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17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十一)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4-27

  11. (2015年佛山)苯甲酸(C6H5COOH)通常用作定香剂或防腐剂,也用作果汁饮料的保香剂,合成苯甲酸晶体常伴随有氯化钾等副产品生成,某同学加热分离氯化钾后得到白色固体A,并测定其熔点,发现其在15 ℃开始熔化,达到130 ℃时仍有少量不熔。

  资料:苯酸钾熔点122.4 ℃;纯净固体一般都有固定熔点;在常温时苯酸钾溶解度很小,小于0.4 g。

  【提出问题】分离氯化钾后的白色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

  【猜 想】猜想1:苯酸钾。

  猜想2:氯化钾。

  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蒸馏水、AgNO3溶液、稀硝酸。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将白色固体A加入水中,加热、溶解、冷却、过滤 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滤液 —— Ⅱ.取无色滤液少许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白色固体A中含有KCl Ⅲ.取白色晶体,____________ 熔点是________ 结合实验Ⅱ,猜想3成立 12.某同学为证明Ca(OH)2和CaCO3该两种物质同时存在,在一支试管中取少量样品,经过两个步骤完成了检验。若所有检验实验均在该支试管中进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所用的试剂或检验方法 结论 步骤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______________存在 步骤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______________存在 13.(2015年荆州)有一种固体混合物质M,其中只可能含有Na2CO3、NaNO3、Na2SO4、CuCl2、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请根据以下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①取少量M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操作②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仍为无色。

  (1)M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操作①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加溶液AgNO3溶液,一定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14年北京)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青花瓷瓶 B.橡胶充气艇 C.不锈钢锅

  (2)生铁是常用的合金,生铁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黄铜是铜锌合金,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如下图所示),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铜渣中约含 Zn 7%、ZnO 31%、Cu 50% 、CuO 5% ,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已知:ZnO+H2SO4===ZnSO4+H2O;CuO+H2SO4===CuSO4+H2O

  ①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Ⅰ、Ⅱ 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 b.溶液A中ZnSO4的质量大于CuSO4

  c.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 d.溶液C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B

  第二部分 中考专题提升

  专题一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除杂

  【演练·专项提升】1.B 2.B 3.A 4.A 5.C 6.B7.A 解析:A项中KClO3溶于水,而MnO2不溶于水,所以可用水溶解KClO3,再过滤,故A正确;B项中少量的一氧化碳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中不能被点燃,故B错误;C项中KOH和稀H2SO4反应,生成水和K2SO4,引入了新的杂质,故C错误;D项中铁粉和稀HCl反应,违背了除杂的原则(不减少被提纯物质),故D错误。8.D 解析:A组中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的是碳酸钠溶液,只出现一次气体的是稀硫酸,只出现一次沉淀的是氯化钙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B组中蓝色的是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SO4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HCl,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C组中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的是碳酸钠溶液,只出现一次沉淀的是硫酸钾溶液,出现两次沉淀的是氯化钡溶液,只出现一次气体的是稀盐酸,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D组中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无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9.B 解析:检验Cl-用AgNO3溶液,检验OH-可用Mg(NO3)2溶液,检验CO可用Ba(NO3)2溶液。由于CO能与AgNO3溶液、Mg(NO3)2溶液反应,分别生成Ag2CO3沉淀、MgCO3沉淀,故要先检验CO,再检验OH-、Cl-,由于OH-与Ag-结合成的AgOH极不稳定,故要先检验OH-。仅用一份样品溶液,可先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CO;过滤,向滤液中再滴加Mg(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OH-;过滤,再向滤液中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Cl-。故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②①②③。10.(1)②①⑤③④(或①②⑤③④)(2)BaCl2+Na2SO4===BaSO4↓+2NaCl(3)若用K2CO3,会引入新杂质KCl解析:(1)Mg2+用OH-沉淀,SO用Ba2+沉淀,Ca2+用CO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Na2CO3要放在加BaCl2之后,可以将过量的Ba2+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CO和OH-,所以合理的先后顺序为②①⑤③④(或①②⑤③④)。11.[猜想]苯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实验探究]Ⅱ.滴加2~3滴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Ⅲ.放入试管中加热 122.4 ℃12.

  所用的试剂或检验方法 结论 取样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Ca(OH)2 继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CaCO3 13.(1)CuCl2、Na2SO4 NaNO3

  (2)N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Cl===BaCl2+H2O+CO2↑

  (3)NaCl+AgNO3===NaNO3+AgCl↓

  14.(1)C (2)混合物

  (3)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4)①H2SO4+Zn===ZnSO4+H2↑,CuSO4+Zn===ZnSO4+Cu ②a、b、c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