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考情分析:第三单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6-29

  习题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大”主征 C

  A.发烧,休克,少尿

  B.出血,休克,肾损害

  C.发烧,出血,肾损害

  D.发烧,出血,“三痛”

  E.休克,少尿,“三痛”

  脑水肿多产生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哪一病期 C

  A.发热期

  B.低血压休克期

  C.少尿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

  男,29岁,农民,突起发热,伴头痛,眼眶痛,腰痛。病程第四日就诊时热已退,血压偏低,球结膜水肿,出血,胸背部见条索点状瘀点。前l日24小时尿量300ml,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败血症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肾综合征出血热

  D.钩体病

  E.急性肾小球肾炎

  下列哪项不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外周血象改变 C

  A.白细胞计数增高

  B.类白血病样反应

  C.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以至消失

  D.异常淋巴细胞增多

  E.血小板减少

  五、治疗

  早期抗病毒及液体疗法,中晚期对症治疗。“三早一就”为本病治疗原则,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

  (一)发热期

  1.控制感染:利巴韦林,每日1g,加入10%葡萄糖液静滴,持续3~5日。

  2.减轻外渗:早期卧床休息,为降低血管通透性可给予路丁、维生素C等。发热后期给予20%甘露醇125~250ml静滴,以提高血浆渗透压,减轻外渗和组织水肿。

  3.改善中毒症状: 物理降温为主,重者可给予地塞米松5~l0mg静滴。

  4.预防DIC: 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或丹参注射液,以降低血液黏滞性。

  (二)低血压休克期

  1.补充血容量 :宜早期、快速和适量,争取4小时内血压稳定。胶体溶液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甘露醇、血浆和白蛋白。

  2.纠正酸中毒 :主要用5%碳酸氢钠,每次5ml/kg;根据病情每日1~4次。

  3.血管活性药物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经补液、纠正酸中毒,血压仍不稳定者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l0~20mg/100ml液体静滴,或山莨菪碱(654-2)0.3~0.5mg/kg静脉注射。同时亦可用地塞米松l0~20mg静滴。

  (三)少尿期

  1.稳定内环境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促进利尿 :可应用20%甘露醇l25ml静注,以减轻肾间质水肿。不宜长期大量应用。常用利尿药物速尿,可从小量开始,逐步加大剂量。

  3.导泻和放血疗法 :防止高血容量综合征和高血钾,少尿期可进行导泻,常用甘露醇25g,每日2~3次口服。亦可应用硫酸镁或中药大黄煎水口服。

  4.透析疗法 :明显氮质血症、高血钾或高血容量综合征病人,可应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四)多尿期

  1.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2.防止继发感染

  本期易发生呼吸道和泌尿感染,发生感染后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五)恢复期

  治疗原则为补充营养,逐步恢复工作。出院后应休息1~2个月。定期复查肾功能。

  习题

  1.女,31岁,三天来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四肢酸痛,腰痛。体检:危重病容,球结膜充血,无水肿,咽充血,腋下可见点状抓痕样出血点,肝脾未及。血常规检查:WBC l4×109/L,N 72%,L 28%,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尿常规:尿蛋白(+++),RBC4—5个/HP,该患者首先考虑的诊断为 C

  A.钩端螺旋体病

  B.败血症

  C.肾综合征出血热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结核性脑膜炎

  2.女,27岁,突起寒颤,高热,恶心,呕吐、腰痛已6天。体检:重病容,眼睑浮肿,球结膜及胸部皮肤充血,腋下见少许点状出血点,血压75/55mmHg,怀疑肾综合征出血热。本例必须首先考虑的治疗措施是 B

  A.慎用升压药

  B.补充血容量

  C.纠正酸中毒

  D.小剂量肝素抗DIC

  E.选用抗病毒治疗

  3.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原则“三早一就”是 D

  A.早诊断,早休息,早期就近治疗

  B.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就近治疗

  C.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

  D.早发现,早休息,早期就近治疗

  E.早治疗,早控制,早期就近治疗

  4.肾综合征出血热休克期,下列哪种药物不宜首先使用 D

  A.平衡盐

  B.碳酸氢钠

  C.低分子右旋糖酐

  D.血管活性药物

  E.高渗葡萄糖

  5.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治疗原则哪一项是错的 B

  A.稳定内环境

  B.高蛋白饮食

  C.促进利尿

  D.导泻和放血

  E.透析

  六、主要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做好疫情监测及防鼠灭鼠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伤口及时包扎,避免被鼠排泄物污染;

  3.保护易感人群:疫区作业穿五紧服,裸露部位涂防虫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防螨类叮咬。接种灭活疫苗,抗体阳性率可达90%左右。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