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评析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6-26
中2017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的命制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2017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考试说明》,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基本导向,关注基础知识的落实,凸显对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突出对探究能力的考查。重视通过体现科技创新、资源利用、生活实际、日用化工、工业生产等丰富的试题情境,考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九年的积累、北京在治理环境染污中的努力、学生在具体实验细节中的表现、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本质认识等。本套试题秉承了北京市中考化学命题的一贯风格,在保持试卷结结构、难度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突出化学作为科学类学科的特色,聚焦科学素养发展。
试题整体特点评析
2017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的命制符合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重视基础。相比于2016年,2017年的考查内容有所缩减,考查题型删除了实际应用定量分析,为2018年中考改革作为过渡和衔接。
2017年中考化学全卷共38道题,比2016年的40道题有所减少。该试题强调与课程标准内容相一致,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凸显了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同时,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也有一些新的变化。例如,关于溶液内容的系列选择题16-19题,涉及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基本实验栏目中改变了传统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考查方式,变化成灵活运用制取原理分析新的实验情境,还有部分在科学探究试题中体现。
特色之一:选取丰富的情境素材 引导考生感受化学的应用价值
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素材丰富、真实、贴近学生实际,特别突出了高新科学技术与化学的联系,涉及到空气取水器、可燃冰的开采、载人航天器等。学生在阅读试题和作答的过程中,可深刻体会到化学与自然、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化学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例如,第26题以2017年5月我国开采可燃冰获得成功为试题情境,考查了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第28题科普阅读聚焦二氧化硫,引导学生从利与弊两个方面更客观地认识化学物质在实际中的作用。
特色之二:重视积累 发展科学观念
科学观念是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落实于科学领域中的主要体现,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是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基本认识;是化学概念和原理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化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关注学生日常的课堂学习积累,以教科书中的概念原理和原型实验活动为基本素材,考查有关元素观、微粒观、分类观、化学反应和能量观的发展水平,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世界、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
例如,26题和27题都呈现了微观示意图,建立起微粒与化学反应、物质组成的联系;30题关注了学生对于图的读懂和理解能力,以及关注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31题以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为考查对象,学生在完成小游戏的过程中建立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关系;32题将实验现象与微粒运动进行了关联; 38题第(6)小题考查了学生依据化学变化元素种类不变的思想推断生成物。
特色之三:实验探究 引领科学思维
2017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增加了科学探究、实验和实践等内容的分值,旨在凸显对学生归纳与推理、变量控制、对比方法、简单设计、批判质疑等高水平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
例如,20题以实验的传感器图像为试题素材,考查学生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推理的能力;在基本实验32和34题中,考查了在新的实验操作或装置情境中应用已知物质性质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33和36题都体现了对比方法的应用;37题通过一个装置两个实验,综合考查了简单设计操作、根据现象推理分析原因的思维过程;38题重点考查了变量控制思想和对比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选择题
2016年中考化学的选择题延续多年命题风格,体现小、宽、浅的特点,即分值小(每题1分)、考查内容宽泛、以较低难度为主,旨在通过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了解和简单的综合分析。例如,第1题突出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明确“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的生活方式。
与往年相比,2017年选择题的显著变化是:首次出现了小专题(16-19题),以实验为情境,结合溶解度曲线,考查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关系,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以及溶液的转换等重点知识。20题图像题改变了往年的模式,更加关注实验的整个过程,基于传感器数据曲线,考查对实验起始、过程以及最终结果的理解。
生活现象解释题的特点是简单应用所学的化学概念及常见物质性质解释自然和生活现象,说明其中的化学原理,形成科学认识。这类题也体现了小、宽、浅、活的特色。
2017年试题主要特点有:第一,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如21题涉及食用纯碱、酒精、食盐等。23题以学生熟悉的葡萄为背景,从种植、生长及食用时的清洗方法,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其中的小漫画增加了趣味性。24、25题,以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结霜法空气取水器用于野外获取淡水的原理,考查化学上重要的物质“水”,明确化学学习有其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第二,关注高新技术,彰显了富强、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26题、27题,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采“冰”为情景素材。第三,体现化学学科视角。26题不仅考查了甲烷的化学性质,同时从微观上分析化学反应实质,通过考查画微粒图示引导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27题用微粒表示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组成关系,将混合物定量组成巧妙地与微粒种类和数量进行关联。
科普阅读理解重在考查母语素养在科学学习中的表现,既体现阅读理解、信息获取方面的能力,又强调与化学学科内容相结合。2017年试题沿袭前两年试题对化学学科社会发展价值的关注,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合理使用化学物质,扭转社会对化学的认识。阅读内容紧密围绕二氧化硫这一核心物质,涉及国家标准、工业生产流程和环境的保护等角度。2017年试题的形式也有新的变化,取消了图像数据信息的阅读,采用漫画表达工业生产流程,形式活泼、新颖,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试题的设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形式信息的获取能力,与以往试题相比,答案的开放性有所收缩,对文章的精读水平要求更高,问题的答案都可从文中找到依据。
例如,28题(1)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获取;(2)和(4)考查学生对文字信息的获取;(3)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获取;(5)综合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整体归纳和分析。
生产实际分析试题以生产具体的物质为命题背景,将生产实际流程及设备名称以生产流程图的形式进行呈现,帮助学生搭建从理论走向对工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认知平台。真实问题的复杂性带来了化学试题的综合性,这就要求考生首先捕捉设备中的物质及变化,弄清流程中的每个设备的作用及关系,学生才能整体把握试题。
2017年29题的设问比较新颖,利用工业生产设备名称的陌生度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巧妙地考查了学生对过滤原理本质的理解水平。第30题重点考查了运用元素观、守恒观、变化观分析陌生设备中的化学反应,凸显了概念原理在真实问题中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元素守恒和化学反应本质的角度分析物质转化过程。
2017年的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试题是在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核心物质重点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考查了10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考查全面、主干知识突出,综合性强。
31题考查的内容聚焦在初中化学重点学习的几类典型物质的性质,这些物质都是学生学过而又熟悉的,符合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突出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呈现方式上延续了去年的特色,采用了游戏的形式,将物质间的关联灵活地置于“领取奖杯”游戏规则之中,而且每一问的设计都是有层次的:从认识“游戏规则”到在认识“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搭建新转化关系,最后达到学会变式,这样的安排充分考查了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现场学习的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2016和2017连续两年的试题都突出了对初中化学核心物质之间反应关系的考查,而且试题答案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为不同考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2017年的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加大了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力度,从原来的22分增加到26分。基本实验部分从2016年的12分增加到2017年的15分,引导化学学科重视实验教学,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2017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中的基本实验题,以教材中实验为依托,考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中的物质制备和性质研究、混合物分离、溶液的配制、物质检验等,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完成基本实验的科学方法等。
32题考查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现象,凸显化学学科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特点。33题考查学生对酸碱性以及相关的酸和碱的性质的认识,并通过设问(3)考查对实验中对比方法的理解,采取微型实验方式,渗透绿色化学理念。34题将物质的制取和性质进行有机整合,将物质的性质应用于解释现象。35题为开放性试题,通过实验用品的选择将“背实验”和“做实验”的学生加以区分,引导教学要让学生走进实验室,真实验、真体验、真实践。A、B两道题在设问上充分考虑了难度匹配程度。36题模拟2016年29题的呈现方式,利用杠杆原理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等理解,呈现形式简单、内容多样。
基本实验题虽然考查的全部是重点实验,但在试题呈现形式上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没有传统的气体制备主题,使考试不僵化,有利于将教学引导到日常教学效率的提升,避免题海战术等强化训练。对实验操作细节的考查,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日常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明确规范操作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分析
实验原理分析是立足于教科书原型实验的改编和拓展,突出一装置多用途,重点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中实验目的、原理、装置、操作、证据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注重证据与推理,分析已学的化学反应原理,依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装置的特点,合理推断可能的原因和相关的实验操作。
37题是一道比较常规的实验原理分析题,通过利用同一装置进行制备气体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两个实验过程的考查,将化学实验与物理学的气体压强相结合,考查了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分析能力、对实验现象的预测能力以及跨学科分析推理能力,设问的角度也突出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
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质疑和研究。科学探究也是中考化学试题中的传统题型,通过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等探究环节,考查了学生对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和整合以及表述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年科学探究题(第38题)以“高锰酸钾的性质研究”为探究背景,涉及到对高锰酸钾已知性质和未知性质的研究,已知性质的考查注重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注重基础;对于未知性质的探究,呈现了研究过程,考查了多个变量条件的一组实验,试题中列举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要求学生依据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和解释,考查了学生对实验事实的分析、推理能力,但实验中涉及多组对比,重点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的思想和对比实验方法的理解及应用,突出了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证据推理的考查。该试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更加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科本质,最后一问以陌生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为落点,落点比较低,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不仅可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还能得出化学变化的本质性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