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17年贵州中考语文古诗词曲强化练习(春望)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2-15

  春 望(遵义6年未考)

  [唐]杜 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破”字写尽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让人触目惊心。“深”字再现人迹荒芜的凄凉。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慨,对仗工整,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草木深”三字值得品味,它表面是描写国都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着诗人无限的慨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字运用拟人手法,把诗人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与愁绪借“花”表现出来。“感时”“恨别”都凝聚着诗人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诗人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艺术手法,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抵万金”一来说明诗人很久得不到家人的音信;二来则说明诗人特别希望得到一封家信。在他眼里,一封普普通通的家信竟然抵得上“万金”。“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 为愁所致,“ 搔”字是对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更短”可见愁的程度,刻画了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忧时、思家之情。

  【背景资料】这首诗是诗人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所作。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诗人于至德元年八月被叛军捉住,押送到长安。在长安城里,诗人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

  【主题】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充分体观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全诗围绕“望”字展开,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

  1.(2016陕西中考)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__草、木 、花、鸟。__

  2.(2016陕西中考)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__尾联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__

  3.(20 16新疆中考)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__作者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__

  4.首联中“破”“深”二字用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__“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深”字写出满目凄然之景。__

  5.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__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__

  6.此诗将眼前景与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