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8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考前提分卷(十六)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7-12

  61.环跳位于

  A.侧卧屈股,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B.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

  C.侧卧屈股,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外1/3处

  D.侧卧屈股,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内1/3处

  E.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

  参考答案:E

  [考点评析]

  1.阳白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主治头痛、目眩:目痛、视物模糊、眼睑跳动。

  2.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耳鸣、耳聋、颈项强痛、感冒、癫痫、中风、热病、疟疾、瘿气。

  3.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4.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胁痛、口苦、呕吐、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脚气、黄疸、小儿惊风。

  5.悬钟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主治项强、胸胁胀痛、卜肢痿痹、咽喉肿痛、脚气、半身不遂、痔疾。

  62.进入阴毛中,环绕阴器,上达小腹的经脉是

  A.任脉

  B.冲脉

  C.足太阴脾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少阴肾经

  参考答案:D

  63.足厥阴肝经主治

  A.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

  B.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C.肝病、妇科病、前阴病

  D.肝病

  E.侧头、耳病、胁肋病

  参考答案:C

  [考点评析]

  肝病、妇科病、前阴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64.前正中线旁开4寸,平第6肋间隙的穴位是

  A.期门

  B.日月

  C.膻中

  D.大包

  E.京门

  参考答案:A

  [考点评析]

  1.行间在足背侧,当第l、第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喎、胁痛、疝气、小便不利、崩漏、癫痫、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中风。

  2.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眼喎斜、胁痛、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癫痫、呕逆、小儿惊风、下肢痿痹。

  3.期门在胸部,当乳头自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胸胁胀痛、腹胀、呕吐、乳痈。

  65.督脉的循行,起于

  A.小腹内

  B.会阴部

  C.胞宫

  D.外阴

  E.肛门

  参考答案:A

  [考点评析]

  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

  66.督脉主治

  A.肺、喉病

  B.侧头、胁肋病

  C.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D.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

  E.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

  参考答案:C

  [考点评析]

  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以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67.百会位于

  A.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B.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C.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D.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目外眦尖连线的中点处

  E.头部,当的发际正中直上4寸,或两目外眦连线的中点处

  参考答案:B

  68.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的穴位是

  A.至阳

  B.大椎

  C.灵台

  D.身柱

  E.神道

  参考答案:B

  [考点评析]

  1.大椎在后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

  2.哑门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一颈椎下。丰治暴喑、舌强不语、癫狂痈、头痛项强。

  3.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盲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脱肛、泄泻、阴挺、健忘、不寐。

  4.水沟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主治昏迷、晕厥、癫狂痫、小儿惊风、口角?斜、

  腰脊强痛。

  69.任脉起于小腹,止于

  A.咽喉

  B.门唇

  C.鼻

  D.眶下

  E.齿

  参考答案:D

  [考点评析]

  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上行于阴毛部,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

  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承泣)。

  70.任脉主治

  A.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B.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

  C.肺、喉病

  D.侧头、胁肋病

  E.后头、肩胛病、神志病

  参考答案:B

  [考点评析]

  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71.关元位十脐下

  A.4寸

  B.3寸

  C.2寸

  D.1寸

  E.0.5寸

  参考答案:B

  72.位于脐上4寸的穴位是

  A.下脘

  B.水分

  C.建里

  D.中脘

  E.上脘

  参考答案:D

  [考点评析]

  1.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主治小便不利、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

  2.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3.神阙在腹中部,脐中央。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

  4.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主治胃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泄泻、黄疸、癫狂。

  5.膻中在胸部,当的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心悸、乳少、呕吐、噎膈。

  6.廉泉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主治舌下肿痛、舌纵流涎、舌强不语、暴喑、喉痹、吞咽困难。

  73.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应首选

  A.足三里

  B.四缝

  C.合谷

  D.曲池

  E.大椎

  参考答案:B

  74.治疗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应首选

  A.四缝

  B.十宣

  C.八邪

  D.合谷

  E.曲池

  参考答案:B

  [考点评析]

  1.四神聪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 4穴。主治头痛、睹晕、失眠、健忘、癫痫。

  2.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问。主治头痛、眩晕、鼻衄、鼻渊、小儿惊风、失眠。

  3.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主治头痛、目疾。

  4.夹脊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穴,左右共34穴。适用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5.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主治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

  6.膝眼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为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主治膝痛、腿痛、脚气。

  7.四缝在第2至第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手4穴,左右共8穴。主治小儿疳积、百日咳。

  8.胆囊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下肢痿痹。

  75.取头顶、项部以及上背部的腧穴,患者应取的体位为

  A.仰卧位

  B.侧卧位

  C.俯卧位

  D.仰靠坐位

  E.侧伏坐位

  参考答案:C

  [考点评析]

  1.俯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部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腧穴。

  3.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额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4.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5.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6.指切进针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7.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8.舒张进针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

  9.提捏进针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进针。

  76.斜刺的角度应为

  A.15°左右

  B.25°左右

  C.35°左右

  D.45°左右

  E.60°左右

  参考答案:D

  [考点评析]

  1.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角,垂直刺入,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如四肢、腹部、腰部的穴位。

  2.斜刺针身与皮肤呈45°角,倾斜刺入,适用于骨骼边缘的腧穴,或内有重要脏器不宜深刺的部位,或为避开血管及瘢痕部位而采用此法,如胸、背部的穴位。

  3.平刺针身与皮肤呈15°角,横向刺入,适用于皮肤浅薄处的腧穴,如头部的穴位。

  77.针刺治疗疾病的手法,总的归纳为

  A.补虚泻实

  B.提插补泻

  C.开合补泻

  D.补法与泻法

  E.平补平泻

  参考答案:D

  [考点评析]

  基本手法有提插法,捻转法。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名针感。针刺必须得气,得气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78.捻转补泻法的补法操作为

  A.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B.捻转角度大,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C.捻转角度大,用力轻,频率快,操作时间短

  D.捻转角度大,用力轻,频率快,操作时间长

  E.捻转角度大,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长

  参考答案:A

  79.捻转补泻法中泻法的操作方法是

  A.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

  B.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

  C.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

  D.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重

  E.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

  参考答案:E

  [考点评析]

  捻转补泻:补法——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泻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前。

  提插补泻:补法——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泻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

  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

  80.晕针时应当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A.立即停止针刺

  B.已刺之针暂时不能起出

  C.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之

  D.患者平卧,头部放低

  E.松开衣带,注意保暖

  参考答案:B

  [考点评析]

  1.表现: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吐;精神萎倦,血压下降。脉沉细。严重者会出现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

  2.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之针迅速起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

  者静卧片刻,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之,糖水亦可,一般可渐渐恢复。重者在行上述处理后,可选取水沟、素醪、内关、合谷、太冲、涌泉、足三里等穴指压或针刺之。亦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人事不省、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