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强化试题(三)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1-12
中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休克类型属低排高阻型休克,可予抗胆碱类药物改善微循环障碍,如山莨菪碱。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诊断急性菌痢必做的检查是粪便常规。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急性菌痢应根据当地志贺菌耐药情况、个体差异、大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避免滥用。疗程为3~5日。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多发生于夏秋季,常有高热、惊厥、昏迷等表现,需与中毒型菌痢相鉴别。乙脑起病与进展相对缓慢,循环衰竭少见,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明显,脑脊液可有蛋白及白细胞增高,粪便检查多无异常,乙脑病毒特异性抗体IgM阳性可资鉴别。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大便检出病原体是鉴别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可靠的依据。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菌痢粪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15个/高倍视野),可见红细胞。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粪便培养出志贺菌是确诊菌痢的主要依据。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菌痢的预防应采用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菌痢的抗菌治疗:氟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但儿童、孕妇及哺乳期患者应慎用。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急性典型菌痢:起病急,有发热(体温可达39℃或更高)、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或脓血便,并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1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急性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者即为慢性菌痢。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1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我国的优势血清型为福氏2a、宋内、痢疾I型,其他血清型相对比较少见。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1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菌痢急性期肠黏膜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1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志贺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内毒素吸收入血后,不但可以引起发热和毒血症,还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系统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引起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感染性休克、DIC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临床上表现为中毒型菌痢。
志贺菌的外毒素具有细胞毒性,可导致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神经毒性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肠毒素类似霍乱肠毒素,可导致水样泻,甚至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1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细菌性痢疾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1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1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1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伤寒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计数减少或消失,此有助于诊断和判断病情;血小板也可减少。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1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伤寒患者给予消化道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周1次、连续2次粪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2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伤寒带菌者的治疗:成人带菌者可用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治疗,疗程4~6周。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2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伤寒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炎性增生反应,镜下见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2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尿培养早期常为阴性,病程3~4周阳性率约25%。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2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培养是确诊伤寒最简便而可靠的检查。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2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正常人血清中可能有低效价凝集抗体存在,肥达反应“0”效价≥1:80,“H”效价≥1:160,对伤寒有辅助诊断意义。仅有“H”抗体效价增高,而“0”抗体效价不高,可能是患过伤寒,或接种过伤寒、副伤寒菌苗的回忆反应。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2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伤寒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计数减少或消失,此有助于诊断和判断病情;血小板也可减少。故答案选择C。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2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伤寒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为高,可达90%。阳性率受病程及应用抗菌药的影响小,已开始抗菌治疗者仍可获阳性结果。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2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伤寒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为高,可达90%。阳性率受病程及应用抗菌药的影响小,已开始抗菌治疗者仍可获阳性结果。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2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伤寒血培养: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以后阳性率逐渐下降,至第4周常转为阴性,复发或再燃时可又呈阳性。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2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细菌培养是确诊伤寒的主要手段。包括血培养,骨髓培养,粪便培养和尿培养。
血培养: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以后阳性率逐渐下降,至第4周常转为阴性,复发或再燃时可又呈阳性。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3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伤寒杆菌内毒素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伤寒的持续性发热是由于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激活了伤寒病灶内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并释放致热源所致,内毒素还可诱发DIC。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吞噬作用增加及内毒素等的作用可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或贫血等。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3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肥达反应对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常在病程第1周末出现阳性,第3~4周阳性率可达90%,其效价随病程的演变而递增,第4~5周达高峰,至恢复期应有4倍以上升高。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3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伤寒杆菌由口入胃,进入小肠,经肠粘膜侵入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繁殖,再经门静脉或胸导管进入血流,形成初期菌血症。如机体免疫力弱,则细菌扩散至骨髓、肝、脾及淋巴结等组织大量繁殖,至潜伏期末再次大量侵入血流,形成第二次菌血症而开始出现发热、皮疹及肝脾肿大等伤寒表现。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3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伤寒病程第一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呈纽扣样突起,第二周淋巴组织坏死,第三周坏死组织开始脱落,形成溃疡,第四周以后溃疡组织逐渐愈合,一般不留瘢痕。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3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伤寒慢性带菌者多为胆囊带菌,胆囊造影可发现胆石或胆囊功能障碍,有时可发展为急性胆囊炎。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3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伤寒见持续性发热、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等典型表现。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3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伤寒患者自潜伏期开始即从粪便中排菌,发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强。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3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伤寒部分患者于病程第6~12日皮肤出现暗红色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散在分布于前胸和上腹部。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3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伤寒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传染源。患者自潜伏期开始即从粪便中排菌,发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病后可成为长期带菌者,持续带菌超过3个月者称为慢性带菌者。慢性带菌者由于不宜引起注意,故为主要传染源。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3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伤寒轻型:症状较轻,体温多在38℃左右,病程短,1~2周即可痊愈。伤寒轻型:症状较轻,体温多在38℃左右,病程短,1~2周即可痊愈。若肥达反应阴性,不能排除伤寒。有少数伤寒患者肥达反应始终呈阴性。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4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斑疹伤寒第5~6病日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4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D组,革兰染色阴性,不产生芽孢和荚膜。含有菌体O、鞭毛H、表面Vi抗原。O抗原和H抗原的抗原性较强,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临床可用于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Vi抗原的抗原性较弱,随伤寒杆菌的清除其抗体也随之消失,可用于慢性带菌者的调查及疗效评价。伤寒杆菌可产生内毒素,对伤寒的发病起着较重要作用。伤寒杆菌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更好。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4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伤寒极期:病程第2~3周,持续性高热达39℃~40℃,多为稽留热型。大多数患者于起病1周左右可有脾大,质软或有轻压痛。部分患者肝脏亦大,重者可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提示有中毒性肝炎存在。伤寒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肥达反应对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常在病程第1周末出现阳性,第3~4周阳性率可达90%,其效价随病程的演变而递增,第4~5周达高峰,至恢复期应有4倍以上升高。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4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暴发型流脑休克型:脑膜刺激征大多缺如,脑脊液大多澄清,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血培养多为阳性。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4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补液为普通型流脑的一般治疗,或暴发性流脑休克型抗休克的治疗,暴发性流脑脑膜炎型的治疗包括:1.针对病原的治疗;2.针对脑水肿的治疗:重症患者可用高渗葡萄糖与甘露醇交替应用,直至颅内高压症状好转为止。亦可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3.针对呼吸衰竭的治疗:及时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呼吸兴奋剂;4.针对高热惊厥的治疗。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4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脑脊液检查: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明显增高,蛋白质增高,而糖及氯化物明显降低。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4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流脑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明显增高,蛋白质增高,而糖及氯化物明显降低。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4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普通型流脑:青霉素为首选药,较大剂量青霉素能使脑脊液内药物达到有效浓度,从而获得满意疗效。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4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有严格季节性,在7~9月间流行。无皮肤黏膜瘀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4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流脑的潜伏期1~10日,一般为2~3日。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5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流脑以A、B、C三群最常见。在我国长期流行菌群为A群,B群和C群散发。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5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重要的体征是皮疹,约70%的患者可有皮肤黏膜的瘀点、瘀斑。病情严重者瘀点、瘀斑可迅速扩大,甚至可因血栓形成而发生皮肤大片坏死。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5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霍乱补液的原则是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
【该题针对“霍乱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5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及时足量补液是治疗霍乱的关键。
【该题针对“霍乱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5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霍乱早期应用抗菌药物有助于缩短腹泻和排菌时间,减少腹泻次数及排泄量,降低病后带菌率等,但不能代替补液。目前常用药物为氟喹诺酮类。
【该题针对“霍乱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5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抗菌抗体中的抗凝集素抗体在病后第5日出现,1~3周达高峰。
【该题针对“霍乱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5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剧烈腹泻和呕吐,导致体内水和电解质大量丢失,迅速出现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者可出现循环衰竭。
【该题针对“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5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霍乱多以剧烈腹泻开始,病初大便尚有粪质,迅速成为黄色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无粪臭,每日可达数十次,甚至失禁。一般无发热和腹痛(O139群除外),无里急后重。呕吐多在腹泻数次后出现,常呈喷射状,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后为水样,严重者亦可为米泔水样,轻者可无呕吐。
【该题针对“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5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根据脱水程度,临床上可分为轻、中、重3型。另外,还有一型称为暴发型,亦称中毒型或干性霍乱,非常罕见。
【该题针对“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5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患者吐泻物和带菌者粪便污染水源及食物,特别是水源被污染后易引起局部暴发。
【该题针对“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6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霍乱弧菌分泌霍乱肠毒素引起剧烈腹泻。
【该题针对“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B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外周血WBC增多,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7%)。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白细胞计数:第3病日后逐渐升高,可达(15~30)×109/L,少数重症患者可达(50~100)×109/L。血小板:从第2病日起开始减少,一般在(50~80)×109/L左右,休克期与少尿期最低,并可见异型血小板。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霍乱多见水样便。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菌痢多见黏液便。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的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中毒型菌痢: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较为常见,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成人偶有发生。起病急骤、发展快、病势凶险。突起畏寒、高热,全身中毒症状重,可有烦躁或嗜睡、昏迷及抽搐等,数小时内可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急性典型菌痢:起病急,有发热(体温可达39℃或更高)、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或脓血便。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脑膜炎球菌属奈瑟菌属。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痢疾杆菌属志贺菌属。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6、
【正确答案】 D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小檗碱(黄连素)有减少肠道分泌的作用,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使用,每次0.1~0.3g,每日3次,7日为一疗程。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我国的优势血清型为福氏2a、宋内氏、痢疾I型。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痢疾志贺菌产生外毒素的能力最强。
【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氟喹诺酮类是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如氧氟沙星等。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伤寒并发中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卧床休息,注意输液量和速度,营养心肌治疗。必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9、
【正确答案】 C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菌体抗原为伤寒杆菌、副伤寒甲、乙杆菌的共同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IgM,出现早,但维持时间短。鞭毛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为IgG,出现晚,但维持时间长。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1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治疗菌痢,氟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但儿童、孕妇及哺乳期患者应慎用。常用的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不能口服者也可静脉滴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氟喹诺酮类是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能抑制细菌DNA旋转酶,阻碍DNA复制,口服吸收完全,体内分布广,胆囊浓度高,副作用少,不易产生耐药。
【该题针对“伤寒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典型伤寒:持续性高热,皮疹,相对缓脉,全身毒血症状明显。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轻型伤寒:症状较轻,体温多在38℃左右,病程短,1~2周即可痊愈。多见于儿童,或早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或已接受过伤寒菌苗注射者。目前临床上较多见,易漏诊或误诊。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1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伤寒顿挫型:起病较急,开始症状典型,但病程极短,约1周左右发热等症状迅速消退而痊愈。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伤寒逍遥型:发热及毒血症症状轻微,可照常工作。部分患者以肠出血或肠穿孔就医时被发现。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1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患者有临床症状,且结合骨髓培养可以考虑为伤寒病例。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少数伤寒患者病后可成为长期带菌者,持续带菌超过3个月者称为慢性带菌者。 结合题干“慢性”及“伤寒杆菌阳性”考虑为伤寒带菌者。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1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伤寒极期持续性高热达39℃~40℃,多为稽留热型,少数为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型。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伤寒初期(侵袭期):病程第1周。缓慢起病,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体温呈弛张热型,逐渐上升,于5~7日内达39℃或以上。
【该题针对“伤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1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目前多用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来进行乙脑的早期诊断。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流脑:脑脊液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明显增高。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1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流脑:脑脊液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阿米巴痢疾的实验室检查首选大便涂片镜检。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A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17、
【正确答案】 D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流脑治疗首选青霉素;伤寒首选氟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等。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1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流脑:细菌培养取患者血液、脑脊液、骨髓等作病原菌培养,阳性者可确诊。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细菌培养是确诊伤寒的主要手段。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1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以高热、出血、肾损害为主要表现。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暴发型流脑分休克型、脑膜脑炎型以及混合型。休克型可见高热、瘀斑、休克以及呼吸衰竭。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20、
【正确答案】 A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流脑病原菌主要通过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借空气经呼吸道传播。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2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新发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22、
【正确答案】 E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菌痢全年均可发病,夏秋季高发,一般从5月开始上升,8~9月达高峰,10月以后逐渐下降。流脑全年散发,但以冬春季高发,一般发病集中在11月至来年5月,3、4月份为高峰。
【该题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2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霍乱中型每日尿量为<500ml,霍乱重型每日尿量为<50ml。
【该题针对“霍乱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E
【该题针对“霍乱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2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补液量与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失水程度、血压、脉搏、尿量和血浆比重等决定,最初24小时总入量按临床分型的轻、中、重分别给3000~4000ml、4000~8000ml、8000~12000ml。
【该题针对“霍乱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C
【该题针对“霍乱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2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早期应用抗菌药物有助于缩短腹泻和排菌时间,减少腹泻次数及排泄量,降低病后带菌率等,但不能代替补液。
【该题针对“霍乱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重症患者在补足液体后,若血压仍较低,提示可能存在中毒性休克,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血管活性药物。
2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具有下列三项之一者可诊断为霍乱: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2)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做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呈8倍以上增长者。
(3)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日内有腹泻症状者。
【该题针对“霍乱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细菌培养是确诊伤寒的主要手段。
1.血培养: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以后阳性率逐渐下降,至第4周常转为阴性,复发或再燃时可又呈阳性。
2.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为高,可达90%。阳性率受病程及应用抗菌药的影响小,已开始抗菌治疗者仍可获阳性结果。
3.粪便培养:整个病程中均可阳性,第3~4周阳性率最高,可达75%。粪便培养阳性表示大便排菌,有传染性,除外慢性胆囊带菌者,对伤寒有诊断意义。
4.尿培养:早期常为阴性,病程3~4周阳性率约25%。
【该题针对“霍乱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2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及时足量补液是治疗霍乱的关键。补液的原则是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
【该题针对“霍乱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关键治疗,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该题针对“霍乱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2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流脑病原菌主要通过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借空气经呼吸道传播。
【该题针对“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为国际检疫传染病,我国法定管理传染病种的甲类传染病。
【该题针对“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2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霍乱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cholera toxin,CT),是霍乱的主要致病物质。
【该题针对“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流脑:内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内毒素通过刺激内皮细胞、吞噬细胞等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导致血管痉挛、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局部出血、坏死、细胞浸润及栓塞,还可致微循环障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感染性休克。
【该题针对“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3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慢性迁延型:急性菌痢病情迁延不愈,时轻时重,反复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常有黏液及脓血。长期腹泻可致营养不良、贫血等。
【该题针对“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霍乱肠毒素还能促使肠黏膜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增加,使腹泻的水样便中含有大量黏液。腹泻导致的失水使胆汁分泌减少,所以吐泻物呈“米泔水”样。
【该题针对“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3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具有多宿主性和动物源性,其中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在我国是黑线姬鼠(野鼠型)、褐家鼠(家鼠型)等。
【该题针对“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霍乱: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
【该题针对“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3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志贺菌经口进入体内,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繁殖、释放毒素,引起炎症反应和小血管循环障碍,致肠黏膜炎症、坏死及溃疡,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
【该题针对“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霍乱弧菌进入小肠后,依靠鞭毛的运动,穿过粘膜表面的粘液层,可能藉菌毛作用粘附于肠壁上皮细胞上,在肠粘膜表面迅速繁殖,经过短暂的潜伏期后便急骤发病。该菌不侵入肠上皮细胞和肠腺,也不侵入血流,仅在局部繁殖和产生霍乱肠毒素,此毒素作用于粘膜上皮细胞与肠腺使肠液过度分泌,从而患者出现上吐下泻,泻出物呈“米泔水样”并含大量弧菌,此为本病典型的特征。
【该题针对“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3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典型菌痢:起病急,有发热(体温可达39℃或更高)、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或脓血便,并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
【该题针对“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霍乱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
【该题针对“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试题】【进入购买】 欢迎加入执业医师交流群:248943119,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