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病理学考点解析:坏死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1-10
中坏死(necrosis)
1.活体内局部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结构自溶,并引发炎症反应,是不可逆性变性。
2.基本病变: ①核固缩、碎裂、溶解
②胞膜破裂、细胞解体、消失
③间质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
④坏死灶周围有炎症反应。
3.类型:(1)凝固性坏死:
A.常见于心、肾、脾、肝等器官
B.多因缺血引起
C.肉眼观为与周围分界清楚
D.光镜观为细胞结构消失、组织轮廓可辨
E.其发生可能系坏死局部酸中毒致结构蛋白和酶蛋白变性、封闭蛋白质溶解过程之故。
F.特例: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a.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b.肉眼观似奶酪或豆渣 c.光镜观细胞和组织结构均消失。
(2)液化性坏死:
A.坏死组织呈液态;
B.好发于蛋白质少、脂质多或蛋白酶多的病灶。脑,胰腺
C. 特例:脂肪坏死: A.酶解性:见于急性胰腺炎。 B.创伤性:好发于皮下脂肪组织。
(3)纤维素样坏死:
A.结缔组织和血管壁内出现细丝状、颗粒状、小块状、红染的纤维素样物。
B.是结缔组织病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
C.多系崩解的胶原纤维、免疫球蛋白或免疫复合物及纤维蛋白的混合物。
(4)坏疽(gangrene)
A.概念;身体与外界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合并腐败菌感染。
B.分类:分为干性、湿性、气性三种,其比较如下。
类型 |
好发部位 |
原因 |
病变特点 |
全身中毒症状 |
干性坏疽 |
四肢、体表 |
A缺血、V通畅 |
干缩、黑褐色 分界清楚 |
轻或无 |
湿性坏疽 |
肺.肠.子宫.胆囊 |
A、V均阻塞 |
湿润、肿胀、 黑褐或边缘分 界不清楚 |
重,明显 |
气性坏疽 |
深部肌组织 |
创伤伴厌氧产气荚膜杆菌感染 |
肿胀、污秽、 蜂窝状、捻发音 分界不清 |
重,明显 |
4.结局::1在局部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2 溶解吸收 :小灶性坏死经酶解液化被淋巴管、血管吸收或被吞噬细胞吞噬。
3分离、排出:形成缺损
A.糜烂:皮肤、粘膜的浅表性坏死性缺损。
B.溃疡:皮肤、粘膜的较深在性坏死性缺损。
C.窦道:坏死形成的深在性盲管。
D.瘘管:两端开放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
E.空洞:较大坏死组织经自然管道排出后留下的空腔。
4机化与包裹:机化(organization):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被肉芽组织取代、逐渐纤维化的过程。
包裹(encapsulation):指仅发生较大范围坏死和异物周边的机化过程。
5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