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政治同步测试题及答案5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4-12-10
中二、分析与说明(共50分)
11.(16分)价值判断题(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行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行为判断理由
(1)九年级学生刘某看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辍学去打工挣钱
(2)某饭店告知顾客:来本饭店就餐谢绝自带酒水、饮料
(3)2010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将全部免收学杂费,让所有的孩子上得起学
(4)余先生一直承担着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两老立下遗嘱,去世后由余先生继承他们的一套私房。去年两老去世后,他的叔叔提出要继承该私房
解析:此题结合具体情景综合考查我们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时,首先要判断行为是否正确,然后简练地说出判断的理由。不要过于赘述,应紧扣教材知识点。
答案:(1)×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2)√ 保障了公民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 侵犯了消费者权益,破坏了公平交易(或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4)× 按照继承法有关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余先生的叔叔无权继承该私房
12.(16分)某作家以一本书红遍大江南北,赢得了少年作家的美誉。但是,他写的这本书以改头换面、人物错位、颠倒顺序等方法,剽窃了另一作家的构思、故事的主要线索、大部分情节、主要人物特征、作品的语言风格等。被侵权者一纸诉状将这位作家及其出版社告上法庭。经法院审理判决该作家及其出版社赔偿侵权者20万元,并且要公开道歉。
请谈谈此案例给你的启示。
解析:此题选取了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旨在告诉我们法律是维权的有力武器,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不但要学法、用法,关键的还要守法,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的同时,还要做到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答案: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13.(18分)材料一:食品安全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2010年8月以来,北京、上海相继发生了“福寿螺”和“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河北省又查出含有“苏丹红”的红心鸭蛋……一桩桩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可谓触目惊心!为严惩制假售假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我国司法机关对上述事件的责任人给予了相应的法律严惩。
材料二: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营造良好消费服务环境,2010年11月29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公布第六批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20条)和第五批示范店(66家)名单及示范标准。同时,取消1条商业街和7家商店的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的示范街、示范店称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简要评析材料一中制假售假者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带来哪些危害?
(2)材料二中被取消“百城万店无假货”称号的商店可能违反了哪些法律?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能收到哪些好的效果?
(3)作为消费者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析:此题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综合考查了我们对第八课的认识。回答第(1)问时,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要从道德、法律、经济活动应坚持原则等角度来评析制假售假者的行为,然后进一步谈谈这些行为的危害。
答案:(1)①部分商贩缺乏道德修养,法律意识低,为追求高额利润制假售假;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决打击破坏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要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等。②制假售假者违反经济活动中的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破坏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制假售假者思想道德败坏,法制观念淡薄,有损精神文明建设,也给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制假售假者已触犯了我国相关法律,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危害:侵犯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损害了其他合法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危害社会稳定,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等等。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效果:提高了商业诚信,改善了流通秩序;加强了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推动了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和谐;等等。
(3)提示: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
三、探究与实践(共20分)
14.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某校组织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假如你是调查小组的成员,请完成下列问题。
(1)调查前你们准备学习哪些相关的法律?运用哪些调查方法?
(2)通过调查,请总结出青少年辍学的原因。
(3)列举当前我国重视义务教育采取的措施。(两条即可)
(4)如果在你的同学中有辍学的,现在需要你和几名同学动员他重返校园,你们打算怎么做?请设计出一个简要的行动方案。
解析:此题紧扣社会热点,贴近教材知识,引导我们从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初中生辍学的现象出发,注重提升解决实际问题和社会实践的能力。解答第(2)问时,可从家庭、社会、学校、青少年自身等方面总结辍学的原因。第(4)问,行动方案的设计,既要突出注意(解决辍学现象),紧扣事件,还要注意步骤的连贯性、可行性、时效性。
答案:(1)准备的法律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等。调查方法有:走访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座谈调查法,到相关部门查阅资料等。
(2)“读书无用论”思想仍然存在;社会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少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不愿意上学;家庭贫困而没有足够的能力支付子女所需的费用;某些学校随意开除学生;自身学习成绩差,产生厌学情绪;等等。
(3)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新修订了《义务教育法》等。
(4)方案要点:调查了解,弄清辍学的原因;要找到辍学的主要责任人,做好说服动员工作,对辍学的学生继续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