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21年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题及答案(9)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12-03

  一、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6道小题,每题1分,共16分) 

  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菜刀生锈 B. 葡萄酿酒 C. 食品发霉 D. 瓷盘摔碎

  解:A、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食品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瓷盘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下列燃料燃烧时,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是() 

  A. 氢气 B. 柴草 C. 酒精 D. 汽油

  解:A、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产生二氧化碳,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项正确. 

  B、柴草燃烧的主要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不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项错误. 

  C、酒精汽油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项错误. 

  D、汽油燃烧产物主要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项错误. 

  3.光导纤维是由二氧化硅(SiO2)制成的,二氧化碳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解: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倾倒液体 B. 称量固体药品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加入粉末状固体 

  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故正确; 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把砝码放在右盘,药品放在左盘;故错误; 

  C、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故正确; 

  D、在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正确;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故答案为:B.

  5.下列化学用语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一致的是() 

  A. Co﹣﹣﹣1个一氧化碳分子 

  B. 3Fe3+﹣﹣﹣3个亚铁离子 

  C. 2SO42﹣﹣﹣﹣2个硫酸根离子 

  D. 4N2﹣4个氮原子 

  解:A、Co表示1个钴原子,或表示钴元素,或表示钴这种物质,不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3Fe3+表示3个铁离子,不能表示3个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2SO4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4N2表示4个氮气分子,不能表示4个氮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6.2019年青岛世园会园区内设有许多直饮水要,其中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 

  A. 吸附杂质 B. 过滤 C. 杀菌消毒 D. 蒸馏 

  解:超滤膜可以除去不溶性的杂质,所以步骤②对应的操作是过滤; 

  7.最适宜小麦生长的土壤pH为6.0﹣7.0.某土壤(pH=7.5)种植的小麦长势较差,在施用某农家肥后生长很好,这说明该农家肥的pH() 

  A. 小于7 B. 等于7 C. 大于7 D. 无法判断 

  解:土壤(pH=7.5)种植的小麦长势较差,呈碱性,施用某农家肥后生长很好,根据酸碱相互中和的性质,说明所施农家肥的为酸性,pH小于7,观察选项,故选A.

  8.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伤亡事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A.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 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D. 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排气 

  解:A、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时电器发生爆炸,故说法错误; 

  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是隔绝空气灭火,方法正确; 

  C、高层住房着火时,应从安全通道逃离,不能乘坐电梯逃离,以防断电被困,故方法错误; 

  D、煤气泄露,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这样做都可以防止混合气体产生爆炸,而不是点火检查,故说法错误. 

  9.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不断研发新型材料,用途广泛的不锈钢是一种() 

  A. 非金属材料 B. 有机合成材料 C. 复合材料 D. 金属材料 

  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不锈钢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10.生产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 

  B. 降低新装修房屋内的甲醛含量,最好的方法是紧闭门窗并在房间内放一盆水

  C.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 提倡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解:A、为减少“白色污染”,集中并露天焚 烧废弃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错; B、降低居室甲醛含量,应该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故错;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以避免污染水体,是可取的,故对; D、提倡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错. 

  11.某品牌牙膏包装盒上部分说明的碳酸钙和水都属于() 

  A. 盐 B. 氧化物 C. 单质 D. 化合物 

  解:A、碳酸钙属于化合物中的盐,水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不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钙属于化合物中的盐,但不属于氧化物,水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钙和水都属于化合物,不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钙属于化合物中的盐,水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因此它们都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12.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I),具有“智力元素”之称.健康成人体内的碘元素含量为25mg~50mg.已知碘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则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A. 28 B. 53 C. 74 D. 103 

  解: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碘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则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13.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 洗涤剂常用来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C. 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去铁锈,是由于稀硫酸能与铁反应 

  D.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由于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解:A、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可用氮气作保护气,故说法正确; 

  B、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故说法正确; 

  C、稀硫酸能与铁锈反应,故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去铁锈,故说法错误; 

  D、因为干冰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所以可用于人工降雨,故说法正确. 

  1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B. 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 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解:A、泥水不是溶液,没有溶质和溶剂;故错误;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正确; 

  C、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但不能增大物质的溶解度;故错误;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是指在6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10g硝酸钾,溶质质量为:110g,溶剂质量为100g,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故错误; 

  15.下列对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并读出pH 

  B. 收集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已集满二氧化碳 

  C. 向鸡蛋清中滴加几滴浓硝酸,微热,出现黄色 

  D. 将碘水滴加在馒头片上,出现蓝色 

  解: A、pH试纸在使用时,不能用水将pH试纸润湿,若用水润湿则将溶液稀析,测得的结果不准确,故错; 

  B、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已集满二氧化碳,故对;

  C、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变成黄色,蛋清中含有蛋白质,所以向蛋清溶液中滴几滴浓硝酸,微热,出现黄色,故正确; 

  D、面包中含有淀粉,碘遇淀粉变蓝色,故碘水滴在面包片上,出现蓝色,故正确. 

  16.按元素周期表(局部)提供的信息,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 铍(Be)和镁属于同一个族

  B. 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C. 铝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3

  D. 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解:A.处于同一纵行的元素为同一族,铍和镁处于同一纵行属于同一个族,说法正确; 

  B.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说法正确; 

  C.原子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铝原子的原子序数=13,但核内中子数不一定为13,说法错误 

  D.Na+和Mg2+都是失去了最外层电子数形成的离子,故Na+和Mg2+核外电子数相同; 

  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本题共6道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7.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的发现使得化学科学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A. 原子的种类 B. 分子的数目 C. 原子的数目 D. 元素的质量 

  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18.镁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目前使用的镁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流程如图:上述转化过程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解:从流程图中可知有下列反应:氯化镁和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个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MgCl2 Mg+Cl2↑,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BC. 

  1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 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C. 通常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 

  D. 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解: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不是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硝酸铵中虽然没有金属阳离子,但是属于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例如中子不显电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