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第十七单元呕吐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3-20

  第十七单元 呕吐

  细目一:概述

  一、呕吐及干呕的概念及源流

  1.呕吐及干呕的概念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临床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

  2.呕吐的源流

  呕吐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金匮要略》认识到呕吐有时是人体排出胃中有害物质的保护性的反应。

  二、呕吐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呕吐的常见病因

  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病后体虚。外因:外邪犯胃。

  二、呕吐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呕吐的病位主要在胃,但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

  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呕吐的诊断要点

  二、呕吐与噎膈的鉴别

  呕吐与噎膈,皆具有呕吐的症状。然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则因噎废食。呕吐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内伤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

  三、呕吐与反胃的鉴别

  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入之谷物,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终至完谷尽吐出而始感舒畅。呕吐是以有声有物为特征,多因胃气上逆所致,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

  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呕吐的虚实辨证要点

  二、实证呕吐与虚证呕吐的治疗原则

  呕吐以和胃降逆为治疗原则。

  三、外邪犯胃、食滞内停、痰饮内阻、肝气犯胃、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胃阴不足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须牢记的架构图】

  1.外邪犯胃证

  主症: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 ,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厚朴、半夏、陈皮、白术、茯苓、甘草、桔梗、生姜、大枣。

  2.食滞内停证

  主症: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 ,大便或溏或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

  3.痰饮内阻证

  主症:呕吐清水痰涎 ,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生姜、茯苓、白术、甘草、桂枝。

  4.肝气犯胃证

  主症: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 ,舌质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四七汤加减。

  常用药:苏叶、厚朴、半夏、生姜、茯苓、大枣。

  5.脾胃气虚证

  主症:食欲不振,食入难化 ,恶心呕吐,脘部痞闷,大便不畅,舌苔白滑,脉象虚弦。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木香、砂仁。

  6.脾胃阳虚证

  主症: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面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 ,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代表方: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7.胃阴不足证

  主症: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麦冬、粳米、甘草、半夏、大枣。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