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19年北京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探究实验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1-22

2019年北京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探究实验

  朝阳

  33.(7分) 据报道,一辆载满20t电石的货车,在高速路上发生意外,燃起大火并伴有大量黑烟,这辆货车在雨中燃烧了很长时间。某化学小组对电石中碳化钙(CaC2)的性质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和一种白色固体。

  ②乙炔(C2H2)气体燃烧时伴有大量黑烟。

  【猜想假设】甲同学对碳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作出如下猜想:

  可燃性气体可能是:①氢气 ②氧气 ③乙炔

  白色固体可能是: ①氧化钙 ②氢氧化钙 ③碳酸钙

  (1)你认为甲同学猜想的理由是 。

  (2)其他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有不合理之处,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实验探究】

  步骤1:取适量碳化钙加水,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气体燃烧,伴有大量黑烟,

  说明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

  步骤2: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

  ,说明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是氢氧化钙。

  【反思交流】

  (1)碳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碳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B.碳化钙应贮存在阴凉干燥的库房

  C.碳化钙与水反应可用于测定电石中碳化钙的含量

  D.实验室用电石与水制乙炔的发生装置与制氧气完全相同

  33.(7分)

  【猜想假设】(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气体不可能是氧气,因为氧气不具有可燃性;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氧化钙,

  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2分)

  【实验探究】步骤1:C2H2

  步骤2:加水溶解,过滤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或取滤渣

  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合理给分)

  【反思交流】(1)CaC2+2H2O=C2H2↑+Ca(OH)2 (2)ABC

  昌平

  33.(7分) 据报道,一辆载满20t电石的货车,在高速路上发生意外,燃起大火并伴有大量黑烟,这辆货车在雨中燃烧了很长时间。某化学小组对电石中碳化钙(CaC2)的性质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和一种白色固体。

  ②乙炔(C2H2)气体燃烧时伴有大量黑烟。

  【猜想假设】甲同学对碳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作出如下猜想:

  可燃性气体可能是:①氢气 ②氧气 ③乙炔

  白色固体可能是: ①氧化钙 ②氢氧化钙 ③碳酸钙

  (1)你认为甲同学猜想的理由是 。

  (2)其他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有不合理之处,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实验探究】

  步骤1:取适量碳化钙加水,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气体燃烧,伴有大量黑烟,

  说明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w W w .x K b 1.c o M

  步骤2: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

  ,说明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是氢氧化钙。

  【反思交流】

  (1)碳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碳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B.碳化钙应贮存在阴凉干燥的库房

  C.碳化钙与水反应可用于测定电石中碳化钙的含量

  D.实验室用电石与水制乙炔的发生装置与制氧气完全相同

  33.(7分)

  【猜想假设】(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气体不可能是氧气,因为氧气不具有可燃性;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氧化钙,

  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2分)

  【实验探究】步骤1:C2H2

  步骤2:加水溶解,过滤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或取滤渣

  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合理给分)

  【反思交流】(1)CaC2+2H2O=C2H2↑+Ca(OH)2 (2)ABC

  大兴

  33.(7分)某工业生产上规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允许排放量不得超过0.02mg/m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碘量法”测定某化工厂附近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查阅资料】淀粉遇碘(I2)变蓝,遇氢碘酸(HI)不变色。氢碘酸为无色液体。

  【测定原理】

  碘溶液吸收SO2的化学反应原理是:SO2 + I2 + 2H2O==X + 2HI。X的化学式为 。

  【测定步骤】

  (1)取配制好的碘(I2)溶液5.00mL(含I2的质量为6.35×10-4 mg)于下述装置中的反应容器内,并滴加2-3滴无色淀粉溶液。

  (2) 利用上述装置到指定的测试点抽气,每拉动1次注射器抽气100mL,并注入碘溶液中,直到反应恰好完全为止,记录抽气的次数。抽气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实验中表明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

  (3)换到不同地点再重复实验4次(每次所取碘溶液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

  每次实验的抽气次数记录 见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抽气次数

42

38

36

44

40

  【得出结论】

二氧化硫的含量

   是否超标

           

               

  【交流与讨论】

  实验结束后,有同学提议:可将插入碘溶液的导管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有

  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

  33.(7分)【测定原理】 H2SO4【测定步骤】(2)关闭k2打开k1,向外拉动注射器 溶液由蓝色恰好变成无色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结果更准确【得出结论】

二氧化硫的含量

 是否超标

0.04mg/m3

 超标

  【交流与讨论】 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硫被充分吸收

  东城

  33.(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获得以下信息:

  ①钾、钙、钠等活泼金属能和冷水发生反应,且能在CO2气体中燃烧。

  ②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该小组同学将钠置于充满CO2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1)若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水 B.泡沫灭火剂 C.干沙土 D.二氧化碳

  (2)该小组同学经分析得知,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NaOH,原因是 。他们对白色物质的成分进一步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如下假设:

  Ⅰ.白色物质是Na2O Ⅱ.白色物质是Na2CO3

  Ⅲ.白色物质还可能是 。

  (3)为确定瓶壁上白色物质的成分,该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

样品全部溶于水

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无明显现象

  1 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分析,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 (填“Ⅰ”、“Ⅱ”或“Ⅲ”)成立。

  ②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3.(5分)(1)C

  (2)无氢元素 Na2O和Na2CO3混合物

  (3)①Ⅱ ②

  33.(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获得以下信息:

  ①钾、钙、钠等活泼金属能和冷水发生反应,且能在CO2气体中燃烧。

  ②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该小组同学将钠置于充满CO2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1)若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水 B.泡沫灭火剂 C.干沙土 D.二氧化碳

  (2)该小组同学经分析得知,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NaOH,原因是 。他们对白色物质的成分进一步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如下假设:

  Ⅰ.白色物质是Na2O Ⅱ.白色物质是Na2CO3

  Ⅲ.白色物质还可能是 。

  (3)为确定瓶壁上白色物质的成分,该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

样品全部溶于水

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无明显现象

  2 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分析,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 (填“Ⅰ”、“Ⅱ”或“Ⅲ”)成立。

  ②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3.(5分)(1)C

  (2)无氢元素 Na2O和Na2CO3混合物

  (3)①Ⅱ ②

  丰台

  33、(8分)实验课上,甲同学用石蕊试液测定稀盐酸和NaOH溶液的酸碱性,乙同学用石蕊试液测定石灰水和Na2CO3溶液的酸碱性(如右图所示)。实验后进行废液处理:甲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烧杯A中,得到蓝色溶液;乙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烧杯B中,得到蓝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最终将A中的溶液和B中的上层清液倒入烧杯C中。

  (1)甲同学的实验中向 中滴加石蕊试液后,溶液颜色为红色。

  (2)甲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混合后,烧杯A中的溶液溶质一定有 。

  A.HCl B.NaOH  C.NaCl

  (3)两位同学继续对烧杯C中的废液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C中的废液除石蕊和水外,其组成可能为:

  1 ,② ,③ 。

  【设计完成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烧杯C中的废液可能的组成: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最后,两位同学向烧杯C中加入 ,实现了此次实验的绿色排放(呈中性)。

  33、(1)HCl或稀盐酸。

  (2)BC

  (3)

  【猜想与假设】①NaCl、NaOH ②NaCl、NaOH、Ca(OH)2 ③NaCl、NaOH、Na2CO3

  【设计完成实验】(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C中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②另取少量C中废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若有气泡产生

 

若有沉淀产生,

 

 

 

若两支试管均无现象

则C中废液的成分是NaCl、NaOH、Na2CO3

 

则C中废液的成分是

NaCl、NaOH、Ca(OH)2

 

则C中废液的成分是NaCl、NaOH

  (4)适量稀盐酸(或加入稀盐酸至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

  门头沟

  33. (8分)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 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w W w .X k b 1. c O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_。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 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拓展提高】已知Na2CO3溶液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振荡,先生成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

  33.(8分)(1)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CO2↑, H2SO4+2NaOH==Na2SO4+2H2O(2分)

  (2)吸水 【交流讨论】 ②③④

  【方案改进】关闭c、打开a、b 【数据分析】 偏低

  【拓展提高】Na2SO4和H2SO4;Na2SO4;Na2SO4和NaHCO3(写名称也对)(2分)

  平谷

  33.(8分)NaOH能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然而,在化学课上老师向NaOH溶液通入CO2后无明显现象。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

  ①CaCl2溶液可与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无明显现象;在水溶液中CaCl2不与CO2、H2CO3等物质反应。

  【实验一】证明反应物之一CO2消失了

  (1)同学门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充满CO2的广口瓶中滴入NaOH溶液。一会儿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并据此现象判断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2)老师提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你认为上述实验应做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二】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饱和的石灰水,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方案二: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1)写出方案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8分)

  CO2+2NaOH=Na2CO3+H2O

  (1)气球变鼓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使气球变鼓,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改进:设计对比试验,用同样体积的水与同样的二氧化碳,观察气球的形变。

  【实验二】

  (1)CaCl2+ Na2CO3= CaCO3+ 2NaCl

  (2)方案一,理由是装置中有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水中也能溶解部分二氧化碳,能使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空两分)

  顺义

  33.(7分)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右图),想通过探究确定其成分,以便重新利用。

  【初步分析】操作不规范可能造成标签破损,能造成标签破损的不当操作有 (写一点)。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填字母代号)。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有关四种物质的信息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20oC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水溶液的pH

7

14

11

9

  【实验探究】为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芳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过程:

  图乙 图丙

  (1)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由此得出结论是 。

  (2)实验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还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活动,小刚认为不能确定瓶中试剂的成分,小芳认为可以,小芳的理由是 。

  【拓展应用】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组同学联想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设计了如图丙所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33.(7分)得出结论2分,全对得2分。其他每空1分,其他合理答案可以得分

  初步分析: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手心 A

  实验探究(1)溶液显碱性,不是氯化钠溶液 (2)石蕊由蓝色变为红色(紫色)

  得出结论:实验②有气泡产生,说明不是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水溶液最大浓度不足10%,可以推出是碳酸钠溶液

  拓展应用:取30% 的氢氧化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通州

  33.(7分)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NaHCO3饱和溶液中,镁条消失并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

  为确定产生的气体和白色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收集并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呈淡蓝色,火焰上方罩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无现象,则该气体为  。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想假设】①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2;

  ②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

  ③白色固体可能是。

  【查阅资料】①:Mg(HCO3)2能溶于水;

  ②: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③:碱石灰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      

观察到         

               

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2 秤取一定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将产生的气体先通入碱石灰,再通入浓硫酸,分别称量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

碱石灰增重,浓硫酸不变

 

 

  【反思评价】其他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正确,原因是。改进方法是 。

  33.(7分)

  (1)H2

  (2)[猜想假设]③MgCO3 和 Mg(OH)2

  [进行实验]①稀盐酸;固体溶解,产生气泡

  ②白色固体只有碳酸镁(必须答出“只有”意思来)

  [反思评价]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浓硫酸不增重,不能说明不含有氢氧化镁。

  改进方案:将加热后产生的气体通入浓硫酸中,称量。如果浓硫酸增重,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镁和碳酸镁;如不增重,固体中只有碳酸镁。(答案合理给分;操作,现象,结论要全,否则不给分)

  延庆

  33.(7分)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同学们为

  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1.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2.CaCl2+Na2CO3=2NaCl+CaCO3↓。

  3.CaCl2溶液呈中性。

  (1)滤渣B中一定含有_____,产生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滤液C成分的探究。

  【猜想】滤液C中的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Ca(OH)2;④____。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无色酚酞,液体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

  丙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

  【反思与评价】

  丁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三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NaOH。为进一步确认滤液C中是否含NaOH,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④正确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综合对滤液和滤渣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 样品中一定含NaOH ② 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③ 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33.(7分)

  (1)CaCO3 Ca(OH)2+Na2CO3= CaCO3↓+2NaOH或Ca(OH)2+CO2= CaCO3↓+H2O。

  (2)【猜想】NaOH和Na2CO3

  【反思与评价】Na2CO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猜想④正确

  (3)②③

  燕山

  33. (10分)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

  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Ca(OH)2 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实验探究1:甲同学的方案(见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变红

固体中一定含有        

和氢氧化钙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Fe2O3

(3)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实验质疑:(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的实验中不能得出一定含有Ca(OH)2的结论,理由是 。

  (2)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 。

  实验探究2: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丙同学实验中又能得出固体样品中一定还含有 ,

  仍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该物质是 。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