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年中西医执业医师《外科学》基础复习:第五章第一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0-19

  烧伤休克

  临床表现与诊断

  ①HR增快、脉搏细速、心音低弱;②早期血压脉压变小,随后血压下降。③呼吸浅快。④尿量小于20ml/h表示血容量不足。⑤口渴难忍;⑥烦躁不安,为脑组织缺血缺氧;⑦周边静脉充盈不良,肢端冰凉;⑧血浓缩,低血钠,低蛋白,酸中毒。

  治疗

  ★早期补液方案:第一个24h,每1%面积(Ⅱ°Ⅲ°)每公斤补胶体和电解质(0.5:1)共1.5ml(小儿2ml);广度烧伤或小儿可为0.75:0.75.加5%Glu补充2000ml,总量一半在8h内输入,后16h输入另一半。第二个24h,胶体与电解质为之前一半,水分仍为2000ml。因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输液可稀释,加重组织器官水肿,故应缓慢输入;同时纠正酸中毒,1.25%碳酸氢钠。

  输入速度指标:①成人尿量30~50ml/h,小儿>1ml/h.kg②病人安静,无烦躁不安③无明显口渴④脉搏有力,HR<120bpm⑤收缩压维持在90mmHg,脉压在20mmHg⑥呼吸平稳

  全身感染

  原因

  外源性:广泛皮肤屏障破坏、大量坏死组织、炎性渗出为好的培养基。

  肠源性:肠粘膜应激性损害。

  吸入性损伤,继发肺部感染

  静脉导管感染。

  诊断

  ①性格改变;②体温骤升或骤降,波动较大;体温不升提示G-杆菌。③HR加快,成人>140bpm。④呼吸急促。⑤创面骤变,生长停滞、创缘锐利、干枯坏死。⑥WBC变化较大。

  治疗

  及时积极纠正休克

  正确处理创面:深度烧伤早期切痂、削痂植皮。

  应用抗生素:严重病人联合应用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感染症状控制后立即停药,不能等体温正常。

  营养支持、水电解质纠正;脏器功能保护。

  创面处理

  Ⅰ°属于红斑性炎症反应,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

  小面积浅Ⅱ°保持水疱皮,抽取液体,消毒包扎;若水疱破裂,以无菌油性敷料包扎,不必经常换药;若化脓感染,则经常清换清除分泌物。

  深度烧伤:清创后外用1%磺胺嘧啶银霜剂、碘伏;早期切痂(达深筋膜)、削痂,并立即皮肤移植(头皮移植多用:头皮厚,血运好,取薄层断面皮片5~7d愈合,可反复切取。)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