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章节考点:第七单元温里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1-26

  第三节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12g 桂枝9g 芍药9g 细辛3g 炙甘草6g 通草6g大枣8枚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口不渴,或腰、股、腿、足疼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方解: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足,四末失其温养,所以手足厥寒。然而不见其他阳微阴盛证,却又脉细欲绝,是血虚而又经脉受寒,血脉不利之故。

  本方从组成上是由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血虚寒凝,故以苦辛甘温之当归补血和血为主药,与芍药益阴合营合而补血虚;桂枝辛甘温,宣通阳气,鼓舞血行,温经散寒,以祛经脉中客留之寒邪而畅通血行;细辛启发肾气,鼓动诸阳之本,使肾阳上升,外温经脉,内温脏腑,通达表里上下,以除内外之寒邪;甘草、大枣益气健脾,既助归、芍之补血,又助桂、辛通阳;更加通草通经脉,使阴血充,客寒除,阳气振,经脉通,手足温而脉亦复。

  注意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三方的异同点。四逆散治阳郁厥逆,传经热邪入里,阳气闭郁不达四末,其冷在肢端,症见四肢欠温,较轻,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均治寒厥,但前者主治少阴病阴寒内盛,阳衰之极,肢冷过肘膝,一身虚寒之象;而当归四逆汤是由于肝血不足,血虚寒凝于经脉,其病在经不在脏,其肢厥程度亦较四逆汤为轻,并见血虚舌淡,脉细等。

  “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

  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9g 芍药9g 桂枝9g 生姜18g 大枣4枚

  方歌: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功效良。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阳和汤

  组成:熟地30g 肉桂3g 麻黄2g 鹿角胶9g 白芥子6g 姜炭2g 生甘草3g

  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凝。

  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者。

  方解:本证虚是“本”,寒是“标”,故方中重用熟地,大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两者合用,养血助阳,以治其本,共为君药。臣以姜炭、肉桂温热之品以温通寒凝湿滞。佐以麻黄,辛温达卫,宣通经络,引阳气,开寒结;白芥子祛寒痰湿滞,可达皮里膜外,两味合用,既能使气血宣通,又可令熟地、鹿角胶补而不滞。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

  本方为治疗阴疽的常用方剂。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法的代表,另金匱肾气丸亦同。

  附:疮疡

  疮疡有阳证、阴证之分。阳证者为阳痈,以皮色发红,跟脚紧缩,红肿热痛为主要的症状,治法以“消”、“托”、“补”三法。

  “消”法适用于疮疡初起,尚未成脓,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消肿治之,如仙方活命饮(消法之代表方);

  “托”法适用于脓成未溃,治之以扶正益气,托毒外出,可用生黄芪,如透脓散、代刀散;

  “补”法适用于脓成已溃,由于气血亏虚不能敛疮生肌,治之以补益气血,如十全大补汤。

  阴证者为阴疽。

  例题:

  1. 理中丸的组成药物是( )

  A 人参、生姜、炙甘草、白术 B人参、生姜、炙甘草、大枣

  C 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 D人参、干姜、炙甘草、大枣

  E 人参、白术、炙甘草、大枣

  2.理中丸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

  A脾胃虚寒 B久泻脱肛 C胸痹 D阳虚失血 E 小儿慢惊风

  3. 患者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治宜选用( )C (答案分析:所述症状均是脾胃虚寒,升降失常的表现故用理中丸)

  A小建中汤 B吴茱萸汤 C理中丸 D 补中益气汤 E 参苓白术散

  参考答案

  1. C 2.B 3. C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