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4-27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小明同学学习化学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进行了总结,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将实心煤块做成蜂窝煤,使煤燃烧更充分

  B. 进入干涸的深井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

  C. 油锅里的油着火燃烧,应立即盖紧锅盖

  D. 厨房内发生天然气泄漏时,应先打开电排风扇保持通风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根据生活常识和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即可判断.

  解答: 解:A、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把实心煤球做成空心煤球,实际是增大了煤和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A不符合题目的条件.

  B、深井中的氧气可能不多,直接下井可能导致窒息,因此首先要做灯火实验,如果灯不会熄灭,说明可以下井,故B不符合题目条件.

  C、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盖紧锅盖,实际是隔绝了空气(氧气),因此就会使火熄灭,故C不符合题目条件.

  D、煤气泄露时,首先要关闭煤气的阀门,然后打开窗户、排气扇,故D符合题目的条件.

  故选D.

  点评: 掌握燃烧的条件,即可燃物、着火点、氧气等,学会把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结合起来.

  2.每年的6月26 日是国际禁毒日,吸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下列关于冰毒(化学式为C10H15N)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冰毒完全燃烧只生成两种产物,且都是氧化物

  B. 冰毒中C、H、N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

  C. 冰毒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

  D. 冰毒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H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根据冰毒的化学式可知,冰毒有C、H、N三种元素,所以完全燃烧会生成三种物质.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比进行解答.

  C、根据相对质量的计算即可.

  D、根据冰毒中质量分数最大是碳元素的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根据冰毒的化学式可知,冰毒有C、H、N三种元素,所以燃烧会生成三种物质,故A错误.

  B、冰毒中C、H、N元素的质量比=(12×10):(1×15):14=120:15:14,故B错误.

  C、冰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10+1×15+14=149,故C正确.

  D、冰毒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3.野炊时把柴禾架空一些,以便柴禾燃烧的更旺.其原理是(  )

  A. 加快柴禾散热的速度 B. 增加集聚的热量

  C. 降低柴禾的着火点 D. 增大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

  解答: 解:把柴禾架空一些可以增大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柴禾燃烧,以便柴禾燃烧的更旺.

  故选D.

  点评: 可燃物的着火点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柴禾燃烧更旺是因为柴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了.

  4.奶奶年轻时用煤球煮饭,现在家庭用煤做成蜂窝状,这种变化是为了(  )

  A.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 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

  C. 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D. 降低煤的着火点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这种变化是为了促进可燃物燃烧,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答: 解:A、“煤球”到“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煤充分燃烧;故对

  B、这种变化是为了促进可燃物燃烧,从而减少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故对

  C、煤充分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就是一种温室气体,不能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故错

  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固定的,所以不能降低煤的着火点;故错

  故选AB.

  点评: 完全燃烧时,燃烧得快,放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等元素能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热量少,可燃物中的元素不能被完全氧化,应该防止不完全燃烧的发生.

  5.野炊时,小李发现煮饭的火焰很小,他就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B.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C. 升高木柴的温度 D. 方便加入木柴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答: 解:A、木柴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选项错误;

  B、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促进木柴的燃烧.故选项正确;

  C、主要不是为了升高木柴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D、不是为了方便加入木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理解将木柴架空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6.俗话说“火需空心“是指柴禾架空才能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

  A. 散热更快

  B. 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C. 使着火点降低

  D. 柴禾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并且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就会越剧烈;柴禾架空更有利空气的进入,使柴禾与氧气更充分接触,才能烧得更旺.

  解答: 解: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就会越剧烈,与氧气不充分接触时,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黑烟而不能更旺地燃烧;柴禾架空更有利空气的进入,使柴禾与氧气更充分接触,发生完全燃烧,烧得更旺;

  故选D.

  点评: 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完全燃烧,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大量热;而与氧气接触不充分,发生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黑烟,放出热量较少.

  7.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

  A. 减少煤的浪费 B. 减少氧气的消耗

  C.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 减少酸雨的形成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减少煤的浪费,故选项正确.

  B、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氧气的消耗,故选项错误.

  C、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错误.

  D、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酸雨的形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

  A. 增加煤的用量 B. 粉碎煤块

  C. 提高锅炉的耐热性 D. 减少空气通入量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 要使煤充分燃烧可采用的方式主要有1.适当过量的空气;2.足够大的接触面积,通过以上两点分析选项既得.

  解答: 解:A、增加煤的用量并不能使煤充分燃烧,故此选项错误.

  B、煤块粉碎后增加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其充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

  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是提高设备的安全性,与煤充分燃烧没有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D、减少空气通入量,会使煤不能充分燃烧,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是对物质充分燃烧条件的考查,只要知道要使物质充分燃烧只需掌握以下两点1.适当过量的空气;2.足够大的与空气接触面积.

  9.在工业上,下列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充分燃烧无关的是(  )

  A. 把煤炭磨成粉状进行燃烧

  B. 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

  C. 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D. 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可以减少热量散失,但是与燃料是否充分燃烧无关.

  解答: 解:A、把煤炭磨成粉状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煤的燃烧.故错误;

  B、把柴油喷成雾状可以增大柴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柴油的燃烧.故错误;

  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故错误;

  D、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可以减少热量散失,但是与燃料是否充分燃烧无关.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0.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这种变化是为了促进可燃物燃烧,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 解:A、可燃物的热值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会因这样的变化而改变;

  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一般是固定的,所以该变化不能降低煤的着火点;

  C、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基本固定,这样的改变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煤球”到“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能够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