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讲义:第三单元细菌感染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07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一、病原学

  病原体为脑膜炎球菌,属奈瑟菌属。为革兰阴性双球菌。

  本菌裂解释放内毒素,为致病的重要因素,并可产生自溶酶,在体外易自溶。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奶、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幼儿传染本病有重要意义。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6个月以内的婴儿可自母体获得免疫而很少发病;成人则已在多次流行过程中经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故儿童发病率高,以5岁以下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四)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在冬春季。

  三、发病机制

  细菌侵入人体后,如机体免疫力低下或细菌毒力较强,细菌可从鼻咽部进入血循环,形成短暂菌血症,少数病人发展为败血症。病原菌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髓膜引起化脓性炎症。

  败血症期间,细菌侵袭皮肤血管内皮细胞,迅速繁殖并释放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局部出血、坏死、细胞浸润及栓塞,临床可出现皮肤粘膜淤点。

  细菌在血循环中大量繁殖,并释放内毒索,使全身小血管痉挛,弓I起微循环障碍,导致感染性休克及酸中毒,重者出现DIC。

  脑膜炎期间,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脓液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腔隙)及脑实质受累。

  【真题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患者皮肤瘀点的主要病理基础是

  A.血管脆性增强

  B.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C.血小板减少

  D.小血管炎致局部坏死及栓塞

  E.凝血功能障碍

  答案:D

  【真题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时的脓液主要聚集于

  A.软脑膜与脑皮质之间的腔隙

  B.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腔隙

  C.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的腔隙

  D.蛛网膜本身的疏松纤维组织间

  E.软脑膜本身的疏松纤维组织间

  答案:B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23日。

  普通型流脑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临床上可分四期。

  (一)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多数病人可无此期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1~2日。

  (二)败血症: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39℃一40℃,伴毒血症症状。20%~90%病人可有皮肤粘膜淤点或淤斑,持续1~2日。

  (三)脑膜炎期:此期症状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患者可有谵妄、神志障碍及抽搐。病人通常在25日进人恢复期。

  (四)恢复期:病人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皮肤淤点及淤斑消失,症状逐渐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约10%病人可出现口唇疱疹。病人一般在1~3周内可痊愈。

  例题:普通型流脑临床特征性体征是皮肤

  A. 瘀点或瘀斑

  B.水疱

  C.黑痂

  D.斑丘疹

  E.脓疡

  答案:A

  五、诊断

  普通型流脑的诊断:

  (一)流行季节多为冬春季,儿童多见,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

  (二)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淤点、淤斑及脑膜刺激征。

  (三)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高;脑脊液检查显示颅内压升高及化脓性改变。细菌学检查阳性。

  【真题库】9岁,学生,1月底因突起高热、剧烈头痛、恶心伴非喷射性呕吐1次入院。体检:神清,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瘀斑,颈项抵抗,心率120次/分,两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化验检查:血白细胞计数20×109/L,中性粒细胞0.89,淋巴细胞0.05,单核细胞0.06,最可能的诊断是

  A.伤寒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病毒性脑炎

  答案:B

  解析: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季节多为冬春季,儿童多见,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临床表现为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六、治疗

  普通型流脑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强调早期诊断,就地住院隔离治疗。密切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保证足够液体量及电解质。

  (二)病原治疗:尽早足量应用细菌敏感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常选用以下抗菌药物。

  1.青霉素(penicillin G)

  2.磺胺可用磺胺嘧啶(出lfadiazine,sD)或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 SMZ)。

  3.头孢霉素 二、三代。

  (三)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及应用退热药物;如有颅压升高,可用20%甘露醇1.2g/kg脱水降颅压,每间隔46小时一次,静脉快速滴注。

  七、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病人并就地隔离治疗,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日。一般不少于病后7日。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日。

  (二)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

  (三)提高人群免疫力

  1.菌苗预防。

  2.药物预防:对密切接触者可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唑或利福平,连服3日。

  (1~2题共用题干)

  5岁患儿,且1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一次,次日稀便三次,精神不振,抽搐一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 15.0×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6/L,中性80%。

  【真题库】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毒性菌痢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型)

  C.结核性脑膜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化脓性脑膜炎

  答案:D

  解析:患者脑膜刺激征(+),可排除A。流脑脑脊液以单粒细胞增高为主,流脑、化脑脑脊液外观混浊,故应选D。

  【真题库】2.该患儿住院二天后,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规整,双侧瞳孔不等大,此时重要的抢救措施是

  A.立即应用脱水剂

  B.立即应用呼吸兴奋剂

  C.立即应用地塞米松

  D.立即应用退热剂

  E.立即应用镇静剂

  答案:A

  解析:该患儿发生了脑疝,应立即脱水降颅压。

  (3~4题共用题干)

  23岁男性农民,11月份因发热、头痛、呕吐三天为主诉入院。体检:面颈部潮红,双腋下少许出血点,化验:尿常规蛋白(++),红细胞3~10个/HP,末梢血象:WBC 23.0×109/L,异型淋巴10%,PLT 48×109/L

  【真题库】3.该患者的诊断可能为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斑疹伤寒

  C.流行性出血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败血症

  答案:C

  解析:患者面红,腋下出血点符合流行性出血热,有尿蛋白,血小板减低进一步证实本病。

  【真题库】4.住院两天后,热退但症状加重,出血点增加,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80/60 mmHg,此时对该患者的治疗原则是

  A.以扩容为主

  B.以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为主

  C.以应用激素为主

  D.以纠正酸中毒为主

  E.以输入胶体液为主

  答案:A

  解析:该患者进入低血压休克期,此期治疗原则为:扩容,纠正酸中毒和改善微循环功能,其中扩容是关键。

  例题:男,4岁,8月10日以“发热、腹泻3天,抽搐、神志不清4小时”为主诉入院。查体:BP 90/60mmHg,P90次/分,T39.5℃,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双侧瞳孔不等大,颈强,心肺未见异常。化验末梢血WBC2l×109/L,N90%,L10%。该患儿应立即给予

  A.糖皮质激素

  B.甘露醇

  C.头孢菌素

  D.哥拉灌肠

  E.多巴胺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变质性炎

  B.浆液性炎

  C.纤维素性炎

  D.化脓性炎

  E.增生性炎

  【真题库】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变性质为

  答案:D

  【真题库】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性质为

  答案: A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