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临床医学综合习题:儿科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1-15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苯丙酮尿症是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新生儿筛查的主要疾病。通过筛查可以在患儿体内生化、激素水平已明显变化,而临床上尚未出现疾病症状时就得到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避免患儿重要脏器出现不可逆性的损害、严重影响儿童体格和智力发育。苯丙酮尿症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苯丙氨酸在血、尿、脑脊液、各种组织中浓度极度增高。三氯化铁试验和2,4-二硝基苯肼试验可检测尿中的苯丙酮酸,生后4周患儿尿中才会出现苯丙酮酸,不适用于新生儿筛查。Guthrie细菌抑制试验测定血液中苯丙氨酸含量,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新生儿筛查方法,简单易行,特异性高,结果可靠,在新生儿足跟部采一滴血,吸在滤纸片上,干燥后就可以邮寄到进行新生儿筛查的实验室,对血中苯丙氨酸含量作半定量测定。DNA分析可为已诊断苯丙酮尿症病例做基因突变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用于检测染色体病。所以正确答案为D。

  【该题针对“苯丙酮尿症”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典型PKU 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 (PAH),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苯丙氨酸在血、脑脊液、各种组织和尿液中浓度极度增高,同时产生大量苯丙酮酸、苯乙酸、苯乳酸和对羟基苯丙酮酸等旁路代谢产物并自尿中排出。高浓度的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产物可导致脑细胞受损。

  非典型苯丙酮尿症属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型,是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GTP-CH)、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TS)或二氢生物蝶啶还原酶(DHPR)缺乏所致,它们是合成或再生四氢生物蝶呤所必需的酶,而四氢生物蝶呤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等在羟化过程中所必需的共同辅酶,BH4 缺乏时不仅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而且造成多巴胺、5-羟色胺等重要神经递质缺乏,加重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所以,D是非典型苯丙酮尿症缺乏的,C是典型的苯丙酮尿症缺乏的。

  【该题针对“苯丙酮尿症”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苯丙酮尿症(PKU)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所致,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

  【该题针对“苯丙酮尿症”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智能低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智能低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明显。这是最突出的表现。

  【该题针对“苯丙酮尿症”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垂直传播是相对于“水平传播”而言的,是指病原体直接由亲代传播给子代。

  【该题针对“风疹和幼儿急诊(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幼儿急疹主要发生在婴儿,特点是发热3~5天热退疹出,主要病原体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

  【该题针对“风疹和幼儿急诊(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现在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风疹,临床上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并发症产生,孕妇怀孕早期感染风疹,明确诊断后应考虑终止妊娠,要减少风疹对胎儿的损害主要的策略在于预防。

  【该题针对“风疹和幼儿急诊(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风疹可分为后天性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后天性风疹前驱期短或不显,表现“上感”症状。发热第2天出疹并于一天内出齐。皮疹呈猩红热样斑疹,但形态多变。

  麻疹出疹期(“疹出热盛”),持续3~4天。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部、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略高出皮面。

  【该题针对“风疹和幼儿急诊(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结果是重要的鉴别点,脑脊液外观混浊,细胞数多>1000×106/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通过细菌学检查,涂片或培养可找到致病菌。

  【该题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知识点进行考核】

  1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周密的临床观察及对本病高度的警惕性,综合资料全面分析,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脑脊液中查见结核杆菌。所以一般小儿的诊断主要是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 脑脊液常规检查是最后的选择,脑脊液检查需要做腰穿,对小儿身体会有损伤。

  【该题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知识点进行考核】

  1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脑电图对脑膜炎诊断无特异性,头颅B超只能用于婴儿,结核抗体和血沉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最重要的是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

  【该题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知识点进行考核】

  1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脑脊液中糖量和氯化物均下降为结脑的典型改变。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常规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典型外观呈毛玻璃样,亦可呈无色透明,偶呈血性或淡黄色。静置12~24小时后有蜘蛛网状薄膜形成,取膜涂片检查结核杆菌检出率较高。白细胞多在(50~5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急性进展期、脑膜新病灶或结核瘤破溃时,白细胞可>1000×106/L,其中1/3病例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量和氯化物均下降为结脑的典型改变,蛋白量增多,一般多在0.4~3.0g/L。脑脊液查到结核菌是诊断结脑可靠的依据。

  【该题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知识点进行考核】

  1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查到结核菌是诊断结脑可靠的依据。

  【该题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知识点进行考核】

  1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麻疹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

  【该题针对“麻疹(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1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典型麻疹到了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

  【该题针对“麻疹(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1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在流行季节,有麻疹的接触史及发热伴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有助于麻疹的诊断,但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眼、鼻分泌物测定麻疹抗原是麻疹确诊的依据,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有4倍升高亦是确诊的依据,但单份血清抗麻疹抗体阳性不足以确定麻疹的诊断。

  【该题针对“麻疹(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1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麻疹的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病人若并发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日。

  【该题针对“麻疹(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1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要是合并肺炎等并发症,则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10天。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该题针对“麻疹(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1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对麻疹前驱期诊断极有帮助的是Koplik斑,也称麻疹粘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的直径约1.0c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散布在下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量少,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

  【该题针对“麻疹(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2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由于麻疹病程中持续高热,食欲不振或护理不当,可致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由于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眼干燥症,重者出现视力障碍,甚至角膜穿孔、失明。

  【该题针对“麻疹(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2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手足口病潜伏期:2~10天不等,平均3~5天。

  【该题针对“手足口病(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2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也可出现类似皮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部分病例无发热,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出疹部位和皮疹特点:手足口病出疹主要位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皮疹主要位于手、足的掌侧面,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四不特征”);各个出疹部位与各种形态皮疹在同一患儿不一定全部都出现。预后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

  【该题针对“手足口病(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2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记忆性知识。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该题针对“手足口病(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2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A群溶血性链球菌可产生毒素和其他细胞外产物,如红疹毒素、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红疹毒素可形成典型的猩红热皮疹。

  【该题针对“水痘与猩红热(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2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猩红热临床以发热、咽炎、草莓舌、全身鲜红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为特征。

  【该题针对“水痘与猩红热(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2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炎、草莓舌、全身鲜红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为特征。细菌的分离培养是最好的诊断依据。

  【该题针对“水痘与猩红热(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2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的急性病毒学传染病。原发感染为水痘,为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原发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再激活后引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

  【该题针对“水痘与猩红热(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2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水痘在皮肤上同时存在斑疹,丘疹,水疱疹及结痂疹。

  【该题针对“水痘与猩红热(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2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水痘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瘢痕。

  【该题针对“水痘与猩红热(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3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急性肺炎病程<1个月,迁延性肺炎病程1~3个月,慢性肺炎>3个月。

  【该题针对“小儿肺炎★”知识点进行考核】

  3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腺病毒肺炎胸部X线的特点是X线改变比肺部啰音出现早,大片状阴影,病灶吸收缓慢。肺脓肿不多见,如果有肺脓肿首先考虑葡萄球菌肺炎。

  【该题针对“小儿肺炎★”知识点进行考核】

  3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病毒性肺炎:病原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居首位,其次为腺病毒3、7型,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1、2、3型,其他尚有鼻病毒、肠道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3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婴儿期特点是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其原因有:1.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对食物的耐受力差。2.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3.机体防御功能较差。4.肠道菌群易失调。5.人工喂养,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污染。

  【该题针对“小儿腹泻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3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腹泻脱水患者补液后有尿或来院前6小时内有尿即应及时补钾,浓度不应超过0.3%,每日补钾3~4mmol/kg,补钾一般持续4~6天。

  【该题针对“小儿腹泻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3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潜伏期1~2天,起病较缓。大便每日5~10余次,量中等,呈黄绿色或蛋花样稀便伴较多黏液,有发霉臭味;镜检有少量白细胞。常伴呕吐,轻症无发热及全身症状,严重者可伴发热、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病程约1~2周,体弱儿病程迁延。

  【该题针对“小儿腹泻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3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低钾血症的诊断标准是血清钾<3.5mmol/L。

  血清钾浓度在3.5~5.5mmol/L,平均4.2mmol/L,通常以血清钾<3.5mmol/L时称低血钾。但是,血清钾降低,并不一定表示体内缺钾,只能表示细胞外液中钾的浓度,而全身缺钾时,血清钾不一定降低。故临床上应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分析判断。

  【该题针对“小儿腹泻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3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故曾被称为“秋季腹泻”。本病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4岁者少见。潜伏期1~3天。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

  【该题针对“小儿腹泻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3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预防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措施有:①多做户外运动,增强体能,锻炼肺活量;②加深睡眠,有利大脑发育;③选择空气清新、温暖、通风的卧室;④给小儿体内保持足够的水分和维生素;⑤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该题针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知识点进行考核】

  3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细菌感染占10%左右,其中部分为病毒感染后继发的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等亦可引起“上感”。营养障碍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病等因素,均致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

  【该题针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知识点进行考核】

  4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本病症状轻重不一。与年龄、病原体及机体抵抗力不同有关,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则较重。

  一般类型“上感”

  (1)症状:局部症状:可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全身症状:发热,热度高低不一。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热、纳差、咳嗽、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烦躁,甚至高热惊厥。部分患儿发病早期出现脐周阵痛,与发热所致反射性肠蠕动增强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

  (2)体征: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肺部呼吸音一般正常。肠道病毒所致者,常伴不同形态的皮疹。病程约3~5天。如体温持续不退或病情加重,应考虑炎症波及其他部位。

  【该题针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知识点进行考核】

  4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急起高热,咽痛,流涎,畏食,呕吐等。体查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4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室间隔缺损:由于左心室的收缩压显著高于右心室,分流方向为左室到右室,室间隔缺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缺损大小及肺血管床状况有关。缺损小时,左向右分流量很小,血液动力学改变不明显。中等大小的室间隔缺损时,有明显的左向右分流,肺动脉压正常或轻度升高;大型的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大,肺循环的血流量可为体循环的3~5倍。

  【该题针对“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4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是由于房间隔缺损时,左向右分流,导致肺循环阻力增高或血流量增多,肺动脉压力增高引起。由于右心室容量增加,收缩时喷射血流时间延长,肺动脉瓣关闭更落后于主动脉瓣,出现不受呼吸影响的第2心音固定分裂。

  【该题针对“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4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属于左向右分流型,法洛四联症属于右向左分流型,肺动脉狭窄属于无分流型。

  【该题针对“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4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动脉导管未闭出生后10-15小时发生功能性关闭,生后3个月内80%解剖闭合。

  【该题针对“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4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小儿动脉血压推算公式:收缩压=(年龄×2)+80mmHg(新生儿收缩压平均70mmHg),舒张压=收缩压的2/3。目前多用百分位数值评价血压正常范围,凡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在95百分位以上者为高血压。

  【该题针对“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4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最有意义的检查是血培养。新生儿败血症确定诊断,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下列任一条:(1)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致病菌;(2)如果血培养标本培养出条件致病菌,则必须与另次(份)血、或无菌体腔内、或导管头培养出同种细菌。

  【该题针对“新生儿黄疸和新生儿败血症”知识点进行考核】

  4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生理性黄疸多在生后2~3天出现,第4~6天达高峰,血清总胆红素(TSB)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结合胆红素不超过25μmol/L(1.5mg/dl),足月儿在生后2周消退。患儿一般情况好、食欲好。近年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正常足月儿TSB峰值明显高于传统标准,可达256~290μmol/L(15~17mg/dl)。早产儿不提所谓“生理性黄疸”概念,因为早产儿即使TSB在足月儿的正常范围也有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该题针对“新生儿黄疸和新生儿败血症”知识点进行考核】

  4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随不同地区,不同年代而有不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但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B族溶血性链球菌、厌氧菌、不动杆菌亦能致新生儿败血症。

  【该题针对“新生儿黄疸和新生儿败血症”知识点进行考核】

  5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新生儿指的是出生至28天的婴儿。在这一时期,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因而易患各种疾病。7天以内的新生儿为早期新生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因此卫生保健人员应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提供适宜及可行的卫生保健服务,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该题针对“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5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称为胎儿窘迫。胎儿窘迫是一种综合症状,是当前剖宫产的主要适应证之一。胎儿窘迫主要发生在临产过程,也可发生在妊娠后期。胎儿窘迫的诊断需胎心率变化、羊水胎粪污染及胎动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宫内窒息(胎儿缺氧)早期有胎动增加,胎心率增快,≥160次/分;晚期胎动减少甚至消失,胎心率变慢,<100次/分;羊水被胎粪污染呈黄绿或墨绿色。

  【该题针对“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5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据生后周龄分为早期新生儿:指出生1周以内的新生儿。晚期新生儿:指出生第2~4周的新生儿。

  【该题针对“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5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①适于胎龄儿(AGA):是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的新生儿。②小于胎龄儿(SGA):是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足月小样儿:是指胎龄已足月,但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③大于胎龄儿(LGA):是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

  【该题针对“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5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新生儿Apgar评分:Apgar评分法是评价新生儿出生时基本状况的主要方法。通常在生后1分钟和5分钟进行Apgar评分,1分钟评分主要评价出生当时的状况,5分钟评分提示复苏的效果及预后情况,5分钟评分≤3分是新生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如果5分钟评分异常,应每隔5分钟继续评分,直到正常。

  【该题针对“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5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一种由于新生儿缺氧缺血的各种因素引起的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性疾病,围生期窒息多见。

  【该题针对“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5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处于潜隐感染的感染者没有结核病的临床表现,也不会传播结核病,其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常处于休眠静止状态,但当机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时,处于休眠状态的结核分枝杆菌就会重新滋生繁殖,引起发病。所以正确答案为D。

  【该题针对“原发型肺结核(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5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 病变特点:首先在肺通气较好的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近肺膜处,形成肺内原发灶。开始为渗出性,继而发生干酪样坏死。

  【该题针对“原发型肺结核(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5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原发型肺结核,为结核杆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也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

  【该题针对“原发型肺结核(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A2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两性畸形”的人,又可分为“真两性畸形”和“假两性畸形”人。真与假之分,是根据体内的主性腺来判断的。“真两性畸形”人是在同一个人身体上,既有男性睾丸,又有女性卵巢的畸形现象。体内所具卵巢和睾丸皆可有内分泌功能,即体内同时有雌激素和雄激素,但常以其中一种激素占优势。

  “假两性畸形”与“真两性畸形”不同之处在于:这种人体内实际只有一种性腺,或者是男性性腺,或者是女性性腺。具有男性性腺者,其外生殖器的外观是女性特征;具有女性性腺者,其外生殖器的外观却是男性特征。因而出现貌似女性,实为男性,或貌似男性,实为女性的假两性畸形人。

  【该题针对“唐氏综合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患儿出生时都正常,通常在3~6个月时开始出现症状,1岁时症状明显。

  (1)神经系统:以智能发育落后为主,可有表情呆滞、易激惹,可伴有惊厥,如未经治疗,大都发展为严重的智力障碍。BH4缺乏型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早且重,常见肌张力减低、嗜睡或惊厥、智能落后明显。

  (2)外貌:出生时毛发色泽正常,生后数月后因黑色素合成不足,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面部可有湿疹样皮疹。

  (3)其他:尿和汗液有“霉臭”或呈“鼠尿”味。常有呕吐。

  【该题针对“苯丙酮尿症”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幼儿急疹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一种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本病多见于6~18个月小儿,3岁以后少见。临床表现:①发热期:突起高热,体温39~40℃,持续3~5天,可伴有惊厥。咽峡部充血、头颈部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轻微腹泻。②出疹期:发热3~5天体温骤退,同时出现皮疹。皮疹呈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主要见于躯干、颈部、上肢。皮疹于1~3天消退,无色素沉着,也无脱皮。

  【该题针对“风疹和幼儿急诊(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A: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的病毒性发疹性传染病。风疹病毒经飞沫传播或经胎盘传播。其临床特征:全身症状轻,皮疹类似于轻型麻疹,为持续约3日的斑丘疹,枕后、耳后和颈后淋巴结肿大及压痛。妊娠早期的风疹可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B: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一种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病原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临床特征是: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本病多见于6~18个月小儿,3岁以后少见。

  C: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炎、草莓舌、全身鲜红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为特征。

  D: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畏光、流泪)、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糠麸样脱屑并遗留棕色色素沉着为特征。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并发肺炎等并发症,则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10天。通过患者的呼吸、喷嚏、咳嗽和说话等时,由飞沫传播。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获终身免疫。

  E: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出疹性疾病。临床特征是:皮肤黏膜相继出现和同时存在瘙痒性斑疹、丘疹、水疱疹和结痂等各类皮疹,而全身症状轻微。与带状疱疹为同一病毒所引起的两种不同表现的临床疾病。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但以后可发生带状疱疹。传染期从出疹前1~2天至全部结痂,约7~8天。病毒经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皮疹的特点:开始为成批的细小、红色斑疹或丘疹,6~8小时演变成清亮、泪滴状水疱疹,壁薄易破形成溃疡。24h内疱液从清亮转为浑浊,然后从中心干缩而结痂。由于演变快,故在皮肤上同时存在斑疹、丘疹、水疱疹和结痂疹(四种皮疹分批出现,高峰时“四世同堂”)。

  【该题针对“风疹和幼儿急诊(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感染中毒性脑病及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无明显异常,可排除;化脓性脑膜炎一般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明显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该患儿有结核中毒症状,且病初有性格改变,脑脊液细胞以单核为主,符合结核性脑膜炎的变化,故选择A。

  【该题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知识点进行考核】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麻疹,依据是青年男性,冬春季节发病;发热伴皮疹、咳嗽、咽部疼痛;发热4天出现皮疹;体检结果。

  【该题针对“麻疹(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麻疹的潜伏期平均为10天左右,该患儿入院后5天发病,可知该患儿是在入院以前就已经感染了麻疹,所以应该是院外感染院内发病。

  【该题针对“麻疹(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水痘。该病人同时有不同类型皮疹(多形性皮疹特点),皮疹特点为疱疹,分布为向心性,有接触史。丘疹样荨麻疹多见于婴幼儿,皮疹多分布于四肢,不形成疱疹、不结痂;带状疱疹多见于成人,多无明显发热,沿某神经支配的皮肤呈带状排列;麻疹、风疹以斑疹、丘疹为主,不形成疱疹。

  【该题针对“水痘与猩红热(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此题考查对猩红热临床特点的认识和诊断。学龄儿童,发热1天出现皮疹,扁桃体Ⅱ度,可见脓性分泌物,草莓舌符合猩红热的临床特点。外周血WBC高,中性粒细胞高也支持细菌感染。

  【该题针对“水痘与猩红热(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肺出血是肺血管壁损伤、变形和(或)伴有肺动脉压增高等因素引起的以咯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有拒哺,不吸吮或吸吮无力;气急,呼吸快速而不规则,半数有呼吸暂停,可见鼻翼扇动;青紫,多见于鼻唇沟发青;呻吟,患儿不能安睡、痛苦表情、哭闹,但声音微弱似抽泣哀伤;低体温,可在35℃以下,四肢发凉;出血,开始为血性泡沫痰液,重时可口鼻出血、窒息。结合上述知识点可诊断该患儿为肺出血。

  【该题针对“小儿肺炎★”知识点进行考核】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此题考查对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的判断。小婴儿以喘憋为主要表现,低热、咳嗽。双肺闻及哮鸣音,胸部X线片显示不同程度肺气肿和支气管周围炎符合毛细支气管炎。化验血WBC不高,淋巴细胞为主也符合病毒感染导致的毛细支气管炎。

  【该题针对“小儿肺炎★”知识点进行考核】

  1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此题考查对支气管肺炎临床特点的认识和诊断。婴幼儿主要表现发热、咳嗽、轻度喘息,双肺听诊可闻及散在中、细湿啰音符合支气管肺炎诊断。

  【该题针对“小儿肺炎★”知识点进行考核】

  1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该患儿眼窝凹陷,皮肤弹性略差,这是脱水的表现,所以应该给予及时补液,控制脱水。

  【该题针对“小儿腹泻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1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婴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该题针对“小儿腹泻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1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此题是综合应用题,考查考生对腹泻脱水的判断和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小儿腹泻患儿,尿量稍减少,哭有泪,皮肤弹性尚可,口唇黏膜略干燥符合轻度脱水。轻度脱水口服补液量为50~80ml/kg,体重9kg,应补液450~720ml。

  【该题针对“小儿腹泻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1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此题考查对腹泻病脱水程度和性质的综合判断。小儿临床表现有大便次数增加和性状改变符合小儿腹泻病。尿量稍减少。口唇黏膜稍干,眼窝稍凹陷,皮肤弹性可,哭有眼泪符合轻度脱水。血钠在130~150mmol/L之间符合等渗性脱水。

  【该题针对“小儿腹泻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1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措施:对症处理、抗病毒、抗生素治疗。

  【该题针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知识点进行考核】

  1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一种特殊上感。除上感表现外,咽峡部、软腭、悬雍垂等处粘膜出现2~4mm灰白色小丘疹,周围绕有红晕,渐变成疱疹,疱疹破溃,形成溃疡,亦可三种病变同时存在。

  【该题针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知识点进行考核】

  1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房间隔缺损大多数病例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呈喷射性。

  【该题针对“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2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生理性黄疸多在生后2~3天出现,第4~6天达高峰,血清总胆红素(TSB)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结合胆红素不超过25μmol/L(1.5mg/dl),足月儿在生后2周消退。患儿一般情况好、食欲好。

  【该题针对“新生儿黄疸和新生儿败血症”知识点进行考核】

  2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此题中患儿出现了黄疸,血清胆红素188.1μmol/L(11mg/dl)。母亲血型为B型,新生儿溶血病以ABO溶血多见,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胎儿A、B型。母亲B型、胎儿O型则不容易发生溶血。所以此题中患儿考虑最大可能为生理性黄疸。

  【该题针对“新生儿黄疸和新生儿败血症”知识点进行考核】

  2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母乳性黄疸:喂母乳后发生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又称母乳喂养性黄疸,发生在生后第1周,可能与热卡摄入不足、肠蠕动少和肠肝循环增加有关。晚发型在生后第5天开始出现,第2周达高峰,可能与母乳中存在抑制因子和肠肝循环增加有关,患儿一般情况较好,黄疸完全消退需1~2个月。

  【该题针对“新生儿黄疸和新生儿败血症”知识点进行考核】

  2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部分患儿尤其是早产儿可无明显临床表现,一旦发现临床表现病情已非常危重。多数患儿表现为反应差,精神较萎靡,吃奶减少或不吃,体温低或体温波动,病理性黄疸,呼吸急促、暂停、呼气性呻吟,早产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有时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若病情未有效控制可发展到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出现低血压、脑水肿、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凝血功能紊乱、皮肤花纹等,亦有少数患儿起病即表现全身情况急骤恶化,出现循环衰竭、重度酸中毒、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坏死性肠炎、硬肿症等。新生儿败血症较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其他并发症有肺炎、骨髓炎、肝脓肿等。

  【该题针对“新生儿黄疸和新生儿败血症”知识点进行考核】

  24、

  【正确答案】 C

  2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1)未感染过结核

  (2)结核迟发性变态反应(初次感染4~8周内,尚处在过敏反应的前期阶段,可以为阴性。)

  (3)假阴性反应:注射病毒疫苗后1个月以内,麻疹或一些传染病后,由于免疫系统干扰可暂出现阴性反应。结核性脑膜炎及粟粒型肺结核等重症结核病人。结节病病人皮肤反应普遍下降,结核菌素反应可减弱或消失。严重肿瘤、淋巴肉芽肿、肉瘤早期等,结核菌素应受抑制,晚期可以减弱或消失。风疹、流感、腮腺炎、黄疸性肝炎黄疸期、水痘和小儿麻痹等病毒性疾病时,可暂时阴性。使用免疫抑制性药物的病人,如用可的松等可致假阴性;用抗肿瘤药物可使反应减弱。老年人对结核菌素敏感性下降,阴性反应率较高。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营养不良者。

  【该题针对“原发型肺结核(临综儿科)★”知识点进行考核】

  三、A3/A4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患儿的特殊面容和临床表现提示为21-三体综合征。

  【该题针对“唐氏综合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21-三体综合征属常染色体畸变,是小儿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因此想要确诊需要做细胞遗传学诊断。

  【该题针对“唐氏综合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