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备考习题(1)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9-27
中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6•汶上县模拟)化学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国在化学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最早发明了火药、造纸术
B.早在西汉时期就掌握了湿法炼铜的技术
C.侯德榜创立的制取氢氧化钠的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沿用至今
D.最早合成了人工牛胰岛素
【解答】解:A、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有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其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有造纸、制火药,故A正确;
B、西汉时期,我国首开“湿法炼铜”之先河,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已有“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故B正确;
C、侯德榜创立的制取碳酸钠的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沿用至今,故C不正确;
D、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故D正确.
故选C.
2.(2016•昆明校级一模)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是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C.阿伏加德罗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D.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解答】解:A、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故A正确;
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故B正确;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故C错误;
D、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许多方面得益于化学学科的发展,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故D正确.
故选C.
3.(2016•常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利用化学方法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B.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在生产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要防止“白色污染”,就不能使用塑料制品
D.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保护环境
【解答】解:A、药的作用就是抑制细菌和病毒,以保障人体健康,故A正确;
B、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可以节约资源,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B正确;
C、不使用塑料制品是不切合实际的,要防止“白色污染”,可以对废弃的塑料进行集中处理,故C错误;
D、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才能保护环境,故D正确.
故选:C.
4.(2016•广东模拟)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是一门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某地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
A.泼上汽油焚烧 B.倾倒入江中
C.深埋入土中 D.碾压粉碎后回收利用
【解答】解:
A、泼上汽油焚烧,该做法虽然能使这些光盘尽快的被销毁,但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的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这种做法不科学,故A错;
B、倾倒入漓江,光盘通常是用塑料等材料制成,如果直接倾倒入漓江,就会造成白色污染,对水体、生态、自然环境都会产生危害,该做法也不可取,故B错;
C、深埋入土中,光盘通常是用塑料等材料制成,自然降解很慢,会污染土壤,隔断地下水,这些危害也很大,因此C也错;
D、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虽然盗版光盘侵犯了别人的权利,但它也是用一定的材料制成的,前三种方法都是浪费,还污染环境,不可取,但是如果经过碾压粉碎后,先破坏其内容,再回收再利用,既能消除其侵权行为,又能保护环境,一举两得,是好方法,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16•长沙二模)在“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烧中蜡烛融化
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C.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
【解答】解:A、蜡烛熔化是液化过程,是物理变化.
B、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过程,属物理变化.
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钙的沉淀导致的,是化学变化.
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是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是物理变化.
故选C
6.(2016•杭州模拟)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解:A、蜡烛燃烧前瓶内气体,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9%,说明含有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总质量不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2016秋•潮南区期末)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C.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解答】解: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白烟,就是石蜡蒸气,而不是液态石蜡.故A的说法不正确;
B、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能从导管末端导出,试验不会成功.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故B的说法正确;
C、子火焰能够燃烧是因为,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较低,而不是熔点低.故C的说法不正确;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故D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B
8.(2016秋•赵县月考)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芯组成的.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所示),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白烟是白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吹灭蜡烛时,在蜡烛的上方会出现少量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为固体(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A、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不是氧气,故选项错误.
B、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C、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不是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D、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2016秋•枝江市期末)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成分相比,明显减少的是( )
A.氮气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解答】解: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明显减少的气体是氧气,故选C.
10.(2016春•长春校级期末)区别瓶内是人体呼出的气体还是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 )
A.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把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
C.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中 D.观察颜色
【解答】解:A、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木条都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B、把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都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是呼出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D、二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2016秋•石景山区期末)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
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
【解答】解: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故正确;
B、根据人吸气时,活塞B打开,活塞A关闭,2瓶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故错误;
C、吸气时,瓶2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故错误;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故正确;
答案:D
12.(2016秋•南安市校级期中)同学们进入初三了,除了用“洪荒之力”好好拼搏一年外!还要讲学习方法.学习化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化学的方法是( )
A.进行化学实验 B.进行科学探究 C.使用化学符号 D.使用占卜手段
【解答】解:学习化学可以通过进行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以及使用化学符号等方法,但是使用占卜手段属于迷信行为,
故选:D.
13.(2016•忻城县校级模拟)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氧气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乙醇
C.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石墨
D.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解答】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错误;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错误;
C、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错误;
D、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正确;
故选D
14.(2016•威海)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工业制烧碱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B.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排序,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解答】解:A、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纯碱的生产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故A错误;
B、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B正确;
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故C正确;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排序,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D正确.
故选:A
15.(2016秋•天河区期中)下列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蜡烛燃烧过程中偶尔会有黑烟产生,说明石蜡中可能有碳元素
D.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有水
【解答】石蜡是一种乳白色固体,质软,说明密度小,能够漂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小,难溶于水,故选项A和B是正确的;石蜡燃烧过程中,偶尔产生的黑烟,是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小颗粒,所以,说明石蜡中可能有碳元素是正确的.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之一是水蒸气,并不能说明石蜡中有水,水是通过化学变化产生的,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