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医执业医师西医内科学考点:慢性肾衰竭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7-10
中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 |
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
★ |
中医病因病机 |
★★★ | |
临床表现及肾功能分期 |
★★ | |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
★ | |
诊断 |
★★★ | |
西医治疗 |
★★ | |
中医辨证论治 |
★★★ |
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病因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慢性肾衰的前3位病因;发展中国家的病因排序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
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病位主要在肾,涉及肺、脾(胃)、肝等脏腑。其基本病机是肾元虚衰,湿浊内蕴,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肾元亏虚为主;标实见水气、湿浊、湿热、血瘀、肝风之证。
临床表现及肾功能分期
临床表现
肾功能分期
1.肾贮备功能下降期:肾小球滤过率(GFR)减少至正常的50%~80%,血肌酐正常,患者无症状;
2.氮质血症期:是肾衰的早期,GFR减少至正常的20%~50%,出现氮质血症,血肌酐高于正常,但小于442μmol/L,可有轻度贫血、多尿和夜尿多;
临床表现及肾功能分期
3.肾衰竭期:血肌酐显著升高(451~707μmol/L),贫血较明显,夜尿增多以及水电解质失调,并可有轻度胃肠道、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4.尿毒症期:是肾衰的晚期,GFR减少至正常的10%以下,血肌酐大于707μmol/L。
诊断
诊断要点: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是Ccr<80ml/min,Scr>133μmol/L,有慢性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病史。
例题 | |
|
『正确答案』C |
西医治疗
尿毒症的替代治疗
当慢性肾衰患者GFR为6~10ml/min,(Scr>707μmol/L)并有明显尿毒症临床表现,经治疗不能缓解时,则应进行透析治疗。对糖尿病肾病,可适当提前(GFR 10~15ml/min)安排透析。
患者通常应先做一个时期透析,待病情稳定并符合有关条件后,可考虑进行肾移植术。
中医辨证论治
本虚证
脾肾气虚证
证候: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纳呆腹胀,腰酸膝软,大便溏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白或白腻,脉沉细。
治法:补气健脾益肾。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脾肾阳虚证
证候:面色萎黄或黧黑晦暗,下肢浮肿,按之凹陷难复,神疲乏力,纳差便溏或五更泄泻,口黏淡不渴,腰膝酸痛或腰部冷痛,畏寒肢冷,夜尿频多清长,舌淡胖嫩,齿痕明显,脉沉弱。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气阴两虚证
证候: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唇燥,饮水不多,或手足心热,大便干燥或稀,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补肾。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肝肾阴虚证
证候:头晕头痛,耳鸣眼花,两目干涩或视物模糊,口干咽燥,渴而喜饮或饮水不多,腰膝酸软,大便易干,尿少色黄,舌淡红少津,苔薄白或少苔,脉弦或细弦,常伴血压升高。
治法:滋肾平肝。
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
阴阳两虚证
证候:浑身乏力,畏寒肢冷,或手足心热,口干欲饮,腰膝酸软,或腰部酸痛,大便稀溏或五更泄泻,小便黄赤或清长,舌胖润有齿痕,舌苔白,脉沉细,全身虚弱症状明显。
治法:温扶元阳,补益真阴。
方药:金匮肾气丸或全鹿丸加减。
标实证
湿浊证
证候:恶心呕吐,胸闷纳呆,或口淡黏腻,口有尿味。
治法:和中降逆,化湿泄浊。
方药: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湿热证
证候:中焦湿郁化热,常见口干口苦,甚则口臭,恶心频频,舌苔黄腻。下焦湿热可见小溲黄赤或溲解不畅,尿频、尿急、尿痛等。
治法:中焦湿热宜清化和中;
下焦湿热宜清利湿热。
方药:中焦湿热者以黄连温胆汤加减;
下焦湿热以四妙丸加减。
水气证
证候:面、肢浮肿或全身浮肿,甚则有胸水、腹水。
治法:利水消肿。
方药:五皮饮或五苓散加减。
血瘀证
证候:面色晦暗或黧黑或口唇紫暗,腰痛固定或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肝风证
证候:头痛头晕,手足蠕动,筋惕肉瞤,抽搐痉厥。
治法:镇肝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例题 | |
|
『正确答案』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