的目的是
①很好地锻炼身体
②体会父母的艰辛
③培养以“孝敬”回报父母的感恩心理
④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