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复习笔记:阴阳学说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9-21
中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的含义(最初的涵义指日光的向背)
本义: 阴气、阳气。气有阴阳,一物两体。
引申义:一切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即相互对立的两端
阴阳是气本身所具有的对立统一属性.
气与阴阳的关系: 一气分阴阳,阴阳统一于气
阴阳学说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
阴阳与矛盾
相同点:1、同属于哲学范畴 2、皆涉及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
不同点:
阴阳范畴 |
矛盾范畴 |
自然科学领域 |
任何领域 |
局限性 |
无限宇宙最普遍的规律 |
直观性 |
高度科学抽象 |
特殊性 |
一般性 |
有限、具体的矛盾形式 |
不加任何限定 |
(二)阴阳的医学含义
(三)阴阳的普遍性、相对性和关联性
1. 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2. 阴阳的相对性
“阴阳二字,固以对待言,所指无定性”
(1)相互转化性:一定条件下发生相互转化
(2)无限可分性: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3. 阴阳的关联性:同一范畴,同一层次,即相关的基础上,才能用阴阳说明之。
(四)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
1. 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对立
1. 阴阳对立的含义:阴阳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2. 阴阳对立的意义:
用阴阳说明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
(二)阴阳互根
1. 阴阳互根的含义: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根据。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
阴以吸阳,阳以煦阴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自然:天地、日月、水火、寒暑、昼夜、清浊、升降……。
人体:脏与腑
形与神
气与血 ……
生命:生——阴阳互根,阴平阳秘。
死——阴阳离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2.阴阳互根的意义
(1)阴阳互根是确定事物属性的依据: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
(2)阴阳互根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
事物的发展,阴阳二者缺一不可。
“阴阳离决,精气乃竭”
(3)阴阳互根是阴阳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
(三)阴阳消长
1. 阴阳消长的含义:阴阳双方的增减、盛衰、进退运动。
属阴阳的量变、渐变。
阴阳消长的规律: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自然:阴阳的年节律:冬至——阳气微上,阴气微下
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
秋冬——阴气多,而阳气少
2. 阴阳消长的意义:
自然界和人体一切发展变化都包含着阴阳消长的过程。
阴阳双方对立斗争,依存互根的必然结果。
(4)阴阳转化
1. 阴阳转化的含义:
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互相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属于阴阳的质变、突变
阴阳转化的条件:“重”、“极”。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自然:四季更替——冬至—阳生,
夏至—阴生。
日中而阳陇而为重阳,
夜半而阴陇而为重阴。
人体:气化过程——化气与成形,形气相互转化
疾病过程——病性的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证候的转化:阳证转化为阴证,
阴证转化为阳证。
2. 阴阳转化的意义:
变化观点——质变、突变,阴阳的动态调节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 说明人体的物质性
Ø 人身有形,不离阴阳
Ø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Ø “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
2. 划分人体组织结构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 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2. 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1)阴阳偏盛
(3)阴阳互损
(4)阴阳转化
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化,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证可转变为阳证,阳证也可转变为阴证。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类别 |
内容(例) |
阳 |
阴 | |
分析 四诊 资料 |
望诊 |
色泽 |
红,黄,鲜明 |
青、白、黑,晦暗 |
闻诊 |
语声 呼吸 |
高亢宏亮多言,呼吸有力,声高气粗 |
低微无力,呼吸微弱,声低气怯,少言 | |
问诊 |
寒热 口渴 |
身热恶热喜冷 口渴喜冷 |
身寒恶寒喜热 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 |
切诊 (脉) |
部位 动态 至数 形态 |
寸部 至(起)者 数 浮、大、洪、滑 |
尺部 去(伏)者 迟 沉、小、细、涩 | |
辨别 证候 |
八纲 |
表、热、实 |
里、寒、虚 |
(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调节阴阳,以平为期
1. 指导养生防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2. 指导疾病的治疗
调整阴阳,恢复阴阳平衡
(1)确定治疗原则
(2)归纳药物的性能
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表
药物性能 |
阴 |
阳 |
四 气 |
寒、凉 |
热、温 |
五 味 |
酸、苦、咸 |
辛、甘(淡) |
升降浮沉 |
沉、降 |
升、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