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19年河南中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1)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0-02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共16分)

  父亲不写信

  1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2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冰冷冷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3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4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我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5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大学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儿。”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地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6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想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7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8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9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10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11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7.读第2段,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和父亲“很疏远”。(2分)

  8.第5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9.第8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的含义是什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得来的?(4分)

  10.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开头的哪句话相照应?为什么说“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3分)

  11.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写父亲的文章。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共5分)

  (1)两位“父亲”的形象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你概括出两点,写在下面。(2分)

  (2)谈及两代人的关系,“代沟”往往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请谈谈你对“代沟”这个问题的认识。(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共11分)

  内乡县衙

  1县衙是封建社会最基层的统治机构,如今古县衙却难觅踪影了。

  2河南内乡地处伏牛山南麓,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就是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山区,县衙却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人们称它是“神州大地上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00年10月,内乡县衙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官衙”国际旅游专线。

  3内乡县衙坐北朝南,飞檐翘角的房屋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庭院深深,古色古香。

  4进了县衙大门,百米长的青石甬道穿过仪门直通大堂。大堂、二堂、三堂是县衙中轴线上的三大主体建筑,都建在高高的台基上,显得格外高大巍峨。其中大堂是整个衙门的中心建筑,最为壮观。大堂面阔五间,高11米多,建筑面积248平方米。大堂上方悬挂着“内乡县正堂”行楷金字匾额,堂前粗大的黑漆廊柱上有抱柱金联,上联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下联是“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知县掌握着一县的行政、立法、司法大权,这副清代名联是对大权在握、缺少制约的官员的告诫。

  5大堂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公开审理案件的地方。内乡县衙大堂中央有一暖阁,是知县审案的公堂。内有三尺公案,上面放着惊堂木、文房四宝及红绿头案签。红头签为刑签,是下令动刑的;绿头签为捕签,是下令捕人的。暖阁上方,有“明镜高悬”的匾。暖阁正面屏风上绘着海水朝日图,寓意是为官要清似海水,明如日月。暖阁外两侧分别摆放着堂鼓、仪仗和刑具。东侧的刑具架上,摆着10多根黑红各半的水火棍;西侧的刑具更可怕,墙根搁着夹棍,墙上挂着拶子(zǎnzi,旧时夹手指的刑具)。暖阁前的地坪上保留有两块青石板,东为原告石,西为被告石。两块石板上留有明显的跪坑,据说那是用膝盖磨出来的。看看内乡县衙大堂的架势,或许能让我们感觉到古代官衙的严刑峻法。

  6审案时,堂役击堂鼓三声,三班衙役两厢伺立,齐声高叫“升堂”。知县身着官服从暖阁东门进来,坐上大堂。然后原告、被告被带上来,分别在大堂的原告石和被告石上跪下。退堂时也击鼓三声,叫做退堂鼓。“退堂鼓”后来成为日常生活用语,可见衙门文化的影响。

  7在建筑格局上,内乡县衙与故宫一脉相承,主要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其他建筑对称地建在两边。长方形的院子内是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严格对称的四合院按功能分区。组群与北京故宫比较相似,都是“前朝后寝”。三堂六房之外,还按照左尊右卑的顺序修建了许多辅助性的院落。人们从县衙大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就进入另一个庭院,给人以气氛森严的感觉。全国从大到小的衙门大都是这种格局,这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又因为县衙是最基层的统治机构,它所体现的主要是封建时代基层的官场文化,所以有专家称“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

  8俗话说:“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别进来。”有一首《息讼歌》曾广为流传:“听人教唆到衙前,告也要钱,诉也要钱。差人奉票有捕签,锁也要钱,开也要钱……”

  9历史已经远去,昔日令人望而生畏的衙门早已成了一个供人观赏的标本。内乡县衙里有两棵高大的丹桂树,据说是元代建县衙时种下的。至今每到花开季节,丹桂依然香飘全城。这两棵树,是内乡县衙700年历史的见证。

  12.“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这副对联对封建官员有什么告诫?(2分)

  13.第6段中的“退堂鼓”是什么意思?如今日常生活中一般用来表达什么意思?

  (2分)

  14.阅读第5段,在下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位置

三尺公案上

暖阁上方

暖阁正面

暖阁外两侧

暖阁前地坪上

陈设

惊堂木、文房四宝及红绿头案签

“明镜高悬”匾

“海水朝日图”屏风

a:

b:

游人感受

c:

 

 

 

 

  15.第8段引用俗语与歌谣有什么作用?(2分)

  16.内乡县衙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官衙”国际旅游专线。如果你是导游,请任选下面三处中的一处,用自己的话向游客介绍。30字左右。(3分)

  海水朝日图 原告石被告石 丹桂树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