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复习讲义:第十一单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4-13
中第十一单元 妇科杂病
妇科杂病 |
概述 |
癥瘕 | |
盆腔炎 | |
不孕症 | |
阴痒 | |
阴疮 | |
阴挺 |
概述
概述 |
妇科杂病的定义 |
★ |
妇科杂病的范围 |
★ | |
病因病机 |
★★ | |
杂病的治疗 |
★★ |
妇科杂病的定义
凡不属经、带、胎、产和前阴疾病范畴,而又与女性解剖、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称为“妇科杂病”。
妇科杂病的范围
常见的妇科杂病有癥瘕、盆腔炎、不孕症、阴痒、阴疮、子宫脱垂、妇人脏躁。
病因病机
由于杂病范围广,其病因病机亦较为复杂。寒热湿邪、七情内伤、生活因素、体质因素诸多病因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其病机主要是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直接或间接影响冲任、胞宫、胞脉、胞络而发生妇科杂病。最常见的病因病机是气滞血瘀,湿热瘀结,痰湿壅阻,肾虚,肝郁,脾虚,冲任、胞脉胞络损伤,及脏阴不足等。
杂病的治疗
重在整体调补肾、肝、脾功能,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胞宫,以恢复其生理功能,并注意祛邪。常用具体治法有补肾疏肝、健脾、益气、祛瘀、化痰、消癥、清热解毒、甘润滋养及外用杀虫止痒等。杂病大多病程日久,经年累月,治疗难图速愈,必须坚持服药调治,配合心理治疗,假以时日,方显疗效。
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妇科杂病范畴的是 | |
|
【答案】B |
癥瘕
癥瘕 |
癥瘕的定义 |
★★ |
病因病机 |
★★ | |
鉴别诊断 |
★★ | |
辨证论治 |
★★★ |
癥瘕的定义
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癥瘕。癥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者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一般以为癥属血病,瘕属气病,但临床常难以划分,故并称癥瘕。癥瘕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这里仅指良性癥瘕。
病因病机
鉴别诊断
首先应与妊娠子宫及尿潴留鉴别;然后识别妇科良性癥瘕所涉主要病种,如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盆腔炎性包块、陈旧性宫外孕。
辨证论治
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结块,触之有形,按之痛或无痛,小腹胀满,月经先后不定,经血量多有块,经行难净,经色黯;精神抑郁,胸闷不舒,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癥。
方药:香棱丸或大黄蟅虫丸。
痰湿瘀结证
主要证候:下腹结块,触之不坚,固定难移,经行量多,淋沥难净,经间带下增多;胸脘痞闷,腰腹疼痛;舌体胖大,紫黯,有瘀斑、瘀点,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沉涩。
治法:化痰除湿,活血消癥。
方药: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湿热瘀阻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肿块,热痛起伏,触之痛剧,痛连腰骶,经行量多,经期延长,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兼杂;兼见身热口渴,心烦不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黯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消癥。
方药:大黄牡丹汤。
肾虚血瘀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结块,触痛;月经量多或少,经行腹痛较剧,经色紫黯有块,婚久不孕或曾反复流产;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舌黯,脉弦细。
治法:补肾活血,消癥散结。
方药: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某女,下腹部有一包块,触之不坚,固定难移,经行量多,淋沥难净,经间带下增多,胸脘痞闷。苔白厚腻,脉弦滑。方选 | |
|
【答案】B |
盆腔炎
盆腔炎 |
盆腔炎的定义 |
★★ |
病因病机 |
★★ | |
急性、慢性盆腔炎的诊断 |
★★ | |
鉴别诊断 |
★★ | |
辨证论治 |
★★★ | |
预防与调护 |
★ |
盆腔炎的定义
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称为盆腔炎。
盆腔炎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慢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则可转为慢性盆腔炎,往往日久不愈并可反复发作。盆腔的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单纯的子宫内膜炎或卵巢炎较少见。
病因病机
急性盆腔炎
热毒炽盛:经期、产后、流产后,房事不洁——邪毒内侵,客于胞宫,滞于冲任——高热腹痛。
湿热瘀结: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湿热内侵,与余血相搏——冲任脉络阻滞——腹痛带下日久。
慢性盆腔炎
湿热内侵,缠绵日久— 湿热瘀结
七情内伤,肝气郁结
外感湿热,血瘀未净 →气滞血瘀 损伤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发病
久病不愈,瘀结伤正
素体阳虚,寒湿内结——寒湿凝滞
急性、慢性盆腔炎的诊断
急性盆腔炎的诊断
病史 近期有经行、产后、妇产科手术、房事不洁等发病因素。
临床表现 呈急性病容,辗转不安,面部潮红,高热不退,小腹部疼痛难忍,赤白带下或恶露量多,甚至如脓血,亦可伴有腹胀、腹泻、尿频、尿急等症状。
检查
妇科检查:小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阴道充血,脓血性分泌物量多;宫颈充血,宫体触压痛拒按,宫体两侧压痛明显,甚至触及包块;盆腔形成脓肿,位置较低者则后穹隆饱满,有波动感。
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升高,粒细胞更明显。阴道、宫腔分泌物或血培养可见致病菌。后穹隆穿刺可吸出脓液。B超可见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液或肿块。
慢性盆腔炎的诊断
病史 既往有急性盆腔炎、阴道炎、节育及妇科手术感染史,或不洁性生活史。
临床表现 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劳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甚至不孕。
检查 妇科子宫触压痛,活动受限,宫体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压痛,甚至触及炎性肿块。盆腔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及腹腔镜检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急性盆腔炎需与如下疾病相鉴别
异位妊娠 输卵管妊娠流产、破裂者,腹腔内出血,临床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甚至晕厥,与急性盆腔炎相似。盆腔炎者高热,白细胞明显升高。异位妊娠者HCG(+)。后穹隆穿刺,异位妊娠者可吸出不凝固的积血,盆腔炎者则为脓液,可资鉴别。
急性阑尾炎 与急性盆腔炎都有身热、腹痛、白细胞升高。盆腔炎痛在下腹部两侧,病位较低,常伴有月经异常;急性阑尾炎多局限于右下腹部,有麦氏点压痛、反跳痛。
卵巢囊肿蒂扭转 常有突然腹痛,渐加重,甚至伴有恶心呕吐,一般体温不甚高。B超检查或妇科盆腔检查可资鉴别。
慢性盆腔炎需要与如下疾病相鉴别
子宫内膜异位症 以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为特征,病程长,与慢性盆腔炎相似。后者的特点是长期慢性疼痛,可有反复急性发作,低热,经行、性交、劳累后疼痛加重。子宫内膜异位症平时不痛,或仅有轻微疼痛不适,经期则腹痛难忍,并呈进行性加重。腹腔镜检、B超及抗子宫内膜抗体等检验有助于确诊。
卵巢囊肿 慢性盆腔炎形成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者,需与卵巢囊肿者鉴别。前者有盆腔炎病史,肿块成腊肠型,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活动受限,卵巢囊肿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无粘连,活动自如,常无明显自觉不适,偶于妇科体检中发现。B超可资鉴别。
辨证论治
急性盆腔炎 发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因以热毒为主,兼有湿、瘀,故临证以清热解毒为主,祛湿化瘀为辅。
热毒炽盛证
主要证候: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咽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兼杂,质黏稠,如脓血,味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沥不净;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湿热瘀结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沥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慢性盆腔炎 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
湿热瘀结证
主要证候: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行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
寒湿凝滞证
主要证候: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缓,经行错后,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
气虚血瘀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黯红,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涩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方药:理冲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