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第五单元肺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3-16

  第五单元 肺痈

  细目一:概述

  一、肺痈的概念及源流

  1.肺痈的概念

  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2.肺痈的源流

  肺痈之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创用苇茎汤以清热排脓、活血消痈,成为后世治疗本病之要方。

  二、肺痈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肺痈的常见病因

  外因:感受风热,或风寒袭肺,内郁化热。

  内因:嗜酒太过或恣食辛辣煎炸厚味,痰热素盛。如宿有痰热蕴肺,复加外感风热,内外合邪,则更易引发本病。

  二、肺痈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肺痈的病位在肺。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热壅血瘀。

  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壅血瘀成痈,血败肉腐而化脓。

  病理性质:主要表现为邪盛的实热证候。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肺痈的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吐黏浊痰经旬月左右,咯吐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相兼,身热遂降,症情好转,经数周逐渐恢复。如脓血不净,持续咳嗽,咯吐脓血臭痰,低烧,消瘦,则转成慢性。

  2.验痰法

  肺痈病人咳痰,吐在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如《医学入门·卷五·肺痈肺痿》说:“肺痈……咳唾脓血腥臭,置之水中则沉。”

  3.验口味

  肺痈病人吃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其腥。

  4.体征

  可见舌下生细粒,溃后迁延之慢性患者,还可见指甲紫而带弯,指端形如鼓槌。

  二、肺痈与风温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肺痈的辨证要点

  根据其临床表现,辨证总属实热之证。初起及成痈阶段。症见高热,咳嗽气急,咯痰黏稠量多等,为热毒瘀结在肺,成痈酿脓,邪盛证实。后期溃脓之后,大量腥臭脓痰排出,身热渐退,咳嗽减轻,但因痰热久蕴,肺之气阴耗伤,则可表现虚实夹杂之候。恢复期,即以阴伤气耗为主,兼有余毒不净。

  二、肺痈的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祛邪为原则,采用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的治法, 脓未成应着重清肺消痈,脓已成需排脓解毒。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三、肺痈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初期

  主症:恶寒发热,咳嗽,咯白色黏痰,痰量日渐增多, 胸痈,咳则痛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

  治法:疏风散热,清肺化痰。

  代表方: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银花、连翘、芦根、竹叶、桔梗、浙贝母、牛蒡子、前胡、甘草。

  2.成痈期

  主症: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 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代表方: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常用药:薏苡仁、冬瓜仁、桃仁、桔梗、黄芩、银花、鱼腥草、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甘草、芦根。

  3.溃脓期

  主症:咳吐大量脓痰,或如米粥,或痰血相兼,腥臭异常, 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或数实。

  治法:排脓解毒。

  代表方:加味桔梗汤加减。

  常用药:桔梗、薏苡仁、冬瓜子、鱼腥草、金荞麦根、败酱草、银花、黄芩、芦根。

  4.恢复期

  主症: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痰渐少,臭味亦淡,痰液转为清稀, 精神渐振,食纳好转。或有胸胁隐痛,难以平卧,气短,自汗盗汗,低烧,午后潮热,心烦,口燥咽干,面色无华,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或见咳嗽,咯吐脓血痰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

  治法:清养补肺。

  代表方: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百合、玉竹、党参、太子参、黄芪、当归、川贝母、冬瓜仁。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