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病理学考点解析:急性炎症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2-07
中急性炎症
(一)急性炎症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液动力学改变及顺序 (1)细动脉短暂收缩,主要为轴索反射引起也有化学介质参与
(2)微血管扩张和血液加速(主要为化学介质作用,也有轴索反射作用)
(3)速度减慢(血浆外溢,血液粘度增加)
(二)血管通透性增加
(三)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
1.白细胞边集 (1)定义:炎症时,白细胞离开血管中心轴流,到达血管的边缘部,称为。
(2)原因:由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
2.白细胞粘着: 可能的机理 A.内皮细胞的电荷变化 B.二价阳离子的桥接作用 C.粘附分子及其相互作用
3.白细胞游出和化学趋化作用
(1) 定义: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的过程
(2)特点 A.游出是一种主动的阿米巴样运动。
B.游出的主要部位是内皮细胞连接处。
C.所有白细胞均可游出。
D.急性炎症和化脓性炎症时,主要游出细胞是中性粒细胞。
E.慢性炎症,以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游出为主。
F.病毒感染时,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游出为主。
G.过敏性炎症和寄生虫感染,以嗜酸性白细胞游出为主。
H.红细胞经过血管壁到达周围组织是一种被动过程,称为红细胞漏出。
(3) 炎性浸润 :白细胞在炎症灶内的组织间隙中弥散分布,称为炎性浸润。
浸润在组织间隙中的白细胞即为炎细胞。
(4)化学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做移动的现象称为趋化作用。这些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具有特异性
4.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1)吞噬作用 吞噬过程: a.识别和粘着 b.吞入 c.杀灭及降解
(2)免疫反应
(3)组织损伤作用
(四)炎症的化学介质
1、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体液中产生的、参与或介导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称为炎症介质
2、来源①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 血管活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白细胞产物:细胞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
②体液中产生的炎症介质: 激肽、补体和凝血三大系统。
3、主要类型: ①血管活性胺 ②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③血浆蛋白
(五)急性炎症的类型 (渗出性炎症)
1、浆液性炎: 粘膜的浆液性炎称为浆液性卡他性炎
2、纤维素性炎:
发生于不同部位的纤维素性炎症形态不一,可表现为:
(1)发生于黏膜的纤维素性炎称假膜性炎:
A.喉部(鳞状上皮)黏膜为固膜 B.气管(柱状纤毛上皮)黏膜为浮膜
(2)发生于浆膜的纤维素性炎可因运动形式不同,
表现为:A.胸膜、腹膜等呈片块状 B.心包脏壁层呈“绒毛状”
(3)在肺等疏松组织可发生组织“实变”
3、化脓性炎:
(1)多由化脓菌感染所致。
(2)以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变性、坏死。
(3)脓性渗出物称为脓液,含脓细胞、细菌、坏死组织碎片和少量浆液。
① 脓细胞是指脓液中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② 化脓性炎症分为:A.表面化脓和积脓a.发生在粘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称表面化脓。
b.化脓性炎发生于浆膜自然管腔时,脓液积存,称为积脓
B.蜂窝织炎: a.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称蜂窝织炎
b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c.容易扩散
C.脓肿: a.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b.造成局部组织溶解坏死,形成脓腔
c.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d.特定部位的脓肿 疖: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的脓肿
痈:多个疖的融合
4、出血性炎(1)微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含大量红细胞
(2)常见于急性传染病 有炎症的基本病变,不同于出血
(六)急性炎症的结局:
1.痊愈
2.迁延为慢性炎症
3.蔓延扩散:
(1)局部蔓延,经组织间隙或自然通道向周围组织或器官直接播散(可形成糜烂、溃疡、瘘管和窦道)
(2)淋巴道扩散 病原微生物进入淋巴管,随淋巴液运行,可致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3)血道扩散:A菌血症: 细菌入血,但无全身中毒症状
B毒血症:细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入血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C败血症: 细菌入血,生长繁殖,释放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阳性。
D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 细菌随血流至全身, 在肺、肝、肾、脑等处发生多发性脓肿。急性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