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基础医学理论病理学考点解析:病毒性肝炎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0-31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是指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

  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 己六种

  基本病理变化:

  1.肝细胞变性:(1)细胞水肿:因肝细胞受损后细胞内水分增多造成。

  LM: 胞浆疏松化:肝C体积↑,胞浆疏松网状,半透明。 气球样变:肝C肿大呈球形,胞浆完全透明。

  EM:内质网扩张,囊性变;线粒体肿胀;核蛋白脱颗粒。

  (2)脂肪变:肝细胞中脂肪空泡↑,小囊泡或大空泡。

  (3)嗜酸性变:肝C胞浆→脱水→浓缩→嗜酸性↑累及单个/几个肝C。细胞死亡前兆。

  2. 肝细胞坏死

  (1)嗜酸性坏死:坏死细胞核固缩→消失,浆浓缩→红染圆形小体→入窦周或窦中→嗜酸性小体细胞凋亡。

  (2)溶解性坏死: ①点状坏死(spotty necrosis):单个或数个肝C的坏死。

  ②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肝小叶周边界板肝C的灶性坏死和崩解,界板呈虫蚀状缺损。见于慢性肝炎。

  ③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指肝细胞带状融合性溶解坏死,中央V-汇管区,汇管区-汇管区,中央V-中央V之间的连接坏死带。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

  ④ 大片坏死: 亚大快坏死 大块坏死

  3. 炎细胞浸润

  4. 再生与增生

  病毒性肝炎: 普通型(急性 慢性) 重型: 急性 亚急性

  1.急性(普通型)肝炎 无黄疽型:HBV;黄疽型:HAV。

  临床表现:①肝大、肝区疼痛或压痛; ②血清谷丙转氨酶↑ ③黄疸

  病变:【大体】:肝体积↑,被膜紧张。

  【镜下】: ①肝C变性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②坏死点状坏死及嗜酸性小体。③汇管区及小叶内炎细胞浸润。

  结局:1.痊愈:半年~1年可恢复 2. 转为慢性:丙型(50%)、乙型

  2.慢性(普通型)肝炎: 病程>半年 分型: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迁徙性肝炎

  病变:轻度慢性肝炎:点/灶状坏死,碎片状坏死轻,汇管区纤维↑,小叶结构完整。

  中度慢性肝炎:坏死↑ 灶性坏死 碎片坏死重 桥接坏死

  重度慢性肝炎:坏死广泛严重, 重度碎片状坏死, 大片桥接坏死, 肝C不规则再生, 纤维间隔分割, 假小叶形成

  毛玻璃样肝细胞:LM:肝C浆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含大量HBsAg),不透明似毛玻璃样

  EM:线状或小管状物质积存于内质网池内

  IHC:HBsAg阳性

  分布:HBSAg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发展迅猛,病死率高。

  病理变化:【大体】肝体积↓↓(左叶),重量↓,质柔软,被膜皱缩。切面呈黄或红褐色(急性黄色/红色肝萎缩)。

  【镜下】:①坏死:严重、广泛。肝索解离,溶解→大块坏死。 ②小叶中央开始坏死→四周,残留肝C少。

  ③肝窦扩张充血、出血;枯否C增生肥大。 ④小叶内及汇管区L和M浸润。 ⑤肝C再生不明显。

  (2)亚急性重型肝炎

  病理变变:【大体】:肝缩小,被膜皱缩,呈黄绿色(亚急性黄色肝萎缩)。

  【镜下】:亚大块坏死 + 肝C结节状再生;原小叶结构丧失;小叶内外炎细胞↑。周边小胆管增生 + 胆汁淤积→胆栓。

  结局:坏死后性肝硬化。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