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福建中考化学考前专项试题16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5-11-20
中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石蜡熔化 C. 电解水 D. 矿石粉碎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电解水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铁 B. 铝 C. 硅 D. 氧
考点: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 元素与化合物.
分析: 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现在使用最多的是铝合金.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并应用于解题的能力.
3.(2分)(2013•津南区一模)如图所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称量氯化钠固体 D.
加热固体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图中试管口向上倾斜、导管伸入试管内太长,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分)下列对水的认识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
B. 自来水中只含有水分子,不含有其他粒子
C. 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D. 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考点: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水资源状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保护水资源进行解答;
B、根据自来水属于混合物进行解答;
C、根据我国的淡水资源考虑;
D、根据水体污染考虑本题.
解答: 解:
A、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正确;
B、自来水属于混合物,所以自来水中不只含有水分子,还含其它粒子,故错误;
C、淡水资源还不到总水量的1%,所以说淡水资源是短缺的,故错;
D、水体虽然有自净能力,但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严重污染水体,根本无法达到自净,故错.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于水的净化和节约用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2分)(2012•绥化)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 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从分子的基本性质入手,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解答: 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此说法正确;
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嗅到,这种说法正确;
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此说法错误;
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随着压力的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此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能利用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特别是粒子的运动和粒子间的间隔.
6.(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先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
B. 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必须检查其纯度
C. 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需垫石棉网
D. 实验产生的废液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于加热的仪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废液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用于加热的玻璃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实验室制取气体,要先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然后再装药品,以防止若气密性不好无法收集气体,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为防止气体不纯点燃时引起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给玻璃仪器加热时不一定都需垫石棉网,如试管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产生的废液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2分)区别氢气、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A.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伸到瓶中,观察现象
B. 闻气味
C. 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观察现象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根据带火星的木条在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中都会熄灭进行分析;
B、根据四种气体都是无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气和氧气、空气在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进行分析;
D、根据燃着的木条在四种气体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 解:A、带火星的木条在二氧化碳、氢气、空气中都会熄灭,不能鉴别,故错误;
B、四种气体都是无味的气体,所以利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错误;
C、氢气和氧气、空气都不会与澄清的石灰水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现象不变的是空气,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燃烧状况不变的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8.(2分)下列关于H2O2、CO2、SO2、O2等四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氧气 B. 都含有氧元素 C. 都含有氧分子 D. 都含有2个氧原子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应考虑H2O2、CO2、SO2都是纯净物,不含其它物质判断;
B、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C、考虑H2O2、CO2、SO2都是纯净物,都是由本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含其它物质的分子;
D、这四种物质都是由该物质的分子构成,分子里都含氧原子.
解答: 解:A、H2O2、CO2、SO2都是纯净物,不含其它物质;故A不正确;
B、H2O2、CO2、SO2、O2四种物质都是纯净物,都含氧元素;故B正确;
C、H2O2、CO2、SO2都是纯净物,不含其它物质的分子;故C不正确;
D、这四种物质的每个分子里都含2个氧原子;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对纯净物、混合物能加以分析和区分,熟悉物质元素的组成,对宏观概念和微观构成要分清,搞明白才能练习此类型题.
9.(2分)在乘坐火车时,旅客的包裹都要接受检查,其中有一种俗称香蕉水的液体,不允许带上火车,已知乙酸乙酯(C4H8O2)是配制香蕉水的一种原料,下列对于乙酸乙酯的有关说法中( )
A. 在乙酸乙酯中,C、H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2:4:1
B. 每个乙酸乙酯分子由4个氢原子、8个氧原子和一个氧分子
C. 每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三种元素
D. 乙酸乙酯相对分子质量为88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来分析;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A.乙酸乙酯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4):(1×8):(16×2)=6:1:4,故选项说法错误.
B.1个乙酸乙酯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不存在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量为:12×4+8+16×2=8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从该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丙物质属于单质 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一个乙分子中含4个A原子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了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由图中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没有改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化学变化.
解答: 解:A、物质丙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说法正确.
B、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C、一个乙分子含有2个A原子,说法错误.
D、由图示可以看出该物质反应时分子种类有一种变成了两种,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