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基础医学理论《病理学》复习要点:心绞痛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9-22

  心绞痛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由于心肌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心前区阵发性疼痛或紧迫感,疼痛常放射至左臂和左肩,每次发作一般持续3~5分钟,发作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其发作常有明显的诱因,如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寒冷以及暴饮暴食等,但亦可自发性发生。其发生机理为心肌暂时性缺血。正常情况下,心肌为维持其代谢活动必须有充足的血液供应,从中获取氧气和养料,当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不能满足当时心肌的代谢需要时,即可出现缺氧,引起某些代谢产物(如乳酸、组胺、缓激肽)堆积,并刺激心脏的传入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若兴奋扩散至支配皮肤浅表神经的相应脊髓节段,可引起疼痛放射。

  临床上,心绞痛主要有两型:

  1、劳累性心绞痛其特点是在运动或其它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下诱发引起,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即可消失。造成这型心肌氧供求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高度硬化、狭窄。致血液不能按需要相应增加。

  2、自发性心绞痛其特点是发作与心肌需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故常在休息时发作,无明显诱因。造成这型心肌氧供求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大支发生痉挛。

  心绞痛因缺血时间短暂,发作后心肌的代谢和功能仍可恢复正常。多次发作后心肌可发生小灶性坏死,以后即形成细小瘢痕。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