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公卫助理医师儿童少年卫生学考点串讲:第六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7-04

  第六章 教育过程卫生

  1、构成体质的五大重要因素:

  (1)形态结构 — 体质的物质基础

  (2)生理功能 — 客观表现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客观表现

  (4)心理发育 — 主观表现

  (5)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 — 综合反应

  2、各年龄段的身体发展特点(可能选择):

  小学生 —— 平衡能力

  初中生 —— 速度

  高中生 —— 重力性力量和专项耐力

  3、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简答或是多选)

  (1).循序渐进

  (2).全面锻炼

  (3).要有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4).运动与休息适当交替

  4、合理组织体育课 (包括哪4部分,大概的内容是什么)

  (一)合理安排体育课的结构:

  (1)开始部分:约2-3分钟,集合队伍、检查人数、服装,提示上课内容等。

  (2)准备部分:6-12分钟,基本动作联系,唤起机体对下一部分训练的适应。

  (3)基本部分:约25-30分钟,训练教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掌握专门的活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

  (4)结束部分:约3-5分钟,使学生的身体由剧烈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到原有状态。

  (二)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取决于课程的强度、密度和时间等三因素的综合。

  强度: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密度:一节课时内学生实际运动练习的时间占全课总时间的比例,以30% - 40%为宜。时间:一节课总时间。

  (三)运动负荷的评价指标

  1、靶心率:即达到最大运动强度60%~70%时的心率,不应低于120次/分,也不得超过200次/分。

  2、脉搏曲线图:①曲线逐渐上升,基本部分中间达到最高,至结束部分逐渐降低;②曲线坡度平缓,不出现骤起骤落的波形。③准备部分脉搏宜为80~130次/分,基本部分为130~180次/分,结束部分将至120~90次/分;课后10分钟恢复到安静水平。

  5、学习(learning):主要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接受外界环境中的信息而影响自身行为的过程。

  记忆(memory):是指获得的信息或经验在脑内贮存和提取的神经过程。

  6、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性及其卫生意义

  (1).始动调节:大脑皮层工作能力经启动过程逐渐提高。卫生意义:在学日、学周、学期、学年开始时,学习难度和学习强度都不宜太大,应逐渐加强。

  (2).优势法则:

  少数最强、最重要及符合愿望的刺激在皮层相应部位形成优势兴奋灶。

  优势兴奋灶的兴奋度增高,并使其他部位呈抑制状态。

  优势兴奋灶具有良好反应能力,易形成条件反射。

  不同年龄儿童优势兴奋灶持续时间不同。

  卫生意义: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考虑儿童不同年龄特点,确定教学持续时间

  (3)动力定型:如果儿童体内外的条件刺激按照一定顺序多次重复后,在大脑上的兴奋、抑制过程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将相对固定下来,形成动力定型。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时相:兴奋过程扩散;兴奋反应向优势兴奋灶集中;动力定型的巩固、完善和自动化。卫生意义:动力定型的形成需要反复训练,并受多种因素影响;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要轻易改变已建立的动力定型。

  (4)镶嵌式活动:伴随学习性质变化,脑皮层的功能在定位上(兴奋区与抑制区,工作区与休息区)相互轮换,称镶嵌式活动。可使大脑各个区域的机能轮换,使各个区域轮流休息,维持较长的工作能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同一方式的学习时间过长,降低大脑工作能力。卫生意义:教学安排中注意课程性质的轮换;年龄越小,各种活动的轮换越频繁

  (5)保护性抑制:当神经细胞的损耗超过其功能限度时,脑皮层即进入抑制状态,出现所谓的保护性抑制。卫生意义:学习中注意劳逸结合,适时组织休息;教学过程中注意早期疲劳表现,避免过劳发生

  5、学习日脑力工作能力存在四类规律性变化:

  (一)Ⅰ型:学日开始后工作能力逐渐升高,约2h后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午间休息后回升,随后又逐渐下降;学日末时下降到略低于学日开始水平。

  Ⅱ型:与Ⅰ型相似,只是在学日末时出现“终末激发” (final arouse)

  Ⅲ型:工作能力在学日开始时兴奋性持续升高。

  Ⅳ型:兴奋性很早就迅速下降。

  (二)Ⅰ、Ⅱ型是理想的神经活动类型,学日末工作能力无严重下降。Ⅲ、Ⅳ型属不良状况。Ⅲ型提示大脑皮层的功能持续性大幅损耗,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势必导致脑皮层的抑制和能量耗竭。Ⅳ型:兴奋性迅速下降,表明学生的脑皮层功能耗竭状况事实上已处于抑制状态。

  6、疲劳:是在过强、过猛的刺激,或刺激强度虽不大但持续长时间的作用下,使大脑皮层细胞的功能消耗超过限度,所产生的保护性抑制。

  过劳:过度疲劳的简称,是指长期学习负担过重引起的慢性疲劳。

  7、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

  内因:年龄(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性别(生理发育的差异,男生晚于女生);健康状况

  遗传(遗传决定潜能,后天环境决定其能否发挥)

  环境因素:学习动机和态度(优势兴奋灶的产生);学习生活条件(学习环境,作息制度,营养膳食等);情绪和学习兴趣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