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初中历史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11)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5-11-11
中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解析:B是与北京有关,《南京条约》在南京签订,中华民国和南京国民政府的都城在南京。
2.D
【解析】
试题解析:《马关条约》是对中国局部蚕食,那么《辛丑条约》是则整体控制中国,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列强的统治工具,已经是洋人的政府,不再是中国人的政府,具体表现就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C
【解析】
试题解析:考察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这一条也是《马关条约》内容里影响最严重的一条,它使各国列强根据最惠国待遇,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扩张列强在中国的经济实力。
4.D
【解析】
试题解析:《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甘当“洋人的朝廷”,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难度较 小。《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的重要内容,本题的重点落在“直接加重国家和人民负担”上。选项A使中国丧土领土主权,选项C与D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流通,只有选B与题意相符,直接增加人民的负担。
6.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甲午风云发生在 1894年,末代皇帝指的是辛亥革命时期,1911年,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所以答案是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有赔款,但是《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 争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后,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给日本,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准确识记。材料里的“邓世昌、牺牲、壮国家的声威”是关键词。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及其部下壮烈牺牲,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
10.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1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日《马关条约》的影响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导致中国近代消费品原料进口额增长,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1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封建制度腐朽落后,对联里“颐和园又搭天棚”就是这一原因的真实写照,的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1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左宗棠的历史的准确识记。材料里的“在军事上捍卫了国家主权”指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兴办工业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指的是左宗棠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自强”与“求富”,洋务运动的评价
1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圆明园被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历史的准确识记。材料里的:两个“强盗”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火烧圆明园
1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特点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但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新派变法图强属于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不能证明上述观点,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百日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