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妇科学考点:第九单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1-04
中2018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妇科学考点:第九单元
治法概要
内治法
内分泌治疗
中医内治法
外治法
药物治疗
物理疗法
内治法
内分泌治疗 目的是为了调整、恢复女性的生殖内分泌节律及功能,改善女性的精神、心理、内分泌、代谢和机体功能状态。
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促性腺激素类药物、性激素类药物(雌激素类药物、孕激素类药物、雄激素类药物)、抗催乳素类药物、抗雌激素类药物、抗孕激素类药物、抗雄激素类药物、前列腺素。
中医内治法
滋肾补肾
疏肝养肝
健脾和胃
调理气血
清热解毒
利湿除痰
调理奇经
(一)滋肾补肾
1.补肾益气 适用于肾气不足引起的月经失调、崩漏、闭经、先兆流产、滑胎、子宫脱垂等,治宜补肾固肾。代表方如寿胎丸、补肾固冲丸。
2.滋肾益阴 适用于肾阴不足或肾精亏损所致的月经失调、绝经综合征、先兆流产、不孕症。代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养精种玉汤等。
若阴不敛阳,阳失潜藏,阴虚阳亢,可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治宜滋阴潜阳。
若肾水不能上济,心肾不交,心火偏亢可致经行口糜、经行失眠、妊娠心烦、绝经前后诸证等,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若肾水不足,虚火上炎,肺失宣润可致经行吐衄、妊娠咳嗽、妊娠失音等,治宜滋肾润肺宣气。代表方如顺经汤、百合固金汤等。
若肾水不能涵养肝木,使肝肾不足,冲任损伤,可致崩漏、闭经、痛经、月经不调、滑胎、胎萎不长、不孕、阴痒等,治宜滋肾养肝。可于滋肾药中加养肝之品。代表方有调肝汤、一贯煎等。
3.温肾助阳
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可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痛经、闭经、崩漏、经行浮肿、经行泄泻、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妊娠肿胀、妊娠小便不通、不孕症等,治宜温肾扶阳。
代表方如肾气丸、右归丸、内补丸等。
若肾阳不足,脾阳失煦可致月经后期、闭经、胎萎不长、带下病、妊娠肿胀、不孕症等,治宜温肾培脾。可于温肾药中加温脾之药。
代表方如健固汤、真武汤。
若肾阴阳俱虚可致崩漏、闭经、绝经前后诸证、滑胎、不孕症等,治宜阴阳双补。
代表方如归肾丸、二仙汤等。
总结--滋肾补肾
是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常用治疗大法之一。临证时,应辨清属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肾阴阳俱虚等证。
若肾阴不足或肾精亏损者,治宜滋肾养阴、填精益髓,代表方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养精种玉汤等。
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者,治宜温肾扶阳,代表方如肾气丸、右归丸、内补丸等。
若肾气不足者,治宜补肾固肾,代表方如寿胎丸、补肾固冲丸。
若肾阴阳俱虚者,治宜阴阳双补,上述药物可参合使用,其代表方如归肾丸、二仙汤等。
(二)疏肝养肝
1.疏肝解郁 适用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导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行乳房胀痛、妊娠腹痛、妊娠肿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缺乳、不孕症等。治宜疏肝理气。
代表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下乳涌泉散。
【A1型题】
治疗肝气郁结,肝失条达所致之妇科疾患,宜选用
A.镇肝熄风汤
B.龙胆泻肝汤
C.逍遥散
D.四逆散
E.二陈汤
[答疑编号700216090101]
【正确答案】C
若肝郁化火,热扰冲任可致月经不调、崩漏、胎漏等。治宜疏肝清热。代表方剂如丹栀逍遥散。若肝经湿热,肝胆火盛,还可致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痛经、带下病、产后发热、产后恶露不绝、阴痒、阴疮等,治宜清肝泻热。代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清肝止淋汤。
若肝郁脾虚可致月经不调、崩漏、经行泄泻、妊娠肿胀等,治宜舒肝实脾。代表方剂如逍遥丸、痛泻要方。
2.养血柔肝 适用于肝阴不足,肝血衰少引起的月经不调、闭经、绝经前后诸证等,治宜养血柔肝。代表方剂如杞菊地黄丸、一贯煎、二至丸。
凡肝血不足,肝阳上亢,甚至肝风内动而致妊娠眩晕、妊娠痫证、经行头痛、绝经前后诸证等,治宜平肝潜阳,或镇肝息风。代表方剂如天麻钩藤饮、镇肝息风汤。
总结--疏肝养肝
若肝郁气滞,疏泄失常者,治宜疏肝解郁,代表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下乳涌泉散。
若肝郁化火,热扰冲任者,治宜疏肝清热,代表方如丹栀逍遥散。
若肝经湿热,肝胆火盛者,治宜清肝泄热,代表方如龙胆泻肝汤、清肝止淋汤。
若肝阴不足,肝血衰少者,治宜滋阴养肝或补血养肝,代表方如杞菊地黄丸、一贯煎、二至丸。
若兼气郁者,宜滋阴疏肝,代表方如一贯煎。
若肝血不足,肝阳上亢,甚至肝风内动者,治宜平肝潜阳,或镇肝熄风,代表方如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
若肝郁脾虚者,治宜疏肝实脾,代表方如逍遥丸、痛泻要方。
(三)健脾和胃
1.健脾益气
适用于脾胃虚弱,化源不足,血海不盈所致的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胎漏、胎动不安、胎萎不长、胎死腹中、缺乳等,治宜健脾益气。代表方剂如四君子汤等。
若脾虚中气下陷,甚或统摄无权,可致月经过多、崩漏、经期延长、胎动不安、产后乳汁自出、子宫脱垂等,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代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举元煎、固冲汤。
若中阳不振,脾失健运,水湿泛溢,可致经行浮肿、经行泄泻、带下病、妊娠水肿、胎水肿满等,宜温补脾胃,升阳除湿。代表方剂如理中丸、白术散、完带汤。
2.健脾和胃
适用于脾胃素弱,胃失和降,或肝旺伐胃,冲气上逆引起的妊娠恶阻,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代表方剂如香砂六君子汤、苏叶黄连汤。
因热而上逆者,宜清热降逆。代表方剂如加味温胆汤。
因寒而上逆者,宜温中降逆。代表方剂如小半夏加茯苓汤、干姜人参半夏汤。
总结--健脾和胃
若脾胃虚弱者,治宜健脾益气,代表方如四君子汤等。
若脾虚中气下陷,或统摄无权者,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代表方如补中益气汤、举元煎、固冲汤。
若脾失健运,水湿泛溢者,治宜温补脾胃、升阳除湿,代表方如理中丸、白术散、完带汤。
若胃失和降,或肝旺伐胃,冲气上逆者,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代表方如香砂六君子汤、苏叶黄连汤。
因热而上逆者,宜清热降逆,代表方如加味温胆汤;
因寒而上逆者,宜温中降逆,代表方如小半夏加茯苓汤、干姜人参半夏汤。
(四)调理气血
1.理气
适用于气虚、气陷导致的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痛经、胎漏、胎动不安、滑胎、胎死不下、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排尿异常、恶露不绝、子宫脱垂等,治宜健脾益气,或补脾升陷。代表方剂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举元煎。
因气郁、气逆可致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少、闭经、痛经、月经前后诸证、妊娠腹痛、胎气上逆、妊娠恶阻、妊娠肿胀、缺乳、癥瘕、不孕症等,治宜理气行滞或顺气降逆。代表方剂如加味乌药汤、天仙藤散、柴胡疏肝散;常用顺气降逆之品同前治胃失和降药。
2.调血
适用于血虚引起的月经过少、闭经、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胎萎不长、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身痛等,治宜补血养血。
代表方剂如当归补血汤、四物汤、人参养营汤、人参滋血汤、胶艾汤。
因血瘀冲任,可致月经不调、闭经、崩漏、痛经、异位妊娠、妊娠腹痛、胎死不下、胞衣不下、产后血晕、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绝、癥瘕等。治宜活血化瘀。因虚而瘀滞者补气养血佐以活血调气,
代表方剂如桃红四物汤、生化汤、少腹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宫外孕Ⅰ、Ⅱ号方。
实寒或虚寒使经脉凝滞,冲任受阻可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痛经、妊娠腹痛、产后腹痛、恶露不下等,治宜温经活血。
代表方剂如温经汤、艾附暖宫丸。
实热或虚热伏于冲任,血海不宁可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经间期出血、胎漏、妊娠心烦、妊娠小便淋痛、产后发热、产后恶露不绝等,治宜清热凉血或养阴清热。
代表方剂
清经散以清实热为主;
两地汤、知柏地黄汤、加减一阴煎以滋阴清热为主;
清热固经汤、保阴煎,以清实热为主,亦可清虚热。
气血两虚所致的闭经、痛经、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胎萎不长、胎死不下、难产、产后血晕、缺乳、乳汁自出,治宜气血双补。常用药物见前补气、补血类,代表方剂如八珍汤、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汤、当归补血汤、通乳丹。
若气阴两虚所致的崩漏、妊娠恶阻等,治宜益气养阴。常用药物见前补气、养阴类,代表方剂如生脉散。
若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闭经、崩漏、癥瘕等,治宜行气活血或破瘀散结。常用药物见前所述,代表方剂如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催生饮等。
总结--调理气血
重在辨清病在气或在血,病在气治气为主,病在血治血为主。但调气者必佐理血,理血者必兼调气。
因气虚、气陷者,治宜健脾益气,或补脾升陷,代表方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举元煎等。
因气郁、气逆者,治宜理气行滞,或顺气降逆,代表方如加味乌药汤、天仙藤散、柴胡疏肝散。
因血虚者,治宜补血养血,代表方如当归补血汤、四物汤、人参养营汤、人参滋血汤、胶艾汤。
因血瘀者,治宜活血化瘀,代表方如桃红四物汤、生化汤、少腹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宫外孕I号方、宫外孕Ⅱ号方。
因实寒或虚寒使经脉凝滞,冲任受阻者,治宜温经活血,代表方如温经汤、艾附暖宫丸。
因实热或虚热伏于冲任,血海不宁者,治宜清热凉血,或养阴清热。代表方如清经散以清实热为主,两地汤、知柏地黄汤、加减一阴煎以滋阴清热为主,清热固经汤、保阴煎,既可用于清实热,亦可用于清虚热。
因气血两虚者,治宜气血双补,代表方如八珍汤、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汤、当归补血汤、通乳丹。
若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代表方如生脉散。
若气滞血瘀,治宜行气活血或破瘀散结。代表方如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催生饮等重在行气活血;大黄蛰虫丸等重在破瘀散结。
【A1型题】
若心脾两虚而致崩中漏下、体倦怔忡、少食失眠等,治宜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方选
A.四君子汤
B.举元煎
C.一贯煎
D.三甲复脉汤
E.归脾汤
【正确答案】E
【B型题】
A.肾气丸
B.补中益气丸
C.真武汤
D.六味地黄丸
E.内补丸
滋补肾阴的代表方是
补中益气的代表方是
【正确答案】D 、B
(五)清热解毒
适用于热毒内盛所指的崩漏、经期延长、带下病、阴痒、阴疮、盆腔炎性疾病、阴道炎、性病、不孕症等。
代表方剂有五味消毒饮、银翘红酱解毒汤。
(六)利湿除痰
湿有内外之分。内湿多责之脾、肾二脏。
若脾虚失运,水湿停滞者,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代表方如完带汤、参苓白术散、健固汤、茯苓导水汤、全生白术散。
若肾阳衰微,不能温化水湿者,治宜温肾化湿,或温阳行水,代表方如四神丸、真武汤。
若湿郁化热者,治宜清热利湿,代表方如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止带方。
若脾失健运,痰湿停聚者,治宜祛痰化湿,代表方如苍附导痰丸、涤痰汤。
若脾肾同病者,治疗宜温肾健脾、温阳行水,或理气化痰、破瘀消癥中兼顾扶理脾肾。
(七)调理奇经
目前多以入肝脾肾经药物或调理气血药物来调治奇经。
若冲任不足,胞脉失养者,治宜调补冲任,代表方如寿胎丸、内补丸、毓麟珠。
若气虚,冲任不固者,治宜固冲任,代表方如补肾固冲丸、安冲汤、固冲汤。
若寒侵冲任,胞脉受阻者,治宜温冲任,代表方如温经汤、艾附暖宫丸。
若热伏冲任,追血妄行者,治宜清冲任,代表方如清经散、两地汤、保阴煎、止带方。
外治法
药物治疗
1.熏洗法 将药物药物煮沸20~30分钟,煎汤至1000~2000ml,趁热熏蒸或熏洗患部,达到清热、消肿、止痛、止痒等目的
2.坐浴法 将阴部直接坐泡在药液中约20分钟,起到消炎杀菌,清洁外阴、阴道的作用
3.冲洗法 用药液直接冲洗外阴、阴道,起到迅速清除菌虫的作用。
4.纳药法 将药物置于阴道穹隆内或子宫颈表面,达到止痒、清热、除湿、杀虫、拔毒、化腐生肌等目的。
5.敷贴法 将药物制成膏剂、散剂、糊剂等,直接敷贴于患处,起到解毒、消肿、止痛或拔脓生肌等作用。
6.热熨法 将药物加热后,趁热外敷患处,达到温通经络、止痛的目的。
7.导肠法 将栓剂或油剂注入直肠内,以达到润肠通腑、清热除湿、活血解毒的目的。
8.保留灌肠 将药物浓煎至100~150ml,通过肛管注入直肠内(深约10~15cm),药物经过直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药温37℃左右,在排空大便后进行,灌肠后药液须保留30分钟以上。
9.腐蚀法 用药物腐蚀患部,使之腐去新生。可用于外阴赘生物、子宫颈糜烂等。注意勿将腐蚀药物接触正常组织,以免发生溃疡、出血、疼痛等。
10.宫腔注药法 将药液经导管注入宫腔及输卵管腔内。适用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阻塞等。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一种利用自然界以及人工的物理能作用于机体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常用的物理疗法有:电疗法、光线疗法、热疗法、冷疗法、冷冻疗法、激光疗法。
【B型题】
A.温经活血
B.活血化瘀
C.清热凉血
D.理气行滞
E.温阳补肾
血寒所致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是
血热所致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是
【正确答案】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