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儿科学考点:小儿腹泻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1-12
中1.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者
为侵袭性细菌以外的病因(如病毒、非侵袭性细菌、寄生虫等肠道内、外感染或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泻,有时伴脱水症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生理性腹泻 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近年来发现此类腹泻可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转为正常。
(2)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
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泻、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过敏性腹泻等,可根据各病特点进行鉴别。
2.大便有较多白细胞者
常由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仅凭临床表现难以区分,必要时应进行大便细菌培养、细菌血清型和毒性检测,尚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细菌性痢疾 常有流行病学接触史,便次多,量少,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确诊。
(2)坏死性肠炎 中毒症状较严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高热,大便糊状呈暗红色,渐出现典型的赤豆汤样血便,常伴休克,腹部X线摄片呈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脱水的分度
健康人的血浆微碱性,pH为7.4(7.35~7.45)。pH<7.35称为酸中毒,pH>7.45称为碱中毒。
脱水程度反映患病后累积的体液丢失量,一般根据精神、神志、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前囟、眼窝、尿量及就诊时体重等综合分析判断。常将其分轻、中、重三度。
西医治疗原则
饮食疗法 腹泻时应注意进行饮食调整,减轻胃肠道负担,但是由于肠黏膜的修复及蛋白丢失导致机体对蛋白质需求增加,故控制饮食应适当,以保证机体生理的需要量,补充疾病消耗,利于疾病的恢复。
液体疗法 主要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常用的液体疗法有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法。
药物治疗
(1)控制感染 病毒性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应合理使用液体疗法,选用微生态制剂和肠黏膜保护剂。但对重症患儿、新生儿、小婴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应选用抗生素。根据大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黏液、脓血便患者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针对病原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婴幼儿选用氨基糖甙类和其他有明显副作用的药物时应慎重。
(2)微生态疗法 常用的有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粪链球杆菌、需氧芽孢杆菌等菌制剂。
(3)肠黏膜保护剂 与肠道黏液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强其屏障功能,同时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如蒙脱石粉。
重度脱水伴有休克的补液方法
如重度脱水,尤其对于有明显血容量和组织灌注不足的患儿,应首选快速应用2:1含钠液,按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分钟至1小时内静脉输入,以迅速改善循环血量和肾功能;其余累计损失量于8~12小时内输完。
患儿,男,l岁。患婴幼儿腹泻2d.泻下急迫,大便呈稀水蛋花样,有黏液及辛臭味,伴阵发啼哭,发热,烦躁,口渴,困倦,小便短赤,肛门灼热、发红。其证型是
A.伤食
B.风寒
C.脾虚
D.湿热
E.脾肾阳虚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湿热泻
证候: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黏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躁,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患儿,女,10岁。因偶感风寒后出现腹泻症状,大便清稀,夹有泡沫,同时伴有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其方剂首选
A.香连丸
B.葛根黄芩黄连汤
C.藿香正气散
D.芍药汤
E.白头翁汤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风寒泻
证候: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治疗婴幼儿湿热泄泻首选主方为
A.藿香正气散
B.葛根黄芩黄连汤
C.香连丸
D.芍药汤
E.白头翁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婴幼儿湿热泄泻首选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