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4-27

  11.小东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方便添加木柴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从促进燃烧的方法角度考虑;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答: 解: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木柴燃烧,故选项正确;

  B、不能升高木柴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C、木柴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选项错误;

  D、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理解将木柴架空能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促进木柴燃烧.

  1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

  解答: 解: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火要虚”能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完全才能燃烧更旺;此做法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热值、着火点等物质固有属性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故选D.

  点评: 可燃物燃烧通常需要氧气的支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或氧气充足时可发生完全燃烧,与氧气接触不充分或氧气不足时则发生不完全燃烧.

  13.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

  A. 散热的速度加快 B. 聚集的热量增加

  C. 柴禾的着火点降低 D. 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

  解答: 解:A、散热的速度加快应该是不利于燃烧.故选项错误;

  B、把柴禾架空一些不利于聚集热量.故选项错误;

  C、柴禾的着火点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选项错误;

  D、把柴禾架空一些可以使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促进燃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促进燃烧的方法,解答时要理解把柴禾架空就是为了增大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4.“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

  A. 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 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 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 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A、B两个选项都是着火点的相关知识,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

  C、都是存在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会改变;

  D、蜂窝煤有很多空使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大了.

  解答: 解:A、B两个选项都是着火点的相关知识,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故A、B选项不正确;

  C、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会因煤的形状改变而改变,故此选项不正确;

  D、制成蜂窝煤变得多空疏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大了.

  故选D.

  点评: 此题是对“蜂窝煤”比煤更易燃烧、提高燃烧效率的优点进行探讨,是生活常识与化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15.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如下图),外体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优质有机材料加工而成,内部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下列有关“祥云”中使用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燃料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B. 铝合金比纯铝的硬度小

  C. 铝合金质轻且延展性好

  D. 火炬外体的制作材料均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铝密度较小,是一种轻质金属材料,由于其硬度较小,因此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是硬度较大的铝合金材料;根据燃烧的规律可知丙烷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

  解答: 解:A、燃料丙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完全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污染物,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故A正确;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纯净金属硬度大,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故B不正确;

  C、铝合金的主要金属为密度较小的铝,因而质地较轻,金属材料的都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铝合金也不例外;故C正确;

  D、火炬外体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优质有机材料加工而成,其制作材料均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涉及金属材料的特性及可燃物燃烧的规律,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时需要对金属材料有较多地认识.

  1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CO2和H2O.乙醇是醇类的一种,所以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B.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置换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根据乙醇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进行解答;

  B、根据氧化物的含义进行解答;

  C、根据置换反应的含义进行解答;

  D、根据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进行解答.

  解答: 解:A、乙醇属于醇类,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故A正确;

  B、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

  C、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例如氧化铁和盐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是酸与碱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推理法是重要的思维方法,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测未知的领域,要细心,符合事实、规律,不要盲目推理.

  17.同学们野炊时,小红往灶中塞叠很多木柴,结果火焰较小且黑烟多,小兵过来将木柴取出部分并架空了一些,火焰就旺了.小兵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方便添加木柴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实验方案评价题.

  分析: 根据火焰较小且黑烟多的燃烧现象,可判断此时主要发生了不完全燃烧,说明氧气不足;取出部分木柴并架空,可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而发生完全燃烧.

  解答: 解:当木柴火焰较小且黑烟多时,说明此时在进行不完全燃烧;要使燃烧更旺,需要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因此,可采取取出部分木柴并架空,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使木柴因与空气充分接触而燃烧更旺更剧烈;

  故选A.

  点评: 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可发生完全燃烧,与氧气接触不充分时会发生不完全燃烧.

  18.下列与燃烧或燃料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的目的是延缓燃烧时间,节约能源

  B. 露置在空气中的汽油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是液态

  C.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掺有乙醇的汽油)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D. 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水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放出能量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分析说法中所涉及的变化规律或物质的性质特点,根据对该变化或该物质的认识,判断说法是否符合变化规律或物质性质.

  解答: 解:A、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可增大煤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发生完全燃烧,充分利用能源;故A不正确;

  B、露置在空气中的汽油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汽油的着火点,燃烧与可燃物状态没有必然联系;故B不正确;

  C、由于乙醇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其它污染物,因此使用掺有乙醇的汽油,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节约石油资源;故C正确;

  D、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水在阳光的作用下吸收热量而使水温升高,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化学与生活用的密切关系.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