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化学 >> 化学真题 >> 贵州化学真题 >> 文章内容

2018年贵阳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2018-9-6编辑:examwkk

贵州省贵阳市2018年中考理综(化学部分)真题试题

  一、化学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开发利用清洁能源B.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c.直接排放工业废水D.研发易降解的农药和塑料

  【解析】A.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A不合题意;B.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B不合题意;c.直接排放工业废水会导致水体的污染,故c符合题意;D.研发易降解的农药和塑料可以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故D不合题意。故选:c。

  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的pH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熄灭酒精灯D.加热液体

  【解析】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

  3.2018年国际禁毒日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大麻酚是一种毒品,吸食后对身体有严重的危害。大麻酚的化学式为c21H26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麻酚属于氧化物

  B.大麻酚含有三种元素

  c.大麻酚含有49个原子

  D.大麻酚中c、H、o的质量比为21:26:2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大麻酚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大麻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c.大麻酚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D.大麻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1×26):(16×2)=126:13:16,故错误。故选:B。

  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以下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安全常识

  B.健康常识

  c.厨房中的化学

  D.家庭小实验

  【解析】A、用水浇灭电器火灾时,容易使电器损坏,也容易触电,造成伤亡事故;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打开排风扇时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A错误;B、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是糖类、蛋白质和油脂;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症,故B正确;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醋能和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厨房中能用食醋来除去水壶中水垢;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所以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故c正确;

  D、柠檬酸和小苏打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自制汽水;小卵石、石英砂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活性炭能吸附可溶性杂质、异味及色素,可以达到净水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A。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对应正确的是(  )

  A.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用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

  B.检验一氧化碳和甲烷都含有碳元素﹣﹣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

  c.区别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适量明矾

  D.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解析】A、不能用用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因为铁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对应错误。B、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能检验一氧化碳和甲烷都含有氢元素,故选项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对应错误。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对应错误。D、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根据燃烧现象的不同,可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故选项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对应正确。故选:D。

  6.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步骤②: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

  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

  【解析】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步骤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步骤②: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所以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钠A、A→B段对应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故A错误;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小,故B错误;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故c正确;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故D错误。故选:c。

  四、化学非选择题:

  7.文化的传承、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研发等都离不开化学。

  (1)贵州茅台酒名扬天下。茅台酒酿造的发酵过程属于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一滴茅台,满屋飘香”,在其汽化的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 变大 。

  (2)“元宵花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常采用PA(塑料亚克力)替代传统材料制作灯具外壳,PA材料具有 耐高温 优点,属于 有机物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石墨纤维的制造推动了宇航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石墨纤维、石墨烯和石墨均是由 碳 元素组成的单质,石墨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

  (4)“膜分离技术”可使二氧化碳穿过分离膜被氨水吸收,生成的碳酸氢铵(NH4Hco3)可用作化肥。碳酸氢铵属于 氮肥 (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解析】(1)酒酿造的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气化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大,所以“一滴茅台,满屋飘香”,故填:化学;变大;

  (2)PA材料具有密度小、耐高温、不燃烧的性质;塑料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填:耐高温;有机物;

  (3)石墨纤维、石墨烯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石墨充分燃烧的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碳;c+o2co2;化合反应;

  (4)碳酸氢铵(NH4Hco3)只含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填:氮肥。

  8.根如据图所示装置完成实验,并按要求填写表格内容。

  关闭k2

  打开k1

  A中现象B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解释A

  中现象关闭k1

  打开k2

  c中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c中现象

  蜡烛熄灭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蜡烛燃

  烧更旺 2H2o22H2o+o2↑  氧气具有助燃性  无明显变化

  【解析】关闭k2,打开k1,A中蜡烛熄灭,则B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烧杯中的蜡烛熄灭了;B中的反应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关闭k1,打开k2,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关闭k2,打开k1,A中蜡烛燃烧更旺,则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蜡烛燃烧的更旺盛;B中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氧气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所以所以关闭k1,打开k2,c中无明显变化。

  9.“见著知微”是化学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资料一

  资料二:氟及其化合物常运用于原子弹制造、航天工业等领域。氟气(F2)化学性质极其活泼,水都能在氟气中燃烧,且燃烧产物是氧气。

  结合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氮原子核外有 2 个电子层,图1﹣B中x= 7 ,在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氟元素通常显 ﹣1 价

  (2)图2是水与氟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2方框内应填图3中的 D 选项,选择此选项的理由是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 。

  (3)作为航天大国,我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型号众多。某型火箭曾采用N2H4和H2o2作为火箭推进剂,N2H4和H2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氧化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H4+2H2o24H2o+N2 ,该反应是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解析】(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氮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7,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所以,在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氟元素通常显﹣1价

  (2)图2是水与氟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2方框内应填图3中的选项D,选择此选项的理由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

  (3)某型火箭曾采用N2H4和H2o2作为火箭推进剂,N2H4和H2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氧化物和一种单质,由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性质可知,液态的氧化物和一种单质分别是水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H2o24H2o+N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10.学会物质的分离提纯和准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意义。

  (已知: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g/L)

  实验一:溶液配制

  (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 5 g,水 95 L。

  (2)0.9%的医用氯化钠溶液俗称生理盐水,可用于补充人体所需电解质。生理盐水中的溶质为 Nacl 。

  实验二:粗盐提纯

  (3)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 ,操作②的名称为 过滤 。

  (4)20℃时提纯9g粗盐,若已知粗盐中氯化钠含量约为80%,溶解时应选择哪一种规格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最为合适(提供的量筒规格有“10L“”、“25L”和“100L”),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25L;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为7.2g,此温度下氯化钠全部溶解需要水20L 。

  (5)提纯后的精盐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解析】(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5%=5g,水的质量为100g﹣5g=95g,就是95L,故填:5;95;(2)生理盐水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故填:Nacl。(3)据图可以看出,操作①是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操作②后得打ode是固体和液体,是过滤操作,故填:搅拌;过滤。(4)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为:9g×80%=7.2g,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故完全溶解7.2g氯化钠需要水的质量为20g,就是20L,因此需要25L的量筒合适,故填:25L;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为7.2g,此温度下氯化钠全部溶解需要水20L;(5)提纯后的精盐只是出去了不溶性固体杂质,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没有除去,因此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11.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金属材料。如图是某硬铝的主要成分。

  (1)硬铝属于 合金 。(填“合金”或“纯金属”)

  (2)将适量硬铝(已砂纸打磨处理)放入足量稀硫酸中,观察到现象为 固体部分溶解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g+H2So4═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 。

  (3)将足量硬铝粉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出现蓝色,出现蓝色的原因是 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硝酸铜 ,写出此时溶液中溶质成分并说明理由 铜在三种金属中最不活泼,既然铜和硝酸银已经反应,则铝、镁都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溶质有硝酸铝、硝酸镁、硝酸铜 。

  【解析】(1)硬铝是三种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合金。

  故填:合金。(2)将适量硬铝(已砂纸打磨处理)放入足量稀硫酸中,稀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不能和铜反应,因此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g+H2So4═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

  故填:固体部分溶解;g+H2So4═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3)将足量硬铝粉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出现蓝色,出现蓝色的原因是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硝酸铜;铜在三种金属中最不活泼,既然铜和硝酸银已经反应,则铝、镁都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溶质有硝酸铝、硝酸镁、硝酸铜。故填: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硝酸铜;铜在三种金属中最不活泼,既然铜和硝酸银已经反应,则铝、镁都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溶质有硝酸铝、硝酸镁、硝酸铜。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

  (1)实验现象为 试管内液面上升 ,甲同学由此判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小组内其他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完善,理由是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

  【探究二】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如表

  加入盐酸体积V/L2468101214161820

  混合溶液温度T/℃15.219.622.026.028.226.725.724.723.722.9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混合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溶液溶液升高;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故后逐渐下降 。

  (5)小组内其他同学提出“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不合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

  (6)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 对混合液进行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

  【探究三】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分步反应

  【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反应是分步反应,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

  丁同学向106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

  (7)A→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H2o+co2↑ 。

  (8)若B点横坐标为150,则其纵坐标为 2.2 。

  【解析】(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试管内压强减小,实验现象为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试管内液面上升,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

  (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4)由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表,混合溶液温度先逐渐升高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后逐渐下降,是因为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

  (5)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故说法不合理。

  (6)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没有产生气泡,说明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混合液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对混合液进行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7)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A→c段发生的是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8)向106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10%=10.6g。

  设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

  Na2co3+Hcl═Nacl+NaHco3

  10636.5

  10.6g3.65%x

  =x=100g

  B点横坐标为150,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y

  NaHco3+Hcl=Nacl+H2o+co2↑

  36.544

  (150g﹣100g)×3.65%y

  y=2.2g。

  13.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工业上可用甲烷(cH4)裂解制取高质量炭黑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2H2,现将32吨甲烷裂解,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解析】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

  cH4c+2H2,

  164

  32tx

  =

  x=8t

  答:32吨甲烷裂解,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8t。

2018年白银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word版)

热点推荐

登录注册
触屏版电脑版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