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中考语文零失误训练:师说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4-20
中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孰能(shú) 苌弘(cháng) 经传(zhuàn) 针砭时弊(biǎn)
B.近谀(yú) 句读(dòu) 谄媚(chǎn) 不拘于时(jū)
C.郯子(dàn) 严谨(jīn) 或不焉(fōu) 惑之不解(huò)
D.老聃(dān) 贻之(yí) 师襄(xiāng) 以资切磋(chuō)
2.诵读时,句中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用法与现代汉语的含义、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师说》以贻之
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表达训练
6.综合性学习。这是一个流行歌曲汹涌的时代。古代广为传唱的歌曲已成为我们现在学习的经典诗词。如《阳关三叠》《明月几时有》等。今天还有打动你的文采斐然、情韵兼美或富有哲理的歌词吗?请写出一句并简要分析。
示例: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赏析:“等”字采用拟人手法,将天色青灰将要下雨之景描写成天色青苍是在等烟雨来临,使之具有生命感,与下文“人”的等待相关联。
歌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古之学者必有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点的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见过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过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过了大海的浩瀚,______________依旧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①____________知之②____________,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③____________为惑④____________,终不解⑤____________。生⑥____________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⑦____________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⑧____________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入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9.从下面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虚词,填在第一段空缺处。
(则、其、于、也、而、之、焉、乎、矣、以、哉、所、且、者、即、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圣人无常师 常: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郯子之徒 徒: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是而已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二段中运用了三组对比论证,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三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
A.圣人无常师。
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4.第三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是(多项选择)( )
A.举例论证 B.引用论证
C.对比论证 D.正反论证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三段关于文章创作的短文,回答问题。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1)。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答李翊书》)
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2)。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书》)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於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3)。(王安石《上人书》)
15.翻译文中画线的三句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文义,回答下列问题。
(1)韩、苏、王三人对于文章写作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人对观点的表述和论证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1)解释经文的著作。 (2)赠送。 (3)句中的停顿。 (4)阿谀、奉承。
6答案:略。解析:从修辞手法、炼字精确、意境传达、想象出色、富含哲理等方面人手,只要言之成理,语言流畅,赏析有自己的见解即可。
7答案:(1)古代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
(2)三个人同行,其中就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3)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
8答案:示例:没见过大漠的广漠 见过了大漠的广漠 没见过森林的神奇
9.答案:而、者、其、也、矣、乎、夫、所
10.答案:(1)知道,懂得。(2)风尚。(3)固定的。(4)一类人。(5)因此,所以。(6)此,这样。
11.答案:(1)从师学习的风尚失传已经很久了,要想让人们没有疑惑也是很难的啊!
(2)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12.答案:第一组是“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第二组是某些人为孩子选择老师与自己耻学于师的对比,第三组对比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善于学习与士大夫耻于从师的对比。这组对比,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有力地证明了从师的重要性。
13.答案:A
14.答案:AB
15.答案:(1)只要水势大,那么凡属能够浮起来的物体,无论大小都会浮起来。
(2)只要求语言能表达意思,就怀疑会导致不要文采,这种怀疑是不对的。
(3)然而,外在的装饰也不能轻视,只是不要把它摆在首要位置就可以了。
16.答案:(1)均强调文章内容决定形式、重于形式,即意在辞先;并讲求文章的实用性。
(2)都运用了比喻这一修辞,都运用了比喻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