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16福建泉州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05

  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泉州木雕历史源远流长,与东阳木雕、乐清木雕、湖州木雕A为中国“四大木雕”,是南派雕刻的典形代表。②泉州古称佛国,寺庙众多,开元寺木雕是泉州现存最早的雕刻作品。③宗教雕刻成为雕刻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体内容,同时也大力促进了木雕技艺的发展。④泉州木雕依托当时B的港口优势,沿着“海上丝绸之路”,piāo洋过海,走向全世界。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piāo  洋过海 源远流长

  (2)找出并改正画线句中的错别字。

  改为

  (3)填入A、B两处恰当的一组词是

  A.合称 出类拔萃 B.并称 得天独厚 C.统称 独具一格

  (4)文段第③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2.古诗文默写。

  ①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②噫!菊之爱,  ;莲之爱,  (《爱莲说》)

  ③四面残歌终破楚,  (《满江红》)

  ④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⑤  ,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坡羊•潼关怀古》)

  ⑦  ,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⑧半卷红旗临易水,  (《雁门太守行》)

  ⑨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根据课文内容,任选两空作答。

  《鲁迅自传》中,作者认识到医好几个中国人也无用,于是决定  ;《社戏》中  一事充满童心童趣;《孔乙己》中,孔乙己  ,可看出他善良的一面。

  4.综合性学习:科技在身边

  【新闻看科技】

  近日,尽管韩国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1:4不敌谷歌阿尔法围棋(AlphaCo),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被“人机大战”的相关资讯刷屏,许多从前并不了解围棋的普通人在“看热闹”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了围棋这项古老智力运动的玄妙之处。据韩国棋院总裁洪锡铉透露,过去一周内有超过10万学生报名学习围棋。而在中国,有关围棋的书籍销量迅猛增加,销量达到了平时的1.5倍,尤其是初级、入门类的书籍,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了解围棋、学习围棋。与围棋有关的儿童玩具、益智游戏销量也大幅增加。

  请用一句话概述这段新闻的主要内容(限12字以内,标点不占格)。

  【漫画绘科技】

  【提示】图中老人身上写着“人工智能研究”,小机器人身上写着“阿尔法围棋”。

  请概括这幅漫画表达的主要意思。

  【调查议科技】

  育才中学围棋社负责人小马同学准备在校园内开展一次以“‘人机大战’在中学生中的关注度”为主题的现场口头调查活动,他设计了以下调查问题:

  A.你是否关注本次“人机大战”?

  B.你通过哪些媒体关注本次“人机大战”?

  C.你如何看待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影响?

  D.“人机大战”是你身边同学谈论的话题吗?

  E.你不觉得不知道“人机大战”很落伍吗?

  ……

  以上5个调查问题中有2个不恰当,请指出并说明原因。

  二、阅读

  7.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李光地字晋卿。年四岁,能以炭摹地上灯字影。稍长,力学,有通才。尝举家陷贼,挟以邀金,欲杀者屡,终不惧。间即取书读,贼大奇之。其伯父日燝,募死士,袭破贼寨,拔以归。光地少无声色之好,衣食裁取粗给,经年不奏丝竹,门馆寂寥,无有私谒。

  (《安溪县志》)

  【注】:①日燝,李光地伯父的名字,燝,音同“景”。

  (1)解释加点词。

送之

  

疑质理

  

遇其叱咄

  

大奇之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俯身倾耳

其境过清

B.每假借藏书之家

告之帝,帝感其诚

C 光地少无声色

岂能为暴涨携

D伯父日爆

真不知马也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经年不奏丝竹,门馆寂寥,无有私谒。

  (4)从“嗜学”的角度,宋濂的“嗜学”程度远不如李光地,为什么?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画

  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画的形成和发展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经过历代中国画家的辛勤耕耘和不懈求索,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绘画形式、有着鲜明的特征。

  在表现手法上,中国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李可染作品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比如文人画,在创作中强调书画同源,在具体作品中讲求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跋语,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既深化了主题,又丰富了画面。

  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因此,构图时,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同时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中国画具有特有的笔墨技巧,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这里的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技巧,又是对象的载体,同时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迹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由于并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国画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结合来描绘对象,而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大,现在有人甚至称中国画为水墨画。

  (1)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和“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决定了中国画只能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

  B.中国画在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画家只要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自己的主观情感即可。

  C.中国画可用全黑的水墨来描绘对象,而且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来愈大,因此中国画又叫水墨画

  D.中国画是中国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异议传统的哲学观和审美观,它的笔墨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2)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说明的?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这是不足取的。

  【链接材料】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叶圣陶《苏州园林》)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第一课与第一步

  ①我要说的是遥远的过去,那是我的第一课。

  ②一九三四年的夏天。那时我即将升入小学六年级。暑假里学校办了补习班,为我们补习语文的,并不是原来的语文老师﹣﹣幸亏不是。原来的是一个高高胖胖的中年人。对我们极其严厉,一动就申斥我们,而且有时要打手心。同学们,至少是我,对他只有畏惧,毫无感情。为我们补习语文的,是上学期才来的教我们美术的老师,姓刘,瘦小,年轻,只有二十来岁。平时穿一套破旧的黑色的西服,打着蝴蝶结,留着长长的头发,颇有艺术家的风度。对同学们总是笑嘻嘻的。

  ③他没有为我们复习课文,却选了一些课外教材。我记得起的有鲁迅的《故乡》、有岛武郎的《与幼小者》、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女孩》、都德的《最后一课》、亚米契斯的《少年笔耕者》(《爱的教育》中的一篇),似乎还有冰心的《寄小读者》.这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子,真正让我看到美丽的文艺园地。

  ④那位年轻的老师讲解时又满怀激情,他随便地坐在一个空着的课桌上,用带湖南口音的普通话朗读着。讲《与幼小者》时,当他读到那位即将抛开人世的父亲对孩子们所作的哀伤的叮咛时,声音逐渐呜咽,终于念不下去了。他走向窗口,望着灼人阳光下的校园。室内一片寂静,接着我听到了几个女同学的低泣声,我自己也泪流满面了。就这样,这些幼小的纯洁的心灵,是与远在大海那边、已经走向死亡的一个长者的心灵发生了交流。

  ⑤同样的,我们为那个在落着大雪的除夕,蜷缩在高楼的墙角,用火柴的微光温暖自己、照亮自己的梦、终于冻死的小女孩流了泪,从这里认识了人生的一角。我们也非常同情那个法国少年,他眼望着全副武装的敌人,以征服者的姿态踏进了他的祖国,在他的故乡的大街上行进……而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国也正在风雨飘摇中。

  ⑥我们热爱和敬佩亚米契斯笔下的那个意大利小学生,他为了让家里增加一点收入,减轻父亲的劳累,常常在夜半悄悄地代父亲抄写文件,因而影响了学业,损坏了健康,还要忍受老师的责难和父亲的申斥。当最后父亲发现了真情,慈爱而又愧疚地将孩子抱在怀中时,我们也同声一哭。鲁迅的《故乡》将我们这些在城市中生长的少年引向了破败、荒凉的农村。看到原来活泼、勇敢的少年闰土,长大后却变得那么老实巴巴,喊他幼年时的同伴为“老爷”,我感到失望和悲哀。

  ⑦有时老师完全沉浸在作品的境界中,眼睛望着远空,不断地做着手势,声音激动。有时他没有把我们当作小学生,由作品的内容谈到了人生、社会、将来,说出了一些深奥的话。接着,他又醒悟了过来,微笑着问:“你们懂不懂啊?啊?”我们都齐声说:“懂!”我们感到老师是把我们当作大人那样讲话,有一种骄傲的喜悦,虽然我们只是似懂非懂,却认为自己是已经懂了。同时,也是对老师的尊重,唯恐说不懂会损伤他的感情。通过讲解,我感受到了一点什么,思索着一点什么,认识到一点什么。我开始对生活有一种庄严的感觉,对应该怎样做一个人有一种要求,对将来有一种梦想。当然,这些都还是十分幼稚、朦胧的。但是,它在我少年时期的混沌中已射入了几丝微光。

  ⑧老师还让我们自由命题写两篇作文。过去我的作文还算大致通顺,但总是写得十分潦草,而且大都是用一些套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之类,所以往往只能得一个“丙”等。这位老师却要我们写一点自己想写的东西,说一点自己心里的话。我开始学着认真地来写。内容是什么完全记不起了。作文本发还给我们的时候,我看到老师写了长长的批语,大加赞扬,其中还用了“小小文学家”这样的说法。当同学们围拢来争着要看的时候,我将作文本合拢来,谁也不让看。作文本终于被抢走了,更可能是我有意让同学抢走的。听到他们装腔作势地大声朗诵着那些批语,我心中是充满了激动和喜悦。这篇经过老师仔细修改过的作文,后来在当时武汉《新民报》专门刊登中小学生作品的副刊《小国民》上发表了。我得到了一个烧有我的名字的小瓷茶壶算是奖品。这样更激发了我对文艺的喜爱和写作的热情。

  ⑨这是我后来走上文艺道路的一个准备期。可以说,我现在对这类风格的文艺作品的喜爱,对文艺内涵感情的感受力和鉴别力,以及我对自己写作中真情实感的要求,也都可以追溯到那一个小小的源头。

  ⑩秋季开学时,另换了一个教员,我失望,痛苦,简直想哭了。现在想来,那位刘老师是一个倾向进步的有些浪漫情绪的青年,他一定没有想到,在人生的一次偶然的邂逅中,他自己渴求光明的心曾经照亮了一颗幼小的纯洁的心……

  (1)根据提示,从“刘老师”的角度梳理③﹣⑧段内容。

  →  →谈论深奥道理→

  (2)第①段“那是我的第一课”中的“那”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是“我的第一课”?

  (3)品析语言。

  ①它在我少年时期的混沌中已射入了几丝微光。(从修辞的角度)

  ②也都可以追溯到那一个小小的源头。(从加点词的角度)

  (4)揣摩第⑧段“作文本终于被抢走了,更可能是我有意让同学抢走的”表现出“我”的心理。

  (5)文章是如何成功塑造“刘老师”这一形象的?

  10.名著阅读。

  下列名著情节的叙述,与原著相符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流落荒岛后,他制作加工葡萄干,饲养猎到的野猪,编制了筐篓,他用了一个星期就成功烧制出两只很大的罐子.(《鲁滨逊漂流记》)

  B.张都监贪图贿赂,替蒋门神报仇,设计陷害武松,买通公人,想在路上结束武松性命;结果反被武松大闹飞云浦,逃脱性命.(《水浒传》)

  C.狐狸躲避猎人,请求伐木人把它藏在树洞里.猎人赶到后,伐木人一边说一边打手势告诉猎人,于是,狐狸被猎人抓走了.(《伊索寓言•狐狸和伐木人》)

  D.唐僧的紧箍咒一方面能约束孙悟空,使其不再打杀“良善”;一方面还能辨别真假,真假唐僧、真假孙悟空都是通过念紧箍咒辨别出来的.(《西游记》)

  11.阅读《简•爱》选段,完成问题。

  一个下午之间,我对八年的常规生活突然感到厌倦了,我憧憬自由,我渴望自由,我为自由作了一个祷告,这祈祷似乎被驱散,融入了微风之中。我放弃了祈祷,设想了一个更谦卑的祈求,祈求变化,祈求刺激。而这恳求似乎也被吹进了浩茫的宇宙。“那么”,我近乎绝望地叫道,“至少赐予我一种新的苦役吧!”

  “八年的常规生活”指什么生活?“我”为何突然感到厌倦?这之后“我”又做了什么事,去了哪里?

  三、作文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呼救声,一个孩子落水了。他不加思索,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

  获救的孩子是一个贵族公子。几天后,贵族一家带着厚礼登门致谢,农民拒绝了厚礼。

  老贵族敬佩农民的善良,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决定资助农民的儿子到伦敦去接受高等教育。农民接受了这份馈赠,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来的心愿。

  农民很快乐,老贵族也很快乐,因为他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多年后,农民的儿子被英国皇家授勋封爵,并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他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

  那名贵族公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患上了严重的肺炎。但幸运的是,依靠青霉素,他很快就痊愈了。他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主题;②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泉州木雕历史源远流长,与东阳木雕、乐清木雕、湖州木雕A为中国“四大木雕”,是南派雕刻的典形代表。②泉州古称佛国,寺庙众多,开元寺木雕是泉州现存最早的雕刻作品。③宗教雕刻成为雕刻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体内容,同时也大力促进了木雕技艺的发展。④泉州木雕依托当时B的港口优势,沿着“海上丝绸之路”,piāo洋过海,走向全世界。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piāo 漂 洋过海 源远流长 yuán

  (2)找出并改正画线句中的错别字。

  形 改为 型

  (3)填入A、B两处恰当的一组词是 B

  A.合称 出类拔萃 B.并称 得天独厚 C.统称 独具一格

  (4)文段第③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调到“成为”的前面 。

  【考点】综合读写;注音;常见易错字;根据拼音写字词;词义辨析;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字词的音形义,及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1)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此题中“漂”不要写作“飘”,“源”不要读作“yuān”.

  (2)此题中要注意区分“形”、“型”、“行”等同音字.

  (3)做此题要联系上下文,“泉州木雕历史源远流长,与东阳木雕、乐清木雕、湖州木”应该填“并称”最为合适;“泉州木雕依托当时 的港口优势”,此处填“得天独厚”最为合适.

  (4)此句语序不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应作“成为”的状语.

  答案:(1)漂 yuán

  (2)形 型

  (3)B

  (4)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调到“成为”的前面.

  2.古诗文默写。

  ①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②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爱莲说》)

  ③四面残歌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满江红》)

  ④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⑤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坡羊•潼关怀古》)

  ⑦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⑧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雁门太守行》)

  ⑨ 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为连续性默写,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解答】(1)学然后知不足

  (2)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重点字:予)

  (3)八年风味徒思浙(重点字:徒)

  (4)苔痕上阶绿(重点字:苔)

  (5)年少万兜鍪(重点字:兜鍪)

  (6)山河表里潼关路(重点字:潼)

  (7)欲渡黄河冰塞川(重点字:渡)

  (8)霜重鼓寒声不起(重点字:霜)

  (9)诚宜开张圣听 引喻失义(重点字:诚)

  3.根据课文内容,任选两空作答。

  《鲁迅自传》中,作者认识到医好几个中国人也无用,于是决定 弃医从文 ;《社戏》中 归航偷豆 一事充满童心童趣;《孔乙己》中,孔乙己 分茴香豆 ,可看出他善良的一面。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这是一道有关对《鲁迅自传》作品内容的理解的一道填空题.学生只有充分阅读《鲁迅自传》并能概括里面的故事情节,才能很好地完成题目要求.

  【解答】此题考查对鲁迅作品的把握.在阅读《鲁迅自传》的基础上,理解概括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根据题干提示做出解答.

  答案:弃医从文 归航偷豆 分茴香豆

  4.综合性学习:科技在身边

  【新闻看科技】

  近日,尽管韩国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1:4不敌谷歌阿尔法围棋(AlphaCo),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被“人机大战”的相关资讯刷屏,许多从前并不了解围棋的普通人在“看热闹”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了围棋这项古老智力运动的玄妙之处。据韩国棋院总裁洪锡铉透露,过去一周内有超过10万学生报名学习围棋。而在中国,有关围棋的书籍销量迅猛增加,销量达到了平时的1.5倍,尤其是初级、入门类的书籍,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了解围棋、学习围棋。与围棋有关的儿童玩具、益智游戏销量也大幅增加。

  请用一句话概述这段新闻的主要内容(限12字以内,标点不占格)。

  【漫画绘科技】

  【提示】图中老人身上写着“人工智能研究”,小机器人身上写着“阿尔法围棋”。

  请概括这幅漫画表达的主要意思。

  【调查议科技】

  育才中学围棋社负责人小马同学准备在校园内开展一次以“‘人机大战’在中学生中的关注度”为主题的现场口头调查活动,他设计了以下调查问题:

  A.你是否关注本次“人机大战”?

  B.你通过哪些媒体关注本次“人机大战”?

  C.你如何看待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影响?

  D.“人机大战”是你身边同学谈论的话题吗?

  E.你不觉得不知道“人机大战”很落伍吗?

  ……

  以上5个调查问题中有2个不恰当,请指出并说明原因。

【考点】综合读写;提取新闻信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

  【解答】(1)解析该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这是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对于一句话新闻或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一般格式是:“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有的题还有字数限制).

  (2)这是一道漫画题,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先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描述漫画的内容时画面上有的都要叙述出来,包括文字,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谈漫画的启示是语言要简练.

  (3)本题考查了材料的分析能力,结合五个选项,围绕“‘人机大战’在中学生中的关注度”的主题,理解分析即可.

  答案:

  (1)“人机大战”再掀围棋热.

  (2)小机器人“阿尔法”的成功是建立在“人工智能研究”基础上的,这是人类的智慧..

  (3)C、E.

  二、阅读

  7.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李光地字晋卿。年四岁,能以炭摹地上灯字影。稍长,力学,有通才。尝举家陷贼,挟以邀金,欲杀者屡,终不惧。间即取书读,贼大奇之。其伯父日燝,募死士,袭破贼寨,拔以归。光地少无声色之好,衣食裁取粗给,经年不奏丝竹,门馆寂寥,无有私谒。

  (《安溪县志》)

  【注】:①日燝,李光地伯父的名字,燝,音同“景”。

  (1)解释加点词。

送之

 跑 

疑质理

 引,引述,提出 

遇其叱咄

 有时 

大奇之

 强盗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俯身倾耳

其境过清

B.每假借藏书之家

告之帝,帝感其诚

C 光地少无声色

岂能为暴涨携

D伯父日爆

真不知马也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经年不奏丝竹,门馆寂寥,无有私谒。

  (4)从“嗜学”的角度,宋濂的“嗜学”程度远不如李光地,为什么?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一词多义;文言实词;文言翻译.

  【分析】参考译文:

  【甲】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乙】

  李光地字晋卿,四岁时,就能用炭临摹地上灯的字影.稍稍长大些,就努力学习,有通晓各种知识的才能.曾经全家被强盗捉获,用缴纳赎金作为要挟.强盗想要杀他们多次,(李光地)始终不害怕.这期间他立即拿书来读,强盗对他感到非常奇怪.他的伯父日燝,招募死士,突袭攻破贼山寨,才能回家.李光地从小没有对音乐、颜色的爱好,他一整年都不演奏音乐(没有娱乐),门馆寂静无人,平时也不接受他人私下拜访.

  【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跑着送回给人家.走:跑.

  ②句意为: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引述,提出.

  ③句意为:有时遭到他的训斥.或:有时.

  ④句意为:强盗对他感到非常奇怪.贼:强盗.

  (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考纲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如“之”“以”“而”等可分别归纳记忆.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A.前一句句意为:低身侧耳向他请教.以:来.后一句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以:因为.

  B.前一句句意为: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对象,范围和时间等.后一句句意为:把这件事禀告皇帝于.于:介词,向.

  C.前一句句意为:李光地从小没有对音乐、颜色的爱好.之:的.后一句句意为: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之:代词.

  D.前一句句意为:他的伯父名叫燝.其:他的.后一句句意为: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难道.

  故选:B.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句中重点词有:故:所以.卒:最终,终于.

  句意为: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还是收获了很多东西.

  ②句中重点词有:经年:一整年.丝竹:音乐.私谒:私下拜访.

  句意为:(李光地)一整年都不演奏音乐(没有娱乐),门馆寂静无人,平时也不接受他人私下拜访.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人物的形象.

  甲文中宋濂不怕寒冷、不畏艰难,坚持借书、抄书,为了请教问题对老师恭恭敬敬,我们可以体会他对学习的认真.乙文中李光地在被强盗捉获时,有性命之忧,但仍然坚持读书,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在忘我的读书.

  答案:

  (1)①跑 ②引,引述,提出 ③有时 ④强盗

  (2)B.

  (3)①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还是收获了很多东西.(“故”“卒”各0.5分)

  ②(李光地)一整年都不演奏音乐(没有娱乐),门馆寂静无人,平时也不接受他人私下拜访.(“经年”“丝竹”“私谒”各0.5分)

  (4)示例:宋濂借书、抄书、恭请老师,求学“勤且艰”,而李光地被贼人围扰,即便生命受到威胁,仍不时地拿书读,已然要书不要命.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画

  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画的形成和发展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经过历代中国画家的辛勤耕耘和不懈求索,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绘画形式、有着鲜明的特征。

  在表现手法上,中国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李可染作品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比如文人画,在创作中强调书画同源,在具体作品中讲求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跋语,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既深化了主题,又丰富了画面。

  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因此,构图时,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同时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中国画具有特有的笔墨技巧,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这里的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技巧,又是对象的载体,同时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迹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由于并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国画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结合来描绘对象,而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大,现在有人甚至称中国画为水墨画。

  (1)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和“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决定了中国画只能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

  B.中国画在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画家只要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自己的主观情感即可。

  C.中国画可用全黑的水墨来描绘对象,而且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来愈大,因此中国画又叫水墨画

  D.中国画是中国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异议传统的哲学观和审美观,它的笔墨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2)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说明的?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这是不足取的。

  【链接材料】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叶圣陶《苏州园林》)

  【考点】说明文阅读综合;说明对象;概括说明内容.

  【分析】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第一段引出说明对象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绘画形式、有着鲜明的特征.后面的段落分别说明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重视构思、讲求经营、笔墨技巧等几个特征.

  【解答】(1)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A.错误.中国画只能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决定了“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和“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

  B.错误.原文是“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

  C.错误.原文是“中国画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结合来描绘对象,而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大,现在有人甚至称中国画为水墨画.”

  D.正确.

  故选D.

  (2)考查对说明对象的把握和特征的分析.

  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回答时形成一个短语:本文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从第二段到最后一段说明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重视构思、讲求经营、笔墨技巧等几个特征.

  (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

  注意联系原文中国画的审美观念,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作答.

  答案:

  (1)D

  (2)中国画的特征; 表现手法,(重视)构思,构图(或:讲求经营),笔墨技巧.

  (3)示例:中国画构图讲求自由度和灵活性,喜欢打破时空限制;注重虚实对比,追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所以说“这是不足取的”.(意思对即可)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第一课与第一步

  ①我要说的是遥远的过去,那是我的第一课。

  ②一九三四年的夏天。那时我即将升入小学六年级。暑假里学校办了补习班,为我们补习语文的,并不是原来的语文老师﹣﹣幸亏不是。原来的是一个高高胖胖的中年人。对我们极其严厉,一动就申斥我们,而且有时要打手心。同学们,至少是我,对他只有畏惧,毫无感情。为我们补习语文的,是上学期才来的教我们美术的老师,姓刘,瘦小,年轻,只有二十来岁。平时穿一套破旧的黑色的西服,打着蝴蝶结,留着长长的头发,颇有艺术家的风度。对同学们总是笑嘻嘻的。

  ③他没有为我们复习课文,却选了一些课外教材。我记得起的有鲁迅的《故乡》、有岛武郎的《与幼小者》、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女孩》、都德的《最后一课》、亚米契斯的《少年笔耕者》(《爱的教育》中的一篇),似乎还有冰心的《寄小读者》.这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子,真正让我看到美丽的文艺园地。

  ④那位年轻的老师讲解时又满怀激情,他随便地坐在一个空着的课桌上,用带湖南口音的普通话朗读着。讲《与幼小者》时,当他读到那位即将抛开人世的父亲对孩子们所作的哀伤的叮咛时,声音逐渐呜咽,终于念不下去了。他走向窗口,望着灼人阳光下的校园。室内一片寂静,接着我听到了几个女同学的低泣声,我自己也泪流满面了。就这样,这些幼小的纯洁的心灵,是与远在大海那边、已经走向死亡的一个长者的心灵发生了交流。

  ⑤同样的,我们为那个在落着大雪的除夕,蜷缩在高楼的墙角,用火柴的微光温暖自己、照亮自己的梦、终于冻死的小女孩流了泪,从这里认识了人生的一角。我们也非常同情那个法国少年,他眼望着全副武装的敌人,以征服者的姿态踏进了他的祖国,在他的故乡的大街上行进……而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国也正在风雨飘摇中。

  ⑥我们热爱和敬佩亚米契斯笔下的那个意大利小学生,他为了让家里增加一点收入,减轻父亲的劳累,常常在夜半悄悄地代父亲抄写文件,因而影响了学业,损坏了健康,还要忍受老师的责难和父亲的申斥。当最后父亲发现了真情,慈爱而又愧疚地将孩子抱在怀中时,我们也同声一哭。鲁迅的《故乡》将我们这些在城市中生长的少年引向了破败、荒凉的农村。看到原来活泼、勇敢的少年闰土,长大后却变得那么老实巴巴,喊他幼年时的同伴为“老爷”,我感到失望和悲哀。

  ⑦有时老师完全沉浸在作品的境界中,眼睛望着远空,不断地做着手势,声音激动。有时他没有把我们当作小学生,由作品的内容谈到了人生、社会、将来,说出了一些深奥的话。接着,他又醒悟了过来,微笑着问:“你们懂不懂啊?啊?”我们都齐声说:“懂!”我们感到老师是把我们当作大人那样讲话,有一种骄傲的喜悦,虽然我们只是似懂非懂,却认为自己是已经懂了。同时,也是对老师的尊重,唯恐说不懂会损伤他的感情。通过讲解,我感受到了一点什么,思索着一点什么,认识到一点什么。我开始对生活有一种庄严的感觉,对应该怎样做一个人有一种要求,对将来有一种梦想。当然,这些都还是十分幼稚、朦胧的。但是,它在我少年时期的混沌中已射入了几丝微光。

  ⑧老师还让我们自由命题写两篇作文。过去我的作文还算大致通顺,但总是写得十分潦草,而且大都是用一些套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之类,所以往往只能得一个“丙”等。这位老师却要我们写一点自己想写的东西,说一点自己心里的话。我开始学着认真地来写。内容是什么完全记不起了。作文本发还给我们的时候,我看到老师写了长长的批语,大加赞扬,其中还用了“小小文学家”这样的说法。当同学们围拢来争着要看的时候,我将作文本合拢来,谁也不让看。作文本终于被抢走了,更可能是我有意让同学抢走的。听到他们装腔作势地大声朗诵着那些批语,我心中是充满了激动和喜悦。这篇经过老师仔细修改过的作文,后来在当时武汉《新民报》专门刊登中小学生作品的副刊《小国民》上发表了。我得到了一个烧有我的名字的小瓷茶壶算是奖品。这样更激发了我对文艺的喜爱和写作的热情。

  ⑨这是我后来走上文艺道路的一个准备期。可以说,我现在对这类风格的文艺作品的喜爱,对文艺内涵感情的感受力和鉴别力,以及我对自己写作中真情实感的要求,也都可以追溯到那一个小小的源头。

  ⑩秋季开学时,另换了一个教员,我失望,痛苦,简直想哭了。现在想来,那位刘老师是一个倾向进步的有些浪漫情绪的青年,他一定没有想到,在人生的一次偶然的邂逅中,他自己渴求光明的心曾经照亮了一颗幼小的纯洁的心……

  (1)根据提示,从“刘老师”的角度梳理③﹣⑧段内容。

  精选课外教材 → 激情讲解文章 →谈论深奥道理→ 赞赏并修改作文

  (2)第①段“那是我的第一课”中的“那”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是“我的第一课”?

  (3)品析语言。

  ①它在我少年时期的混沌中已射入了几丝微光。(从修辞的角度)

  ②也都可以追溯到那一个小小的源头。(从加点词的角度)

  (4)揣摩第⑧段“作文本终于被抢走了,更可能是我有意让同学抢走的”表现出“我”的心理。

  (5)文章是如何成功塑造“刘老师”这一形象的?

  【考点】记叙文阅读综合;句段分析.

  【分析】文章通过记述暑假为我们补习语文的刘老师上的课.这一课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子,真正让我看到美丽的文艺园地.这一课照亮了我的心,使我走上文艺道路的源头.表现了我对刘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解答】(1)本题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精选课外教材;激情讲解文章;赞赏并修改作文.

  (2)本题是对词语理解的考查.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一、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二、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暑假为我们补习语文的刘老师上的课.这一课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子,真正让我看到美丽的文艺园地.这一课照亮了我的心,使我走上文艺道路的源头.

  (3)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1)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①运用比喻,把刘老师对我的教导和影响比作“微光”,生动地表现了刘老师对“我”人生道路及精神成长起到的启迪作用.

  ②“小小”既实写老师上课、修改作文都是细小之事,又道出所忆之事发生在幼小年代,“小”字叠用,强化了以小见大的表达效果,凸显了对作者一生产生的深远影响.

  (4)本题是开放性问题,只要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符合人物心理,结合上下文来揣摩.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示例:这句话表现了作文得到老师“大加赞扬”时,“我”不愿意给同学看而又想让同学看的矛盾心理;不愿意而最终又“有意”让同学“抢”去,小孩的“虚荣”、自豪和满足心理跃然纸上.

  (5)本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开头与原来的语文老师对比,突出刘老师的和蔼可亲. 主体部分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正面刻画刘老师讲课生动、极富感染力. 结尾从“我”的角度直接抒发对刘老师对怀念和感激,呈现刘老师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

  答案

  (1)精选课外教材 激情讲解文章 赞赏并修改作文

  (2)暑假为我们补习语文的刘老师上的课.这一课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子,真正让我看到美丽的文艺园地.这一课照亮了我的心,是我走上文艺道路的源头.

  (3)①运用比喻,把刘老师对我的教导和影响比作“微光”,生动地表现了刘老师对“我”人生道路及精神成长起到的启迪作用.

  ②“小小”既实写老师上课、修改作文都是细小之事,又道出所忆之事发生在幼小年代,“小”字叠用,强化了以小见大的表达效果,凸显了对作者一生产生的深远影响.

  (4)示例:这句话表现了作文得到老师“大加赞扬”时,“我”不愿意给同学看而又想让同学看的矛盾心理;不愿意而最终又“有意”让同学“抢”去,小孩的“虚荣”、自豪和满足心理跃然纸上.

  (5)开头与原来的语文老师对比,突出刘老师的和蔼可亲. 主体部分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正面刻画刘老师讲课生动、极富感染力. 结尾从“我”的角度直接抒发对刘老师对怀念和感激,呈现刘老师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

  10.名著阅读。

  下列名著情节的叙述,与原著相符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流落荒岛后,他制作加工葡萄干,饲养猎到的野猪,编制了筐篓,他用了一个星期就成功烧制出两只很大的罐子.(《鲁滨逊漂流记》)

  B.张都监贪图贿赂,替蒋门神报仇,设计陷害武松,买通公人,想在路上结束武松性命;结果反被武松大闹飞云浦,逃脱性命.(《水浒传》)

  C.狐狸躲避猎人,请求伐木人把它藏在树洞里.猎人赶到后,伐木人一边说一边打手势告诉猎人,于是,狐狸被猎人抓走了.(《伊索寓言•狐狸和伐木人》)

  D.唐僧的紧箍咒一方面能约束孙悟空,使其不再打杀“良善”;一方面还能辨别真假,真假唐僧、真假孙悟空都是通过念紧箍咒辨别出来的.(《西游记》)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另一方面需要熟记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中心主旨

  【解答】A.他用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就成功烧制出两只很大的罐子;

  B.正确;

  C.狐狸没被猎人抓走了;

  D.真假孙悟空是通过念紧箍咒辨别出来的.

  故选B.

  11.阅读《简•爱》选段,完成问题。

  一个下午之间,我对八年的常规生活突然感到厌倦了,我憧憬自由,我渴望自由,我为自由作了一个祷告,这祈祷似乎被驱散,融入了微风之中。我放弃了祈祷,设想了一个更谦卑的祈求,祈求变化,祈求刺激。而这恳求似乎也被吹进了浩茫的宇宙。“那么”,我近乎绝望地叫道,“至少赐予我一种新的苦役吧!”

  “八年的常规生活”指什么生活?“我”为何突然感到厌倦?这之后“我”又做了什么事,去了哪里?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解答】根据积累知:“八年的常规生活”指“在洛伍德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生活”,“我”突然感到厌倦是因为“敬仰和感激的谭波尔小姐结婚后离开了学校”,这之后“我”在报纸上登求职的广告,结果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

  答案:

  在洛伍德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生活.“我”敬仰和感激的谭波尔小姐结婚后离开了学校. 在报纸上登求职的广告,结果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

  三、作文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呼救声,一个孩子落水了。他不加思索,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

  获救的孩子是一个贵族公子。几天后,贵族一家带着厚礼登门致谢,农民拒绝了厚礼。

  老贵族敬佩农民的善良,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决定资助农民的儿子到伦敦去接受高等教育。农民接受了这份馈赠,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来的心愿。

  农民很快乐,老贵族也很快乐,因为他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多年后,农民的儿子被英国皇家授勋封爵,并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他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

  那名贵族公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患上了严重的肺炎。但幸运的是,依靠青霉素,他很快就痊愈了。他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主题;②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前面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提示性语言,语段的主要内容是丘吉尔和亚历山大・弗莱明的故事,这一段话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路,给我们降低了写作难度,本作文写作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该题目中可以得出关键句子:人要懂得感恩;互利才能共赢,给我们提供了两个写作关键词语:感恩和共赢,我们写作时,应围绕着这两个词语立意.

  【思路点拨】本作文可以写人,也可以写大自然、历史故事、动植物等,最好是写后面的几个对象,只要选好角度,可能更容易获得高分.

  【形式创新】可采用加小题目或者分镜头的形式,写几件关于感恩或者共赢的事情,这样写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也适合写议论文.

  【解答】【例文】

  感恩随笔

  人生的内涵,是旅途,不是征程.

  人生的意义,酸甜苦辣,喜忧参半.

  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善良;自己坦荡才能逍遥生活于天地之间.生活中的我们只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微笑的天使.

  人生如镜,你的微笑不会折射为哭泣,面对生活,我们既要有乘风破浪的勇气,也要有抵御暗礁的豪迈,更要有匍匐前进的决心和启犁开拓的憧憬.

  经过坎坷,记着改正自己;

  经过风雨,记着保护自己;

  经过彩虹,记着鼓励自己.

  感恩的人明白:一味的自怨自艾哀愁叹息,不如给自己一个微笑﹣﹣下次,我一定会做到最好!

  感恩的人,心中充满阳光,即使有雪花飘落,也会融化.

  用眼睛去欣赏,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回味.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濯你的灵魂,滋润你的生命.只因日常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掩蔽了她的环佩妙音,朦胧了她的清碧透明.

  感恩的人,心有琴弦,纵然曲尽人散,客去茶凉,仍有小曲缓缓响起,仍有满树桂花化为酒香.

  学会感恩,让每个接近你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感觉.给别人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为对生命的美丽作感激的见证.让心中充满希望,让心中充满智慧,让心中充满力量.你,就会创造奇迹.

  感恩的人,心有玉阶.满阶是香囊佩瑶,满阶是玲珑的小贝,满阶是剔透玉石,于是,孤独不再降临,天空不再寂寞.只要有一颗感念世情的心,人生才有啁啁鸟鸣的暖春,才有阵阵蛙声的炎夏,才有翩翩红叶的深秋,才有皑皑平川的寒冬.

  不必问:“直到风景都已看透,你还会不会陪我看细水长流?”有时候,并非真的是无端的失落,孤单的体会带来的煎熬只是因为我们不懂得感恩.

  待天明,抬头望天,心澈如泉,心朗如天.

  2017年5月4日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