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课后习题十二
来源 :考试网 2019-05-14
中1.【答案】A
【解析】根据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公司净利润的分配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法定公积金;(3)提取任意公积金;(4)向股东(投资者)分配股利(利润)。
2.【答案】ABC
【解析】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法定盈余公积金的提取比例为当年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后)的10%。当法定盈余公积金的累积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所以选项D的表述不正确。
【链接】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法定公积金;3.提取任意公积金;4.向股东(投资者)分配股利(利润)
【提示1】法定公积金的提取比例为当年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后)的10%。当年法定公积金的累积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提示2】法定公积金提取后,可用于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企业用法定公积金转增资本后,法定公积金的余额不得低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3.【答案】D
【解析】因果预测分析法是指分析影响产品销售量(因变量)的相关因素(自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这种函数关系进行产品销售预测的方法。因果预测分析法最常用的是回归分析法,所以本题的答案为选项D。
4.【答案】D
【解析】移动平均法下的预测销售量=(1050+1120+1100)/3=1090(件)
修正移动平均法下的预测销售量=1090+(1090-1110)=1070(件)
5.【答案】B
【解析】单位产品价格=300/(1-15%-5%)=375(元)
6.【答案】B
【解析】销售利润率定价法属于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就是
在单位全部成本费用的基础上,加合理单位利润以及单位产品负担的税金来定价。销售利润率定价法下,单位利润=单位产品价格×销售利润率。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全部成本费用/(1-销售利润率-适用税率)=(200+5)/(1-15%-5%)=256.25(元)。
7.【答案】B
【解析】单位A产品的价格=(200000+370000)/[10000×(1-5%)]=60(元)
8.【答案】BCD
【解析】单位完全成本=17+3+(28+20)/8=26(元)
成本利润率定价法下的单位产品价格=26×(1+30%)/(1-5%)=35.58(元)
保本点定价法下的单位产品价格=26/(1-5%)=27.37(元)
单位变动成本=17+3=20(元)
变动成本定价法下的单位产品价格=20×(1+30%)/(1-5%)=27.37(元)
9.【答案】BCD
【解析】企业通过股权转让方式取得的投资收益需要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选项A的表述错误。
10.【答案】AD
【解析】如果企业并购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规定,合并企业可以对被合并企业的亏损进行弥补,获得抵税收益,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等于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乘以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所以选项AD的表述正确。
11.【答案】√
【解析】当且仅当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大于债务利息率时,负债筹资才能给股东带来正的财务杠杆效应,因此,使用债务筹资进行纳税筹划必须满足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大于债务利息率的前提条件。企业财务杠杆越高,所获得的利息抵税利益越大的同时,财务困境成本也在上升,因此在进行债务筹资纳税筹划时,必须考虑利息抵税利益与财务困境成本之间的权衡。
12.【答案】×
【解析】盈利企业处于非税收优惠期间时,应选择使存货成本最大化的计价方法,以达到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延迟纳税的目的。在通货膨胀时期,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会导致发出存货计价偏低,无法达到上述目的。
13.【答案】×
【解析】处于免税期的企业,应采用加大当期利润的税务处理方法。若采用加速折旧法,则可能导致免税期内利润较少,而免税期之后利润较多,从而纳税较多,因而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更能节约税负。
14.【答案】AC
【解析】剩余股利政策下,股利发放额每年随投资机会和盈利水平的波动而波动,不利于稳定股价,选项A是答案;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下,稳定的股利向市场传递着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利于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的信心,稳定股票的价格,选项BD不是答案;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下,收益波动导致股利波动,不利于稳定股价,选项C是答案。
15.【答案】ACD
【解析】一般来讲,公司的盈余越稳定,其股利支付水平也就越高,选项A的表述错误;公司要考虑现金股利分配对偿债能力的影响,确定在分配后仍能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所以偿债能力弱的公司一般不应采用高现金股利政策,选项B的表述正确;基于控制权的考虑,股东会倾向于较低的股利支付水平,以便从内部的留存收益中取得所需资金,选项C的表述错误;一般来说,股利支付水平越高,留存收益越少,公司的破产风险加大,就越有可能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因此,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债权人通常都会在债务契约、租赁合同中加入关于借款公司股利政策的限制条款,选项D的表述错误。
16.【答案】√
【解析】代理理论认为,高水平的股利支付政策降低了企业的代理成本,但同时增加了外部融资成本,理想的股利政策应当使两种成本之和最小。
17.【答案】B
【解析】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通常适用于经营比较稳定或正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但很难被长期采用。
【链接】(一)股利分配理论
股利无关论应用于剩余股利政策
股利相关论“手中鸟”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所得税差异理论;代理理论
18.【答案】
(1)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股数=200×(1+10%)=220(万股)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股本=2×220=440(万元)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资本公积=160+(35-2)×20=820(万元)
现金股利=0.2×220=44(万元)
利润分配后的未分配利润=840-35×20-44=96(万元)
(2)股票分割后的普通股股数=200×2=400(万股)
股票分割后的普通股股本=1×400=400(万元)
股票分割后的资本公积=160(万元)
股票分割后的未分配利润=840(万元)
(3)分配前市净率=35÷(1400÷200)=5
根据每股市价30元以及市净率不变可知:
每股股东权益=30/5=6(元/股)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股数=200×(1+10%)=220(万股)
每股市价30元时的全部股东权益=6×220=1320(万元)
每股市价30元时的每股现金股利=(1400-1320)÷220=0.36(元/股)
【思路点拨】发放股票股利不改变股东权益总额,改变的只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发放现
金股利减少未分配利润,从而减少股东权益总额。所以,股东权益的减少额就是发放的现金
股利额,用发放的现金股利额除以总的股数得到的就是每股现金股利。
(4)净利润=200×3.5=700(万元)
股票回购之后的每股收益=700/(200-4)=3.57(元/股)
市盈率=35/3.5=10(倍)
股票回购之后的每股市价=3.57×10=35.7(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