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中西医助理医师方剂学复习资料:治风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0-22

  治风剂

  概述

  适用范围:

  “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息。

  应用注意事项: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药物】川芎 荆芥 防风 白芷 羌活 细辛 炙甘草 薄荷 (茶)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证候】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配伍意义】

  薄荷疏风散热,清利头目;

  茶叶苦寒清降之性,既可上清头目,又能制约风药之温燥,更使升中有降,以防温燥升散太过而伤正。

  消风散(《外科正宗》)

  【组成药物】

  荆芥 防风 蝉蜕 牛蒡子 苦参 木通 苍术 当归 生地 胡麻 石膏 知母 甘草

  【功用】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主治证候】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配伍意义】

  本方寓“治风先治血”,使“血行风自灭”之义。

  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组成药物】白附子 白僵蚕 全蝎 热酒

  【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证候】风中头面经络。口眼?斜,或面肌抽动,舌淡红,苔白。

  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药物】 秦艽 防风 川羌活 独活 细辛 白芷

  熟地黄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黄 黄芩 石膏 白术 茯苓 甘草

  【功用】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证候】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

  小活络丹(原名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证候】风寒湿痹。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有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平息内风

  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组成药物】 羚羊角 双钩藤 霜桑叶 滁菊花 鲜生地 生白芍 淡竹茹 京川贝 茯神木 生甘草

  【功用】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主治证候】肝热生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以及肝热风阳上逆,头晕胀痛,耳鸣心悸,面红如醉,或手足躁扰,甚则瘛疭,舌红,脉弦数。

  【配伍意义】

  京川贝、淡竹茹清热化痰通经;

  生甘草合白芍柔筋缓急而舒挛。

  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药物】怀牛膝 生赭石 生龙骨 生牡蛎 生龟板 生白芍 玄参 天冬 川楝子 生麦芽 茵陈 甘草

  【功用】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主治证候】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斜,甚或眩晕颠扑,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配伍意义】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三味,既清泄肝阳之有余,又顺肝木之性,使镇潜平降而无伤肝之弊。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组成药物】 天麻 钩藤 石决明 山栀 黄芩 川牛膝 益母草 杜仲 桑寄生 夜交藤 朱茯神

  【功用】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证候】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组成药物】鸡子黄 干地黄 生白芍 麦冬 生龟板 生鳖甲 生牡蛎 麻仁 阿胶 五味子 炙甘草

  【功用】滋阴息风。

  【主治证候】阴虚风动证。手足瘛疭,形瘦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时时欲脱者。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