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造价工程师《土建工程》教材精讲:第一章第一节岩体的特征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7-19
中第一章 工 程 地 质
第一节 岩体的特征
一、岩石成因类型及其特征
岩浆岩 |
侵入岩 |
根据形成深度, 分为深成岩(大于 5km)和浅成岩(小于 5km) |
常形成岩基等大型侵入体,岩性一般较单一,以中、粗粒结构为主,致密坚硬,孔隙率小,透水性弱,抗水性强,故其常被选为理想的建筑基础, 如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长岩 |
多以岩床、岩墙、岩脉等状态产出,有时相互穿插。颗粒细小,岩石强度高,不易风化,但这些小型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岩性不均一,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风化蚀变严重,透水性增大,如花岗斑岩、闪长玢 岩、辉绿岩、脉岩。 | |||
喷出 岩 |
喷出岩是指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一般呈原生孔隙和节理发育,产状不规则,厚度变化大, 岩性很不均一,比侵入岩强度低,透水性强,抗风化能力差,如流纹岩、粗面岩、安山岩、 玄武岩、火山碎屑岩。 |
沉积岩 |
根据沉积岩的组成成分、结构、构造和形成条件,可分为碎屑岩(如砾岩、砂岩、粉砂岩)、 黏土岩(如泥岩、页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如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
变质岩 |
变质岩的构造主要有板状构造(平行、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分裂岩石成板状体)、千枚状构造(岩石呈薄板状)、片状构造(含大量呈平行定向排列的片状矿物)、片麻状构造(粒状变晶矿物间夹鳞片状、柱状变晶矿物并呈大致平行的断续带状分布)、块状构造(矿物均匀 分布、结构均一、无定向排列,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
绝大多数褶皱是在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工程在褶曲的翼部遇到的基本上是单斜构造,一般没有特殊不良的影响,但对于以下两种情况,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分析: | ||
(1)对于深路堑和高边坡 |
当路线垂直岩层走向或路线与岩层走 向平行但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相反时, 对路基边坡的稳定性是有利的。 |
不利的情况是路线走向与岩层的走向平行,边坡与岩层的倾向一致,尤其是边 坡的倾角大于岩层的倾角最为不利。 |
(2)对于隧道工程 |
一般选线从褶曲的翼部通过是比较有 利的。 |
在褶曲构造的轴部,应力作用最集中, 容易遇到工程地质问题,是不利的。 |
三、断裂构造(裂隙与断层)
裂隙 |
构造裂隙 |
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 的规律性。 |
张性裂隙主要发育在背斜和向斜的轴部,裂隙张开较宽,断裂面粗糙,一 般很少有擦痕,裂隙间距较大且分布不匀,沿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 |
扭(剪)性裂隙,一般多是平直闭合的裂隙,分布较密、走向稳定,延伸 |
|
|
|
较深、较远,裂隙面光滑,常有擦痕,一般出现在褶曲的翼部和断层附近 扭性裂隙常沿剪切面成群平行分布,形成扭裂带,将岩体切割成板状。 |
。 |
|
非构造 |
具有普遍意义的是风化裂隙,其主要发育在岩体靠近地面的部分,一般很少达到地面下 10~15m 的深度。裂隙分布零乱,没有规律性。 | ||
在工程上除有利于开挖外,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的影响。当裂隙主要发育方向与路线走向平 行,倾向与边坡一致时,不论岩体的产状如何,路堑边坡都容易发生崩塌等不稳定现象。 |
断层基本类型 |
①正断层。是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水平张应力或垂直作用力作用下形成。 |
②逆断层。是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强烈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形成。断层线 方向常和岩层走向或褶皱轴的方向一致,和压应力作用方向垂直。 | |
③平推断层。是由于岩体受水平扭应力作用,使两盘沿断层面发生相对水平位移的断层。其倾角一 般是近于直立的。 |
|
①公路工程路线布局,应尽量避开大的断层破碎带。 |
断层对工 |
②在断层发育地带修建隧道,当隧道轴线与断层走向平行时,应尽量避免与断层破碎带接触。隧 |
程建设的 |
道横穿断层时,虽然只是个别段落受断层影响,但因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必须预先考虑措 |
影响 |
施,保证施工安全。特别当岩层破碎带规模很大,或者穿越断层带时,会使施工十分困难,在确 |
|
定隧道平面布置时间,应尽量设法避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