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备考习题(7)
来源 :考试网 2018-06-21
中1.
【答案】A
【解析】该项固定资产2015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500-500/10=450(万元),计税基础=500-500×2/10=400(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450-400)×25%=12.5(万元)。2016年年末账面价值=500-500/10×2=400(万元),计税基础=500-500×2/10-400×2/10=320(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400-320)×25%-12.5=7.5(万元)。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点为“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题目梳理:本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本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本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那么首先本年年末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本年年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5%=本年年末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差额×25%,所以要计算出本年年末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分别按照会计和税法的折旧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得出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即为上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两者的差额即为本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
【答案】A
【解析】长江公司该项无形资产当期期末的账面价值=220-22=198(万元),计税基础=198×150%=297(万元),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99万元(297-198)。但是由于对企业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的确认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不是在企业合并中形成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应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点为“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题目梳理:无形资产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首先判断本题的无形资产是自行研发形成的,那么对于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如果税法允许按成本的150%进行摊销,那么在初始确认的时候就会因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因为该差异是在初始确认时就形成的,而且是企业合并以外的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分录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可以看出该分录不影响会计利润,此时也不会因该事项而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所以该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只有在后续计量时由于会计与税收规定就摊销方法、摊销年限以及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等处理的不同,可能造成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此时形成的暂时性差异才确认递延所得税。但是如果只是因为后续计量中税法允许按摊销额的150%税前扣除,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3.
【答案】A
【解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对应的是其他综合收益而非所得税费用,因此该公司2016年度利润表“所得税费用”项目应列示的金额=120-15=105(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 10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20
借:其他综合收益 23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3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点为“所得税费用”。
题目梳理: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那么当期应交所得税题目给出了已知条件,为120万元,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额+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额-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额-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额
计算递延所得税费用中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额全部为对应所得税费用部分的金额,所以本题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确认的23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的是其他综合收益,不对应所得税费用,所以是不影响所得税费用的,所以本题计算递延所得税费用时只考虑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确认的15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即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120+(-15)=105(万元)。
4.
【答案】D
【解析】2016年12月31日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1022.35×(1+4%)=1063.24(万元),税法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与会计一致均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不发生减值的情况下,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点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题目梳理:将国债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对于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收回本金和利息-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到期前每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在不计提减值情况下与账面价值相等
所以本题的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一致,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提示】本题中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的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所以计算到期前的每期末的摊余成本不涉及本期收回的利息。
5.
【答案】A
【解析】甲公司2016年年末预计负债账面价值=3+(1×100+2×50)×(2%+8%)/2-5=8(万元),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0,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0=8(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8×25%=2(万元)。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点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
题目梳理:本题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要计算出2016年年末预计负债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两者的差额即为年末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再乘以所得税税率,可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
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在销售当期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如果税法规定,销售产品有关的支出可于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由于该类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在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价值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因此其计税基础为0。
预计负债年末的账面价值=年初余额+本年计提的-本年发生的,按照这样的方法计算年末账面价值。
6.
【答案】C
【解析】税法规定,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支出可以在税前列支,超过合理部分的薪资支出在当期和以后纳税年度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因此企业按照税法规定于当期扣除4200万元,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2016年12月31日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价值为5000万元,计税基础=账面价值5000万元-未来可税前扣除金额0=5000(万元),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0。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点为“暂时性差异”。
题目梳理:计算产生的暂时性差异,那么要计算出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均应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在未支付之前确认为负债。税法中对于合理的职工薪酬基本允许税前扣除,但税法中如果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的(如本题中的4200万元),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超过规定标准部分,应进行纳税调整。因超过部分在发生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在以后期间也不允许税前扣除,即该部分差额对未来期间计税不产生影响,所以该应付职工薪酬的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7.
【答案】A
【解析】税法规定,该类支出税前列支有一定的标准限制,根据当期A公司销售收入的15%计算,当期可予税前扣除900万元(6000×15%),当期未予税前扣除的300万元(1200-900)可以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其计税基础为300万元。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点为“广告费、计税基础”。
题目梳理: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如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期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那么本题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的金额为300万元,广告费已经支付,那么账面价值为0,以后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300万元即为计税基础。
8.
【答案】C
【解析】选项C,该项企业合并商誉计税基础为0,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点为“免税合并下商誉所得税的处理”。
题目梳理:在不考虑递延所得税的情况下,合并确认的商誉是,合并成本1200-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1000×100%=200(万元)。
免税合并:被合并方角度,属于税法采用特殊税务处理的情形,被合并方不去做处理,直接用原来的计税基础。
合并方的角度:
①税法承认原来的账面价值,而资产、负债需要根据公允价值入账,那么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产生了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属于可辨认资产、负债,需要调整被投资方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所以根据调整后的金额去比较得出商誉;
甲公司对于乙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是以公允价值入账的1000万元,但是这部分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是800万元,所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000-800)×25%=50(万元)。
借:商誉 5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50
所以,考虑递延所得税之后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950万元(1000-50),商誉的账面价值是250万元(200+50)。
②这个商誉有账面价值,但税法角度没有计税基础的,此时商誉对应的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影响。所以商誉的计税基础是0,选项C不正确。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9.
【答案】D
【解析】2015年年末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2200万元(2100+100),大于计税基础210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是由于甲公司没有出售该项投资的计划,可以控制该暂时性差异不被转回,故不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影响,选项D正确。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点为“长期股权投资、没有出售计划”。
题目梳理:对于权益法下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税法确定的计税基础为其取得时的成本,会计上对于初始投资成本确认的营业外收入和持有期间确认的投资收益,税法上是不承认的,所以2015年年末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200万元,计税基础为其取得的成本2100万元,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是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产生的有关暂时性差异是否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当考虑该项投资的持有意图:
(1)在准备长期持有的情况下,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投资企业一般不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2)在持有意图由长期持有转变为拟近期出售的情况下,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有关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根据题目条件“甲公司没有出售该长期股权投资的计划”可知,甲公司准备长期持有,所以不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10.
【答案】C
【解析】2016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200-600)×(1-40%)×25%=90(万元)。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点为“合并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
题目梳理:本题中个别报表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合并财务报表角度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合并报表角度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的差额×所得税税率,其中合并报表角度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其实就是因为内部交易导致的,实际上就是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金额,所以计算时可以分别确定其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然后计算暂时性差异,进而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即递延所得税资产=未实现内部损益金额×所得税税率。
11.
【答案】C
【解析】坏账准备期末余额=300+(150-50)=400(万元),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价值=4500-50-400=4050(万元),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余额4450万元。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点为“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题目梳理:应收账款的期末账面价值=应收账款账面余额-期末坏账准备余额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题目中给出的4500万元,需要计算出期末坏账准备余额。
期末坏账准备余额=期初余额150+本期计提的300-本期核销的50=400(万元),由于税法不认可资产计提的坏账准备以及核销的损失,所以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余额4500万元。
【提示】坏账准备为应收账款的备抵科目,抵减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
核销坏账的分录: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12.
【答案】A
【解析】应交所得税的金额=(2000-120+300-280)×25%=475(万元)。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点为“应交所得税”。
题目梳理: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题目给出了利润总额2000万元,那么计算出纳税调整的金额,由于国债利息收入免税,所以纳税调减120万元;发生的业务招待费3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为280万元,超过的20万元税法不允许税前扣除,所以在当期纳税调增。
13.
【答案】B
【解析】本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20×25%-4=26(万元),其中对应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30×25%=7.5(万元),本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00×25%-8=17(万元),则本期递延所得税费用=17-(26-7.5)=-1.5(万元)。
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6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7
所得税费用 1.5
其他综合收益 7.5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点为“本期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题目梳理: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首先计算出本题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的发生额,那么是用本期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得到的,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25%=100×25%=25(万元),期初余额为8万元,所以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为17万元;
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25%=120×25%=30(万元),期初余额为4万元,所以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额为26万元,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0×25%=7.5(万元),所以本期确认的对应科目为所得税费用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26-7.5=18.5(万元)。
根据公式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17-18.5=-1.5(万元),递延所得税费用为负数,那么在贷方,表示减少。
本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正常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30万元,所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0×25%=7.5(万元)对应的科目为其他综合收益。合计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额=18.5+7.5=26(万元)。
【提示】在计算本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以及递延所得税收益时,公式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都是对应所得税费用的。
14.
【答案】C
【解析】甲公司该无形资产2015年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150+250+300/6/2=425(万元),2015年应交所得税=(800-425×50%)×25%=146.88(万元),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因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不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所以所得税费用为146.88万元。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点为“所得税费用”。
题目梳理: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首先计算出应交所得税的金额,再计算出递延所得税费用的金额,两者相加即为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1)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所得税税率,题目中给出“2015年税前会计利润为800万元”,由于是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那么税法规定发生费用化支出的50%部分加计扣除,所以纳税调减425×50%,所以应交所得税=(800-425×50%)×25%=146.88(万元);
(2)递延所得税费用由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对应所得税费用的部分)确认的,那么由于本题是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不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所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费用的金额为0;
(3)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146.88+递延所得税费用0=146.88(万元)。
15.
【答案】D
【解析】转换日影响资产负债表中期初“未分配利润”项目的金额=[6100-(5000-600)]×(1-25%)×(1-15%)=1083.75(万元)。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点为“影响、未分配利润”。
题目梳理:本题应该注意的要点是,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换成公允价值模式属于会计政策变更,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的账面价值转入到公允价值,差额扣除所得税的影响后的金额计入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占15%,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占85%。
计提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原因:税法上不认可公允价值,计税基础=5000-600=4400(万元),账面价值为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即6100万元,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暂时性差异=6100-4400=1700(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700×25%=425(万元)。
附相关会计分录: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61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600
贷:投资性房地产 5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425
盈余公积 191.2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83.75
16.
【答案】D
【解析】A公司2016年年末预计负债账面价值为1500万元,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0=1500(万元),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相等,不产生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点为“债务担保、递延所得税资产”。
题目梳理:要计算出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首先计算出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由于“税法规定,与债务担保相关的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所以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那么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0=账面价值,暂时性差异为0,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