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师

导航

2016年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答疑(二)

来源 :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 2016-08-30

  1. 教材第61页的【例5-2】分析2中,原25%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在合并日的原账面价值为93 750 000元(90 000 000+15 000 000×25%)。请问为什么原账面价值不是为86 250 000元(330 000 000×25%+15 000 000×25%)?

  解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投资方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本题中,A公司原持有B公司25%的股份,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即对联营企业的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90 000 000元)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330 000 000×25%)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因此,合并前,A公司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90 000 000元,在此基础上,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原账面价值为93 750 000元(90 000 000+15 000 000×25%)。

  2. 教材第70页【例5-12】和【例5-13】,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的会计处理为什么是相同的?

  解答:无论是投资方向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投出或出售资产的顺流交易,还是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向投资方投出或出售资产的逆流交易,在交易存在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情况下,投资方采用权益法计算确认应享有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损益时,都应当抵销该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影响,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3. 教材103页【例7-2】中,甲公司账务处理的第二个分录中,增值税668 919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解答: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十五条有关增值税税率的规定:“(二)提供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税率为11%”。因此甲公司转让写字楼应交增值税为6081081×11%=668919元。

  4. 教材第147页第6行有“(59 000+125 000)”,请问下这其中的“125 000”是如何得出的,并且“(59 000+125 000)”的含义是什么?

  解答:此处125 000是题干给出的债券票面价值总额,即债券到期应当偿还的本金金额。

  因为本题中债券利息在每年年末支付,本金到期一次支付,因此在用插值法计算债券实际利率时,第5年底的现金流量为债券本金和当年利息之和,即(125 000+59 000)。

  5. 教材第207页倒数第15行中,针对2×12年2-12月,每月都计提折旧。请问2×12年1月为什么不计提折旧?

  解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自下月开始计提。本例中,2×12年1月当月通过融资租赁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

  6. 教材第317页【例16-16】的倒数第3行中,为什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3)中费用化研发支出有50%加计扣除,而资本化研发支出的50%却不计入?而在计算递延所得税时,费用化的研发支出50%不计入,而资本化的研发支出50%计入?

  解答:根据税法规定,企业费用化的研究开发支出按150%税前扣除,因此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予以调整;资本化的研究开发支出按资本化金额的150%确定应予摊销的金额,导致所形成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其计税基础,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因此在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当予以考虑。

  7. 教材第412页第1行中,计算抵消少数股东权益时,为何不考虑下面分录(5)中的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即计算公式是否应该变为:(2 000 000-500 000)×20%×(1-25%)?

  解答:该笔分录中,乘以“(1-25%)”,即已经考虑了所得税影响。

  8. 教材第415页第11行,在计算S公司股东权益总额时,为何要“减去按调整前计提的盈余公积1 000 000”?个人认为,因为计提盈余公积是从利润分配到盈余公积的过渡,所有者权益总额没有变化,所以不应考虑盈余公积。

  解答:因为计提的盈余公积1 000 000元是从S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中计提的,所以,进行调整时,应将S公司分配的现金股利、按调整前计提的盈余公积、调整前的未分配利润都减去,再按照调整后的净利润予以加回。

  9. 教材第417页第2行的(23)分录中:

  问题(1)“贷:提取盈余公积”可否理解为提取的减少、未提取的盈余公积的增加?

  问题(2)“贷:对所有者的分配”可否理解为分配的减少、未分配的增加?

  问题(3)该分录是抵消利润分配的过程,但为何还要“贷:未分配利润——年末”?

  解答:“贷:提取盈余公积”、“贷:对所有者的分配”表示该笔分录为对S公司2×12年利润分配的抵销分录。

  “贷:未分配利润——年末”是对415页分录(16)中,“借:未分配利润——年末”的抵销处理。

  10. 请问“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有什么区别?能否举例题说明?

  解答:有些利得和损失不是直接计入利润,而是通过其他综合收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如,现金流量套期损益中的有效部分。

  11. 请问如何理解“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这句话?能否举例说明?

  解答:例如,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企业集团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它却是会计主体。再如,由企业或专业机构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等,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属于会计主体,应当对每项基金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12. 请问“受托责任观”是什么?“决策有用观”是什么?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解答:财务报告目标要求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体现为财务报告的受托责任观。财务报告目标要求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体现为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

  在受托责任观下,强调会计应重在反映企业管理层对受托责任(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投资者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即,负有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在决策有用观下,强调会计应重在满足投资者决策需要。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