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8中西医助理执业医师传染病学复习资料:第四单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3-19

  结论:

  入院至发病的时间>潜伏期

  院内感染

  下列各项,不属医院感染的是( )

  A.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B.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算起感染时间超过其平均潜伏期的感染

  C.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算起感染时间没有超过其平均潜伏期的感染

  D.新生儿经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E.肿瘤患者住院化疗期间出现带状疱疹

  【正确答案】C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获得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防护原则

  标准预防的概念: 全面预防

  即所有的患者均被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患者,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全面预防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患者。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标准预防操作原则 全面预防

  1.标准预防针对所有为患者实施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不论患者是否传染病患者,都要采取标准预防。

  2.标准预防技术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和面罩等基本措施。

  3.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4.医护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穿隔离衣或围裙。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戴手套操作过程中,要避免已经污染的手套触摸清洁区域或物品。

  6.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7.对患者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安全处置并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8.立即清洁污染的环境。

  9.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10.保证废弃物的正确处理。要求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清洁手套,处理体液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

  隔离措施

  接触隔离:

  接触传播指病原微生物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之上,还要实施接触隔离。

  接触隔离技术:

  设置隔离单元;洗手和手套;隔离衣

  飞沫隔离

  飞沫传播又称微粒传播,是指经由带有病原微生物的较大飞沫微粒(微粒直径>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移动而发生的传播(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飞沫微粒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m。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之上,还要实施飞沫隔离。

  飞沫微粒

  飞沫隔离技术:

  ①最好将患者安置在单独隔离室;

  ②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同用一隔离室时,每床间距应不少于1米,不需要专用的空气处理设备,房间门可以保持开放;

  ③在近距离(1米之内)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

  ④限制患者的活动和外出,如果必须外出,患者必须戴口罩。

  空气隔离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如SARS)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气溶胶(微粒直径≤5μm)携带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传播。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时间长,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远处,可造成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之上,还要实施空气隔离。

  空气隔离技术主要有:

  ①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以防止空气传播;

  ②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帽子、防护服;

  ③如病情容许,患者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